第30章 购买物资
在古代,盐铁经营是受到官府严格管制的,甚至大多时候只能官府经营。
更不用说铜和硝了,铜除了可制造铜钱外,还可以用来制造枪炮,而硝石和硫磺可制造火药,这两结合在一起,很容易让人想到军事用途。
所以赵掌柜听到李承明需要大量的铜、铁、火硝、硫磺,粮食,药材这些时,马上就想到了军用,在信州城用得上这些的,那就只有兴复军了。
赵掌柜强压内心震惊,试探着问:“贵客想要多少货物?”
李承明道:“有多少要多少!”
赵掌柜沉思了会,道:“鄙人这家店铺虽小,但也有固定的渠道,贵客若有诚意的话,我可以书信一封介绍个人给您认识!”
意思是你要的货物我都能搞到,但价格不菲,就看你能不能出得起价格了。
李承明笑了笑,知道了赵掌柜的意思,当即取出一锭沉甸甸的银子放在柜台上,道:“实不相瞒,我是兴复军中人,若赵掌柜的渠道能帮到我,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赵掌柜看着放在台上的大概有十两重的银子,心道:果然是兴复军中人,如果交易真能成,怕是笔大买卖!
说着不动声色的收起银子,脸上带着笑意向李承明拱手道:“贵客大气,在下必定为您尽心尽力,确保做成这笔买卖!”
得知是做兴复军的买卖后,赵掌柜内心激动:这年头,做什么生意能有做军头的生意赚钱啊,军用物资什么的都不是问题,虽然风险高,但收益也高,看兴复军进城后的行为来看,并不像是不讲道理的势力,如果能促成这笔买卖,日后肯定少不了自己的好处。
李承明得知赵掌柜这里果然有渠道后,内心也是很高兴,如果有商人能为自己搞到一些物资,倒是省了很多精力。
商人在一个势力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远超想象的,比如晋商对于满清,如果没有晋商源源不断地向满清走私物资,满清八旗可能早就饿死在大大小小的天灾中了。
蒙古林丹汗部在天灾面前都会大规模的饿死人,如果没有晋商走私的粮食,满清凭什么没有大规模的饿死人?
兴复军要招兵买马,要练兵,要防备各个方向来敌,同时也要生存要发展,搞到各种物资这事,还得花银子去买比较方便。
离开赵掌柜的“千宝汇聚坊”时,李承明道:“有什么消息直接到府衙找我。”
见李承明快要跨出大门时,赵掌柜赶忙问道:“贵客尊姓大名?”
“你就说找李承明就好!”李承明头也不回地离开。
“啊!”赵掌柜一愣:李承明,就是那个兴复军的头领李承明?
赶紧走到大门口对着李承明的背影招手道:“李将军慢走,您交代的事小的一定会办好。”
送走李承明后,赵掌柜叫来小厮,让他出城给人传个信。
......
第二天,赵掌柜便和一个商人装扮的中年人前来府衙拜访李承明。
府衙原本是信州知府生活办公的场所,后来知府被农民军所杀后,朝廷一直没有任命新的知府过来,府衙便被信州城守将占据。
李承明进城后,这府衙自然也就成了突击队员们居住办公的地方。
见赵掌柜带着一个中年人进来后,李承明便让他落座。
此时除了李承和和突击手梁子城外,其余的突击队员都出去进行招兵练兵了。
今天的赵掌柜,明显比昨天要拘谨了不少。
“李将军,这位便是天南第一商帮江右商帮的黄贵中黄掌柜了。”落座后,赵掌柜向李承明介绍道。
赵掌柜以前也来过两次府衙,第一次进府衙时是找通判解决纠纷,见到通判后就是一通跪地磕头,通判大人不说话都不敢动一下,那时的府衙威严无比。
第二次进府衙时是见信州总兵官施福,也是一进来就是跪地磕头,跪完后还得恭恭敬敬地把“捐银”献上。
这是赵掌柜第三次进府衙,这时的府衙没有以前那么厚重威严,只有几个军士打扮的人在站岗。
见到李承明后赵掌柜想先跪地磕个头再说,但被一旁边军士拉起,提醒不必跪地,接着就被李承明邀请入座了。
李承明看向一旁的中年人黄贵中,道:“黄掌柜久仰,这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在历史中并不如徽商晋商那么有名,李承明也只是知道江右商帮也叫赣商,是江西的一个商帮,更多的就不了解了。
黄贵中双手接过陈七两泡的茶,诚惶道:“李将军莫相信赵掌柜的玩笑话,都是一些讨生活的商人罢了,哪算得上是什么商帮啊。”
李承明知道他是在谦虚,笑了笑,寒暄了一会后,李承明直接道:“黄掌柜,我需要五千石精粮,一千斤铜,三千斤生铁,三千斤硝石,和硫磺...”
李承明一一列出自己想要的物资。
听完,黄贵中沉默了会,为难道:“李将军,您可是为难我了,现在到处都是战乱,您要的这些物资,不好筹集啊...”
说是不好筹集,并不是不能筹集,就看你给的价格合不合适了。
谈价格这事,李承明不太擅长,于是便换梁子城来谈判。
令李承明和梁子城意外的是,这时的精粮竟然涨到了五两银子一石,更不用说铜铁这些重要物资了。
以兴复军手上的银子,买完五千石粮食后就剩不了多少了。
这段时间因为战乱,粮食减产,各方势力都在搜刮粮食,所以造成市面上粮食价格飞涨。
在江西这产粮之地,以前一石稻谷也才一两到二两银子左右,到了现在竟然涨到了五两银子一石稻谷。
怪不得前几天招兵时那些青壮一听到加入兴复军后天天可以吃饱饭,连饷银都不问就抢着要加入兴复军。
李承明暗道失策了啊,在九江时留下了一半的精粮没搬走,如果知道精粮价格这么高的话,怎么也要想办法搬走那些粮食。
之前也打听过民间粮食一到二两银子一石,以为虽然有些小贵,但兴复军还能承担得起,现在才知道那是糙粮、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混在一起的粗粮价格。
李承明想着复兴军还运了两万石粮食过来,就算不购进粮食也够吃一年,扩军一倍后也够吃半年,干脆这次不买粮食算了。
但又想到复兴军运过来的可都是精粮啊,全吃精粮可太奢侈了,混些粗粮可以吃得久一些。
于是购买五千石精粮改为五千石粗粮,,二两银子一石!
除了粮食外,其他的物资更是价格不菲,买完那些物资后,兴复军缴获的银子除了招兵外,只剩下一个月的饷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