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无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李永明 小小银针撼世界

坐标 美国 新泽西

img
img

图1-1 李永明在他的诊所门前

img

图1-2 李永明讲述针灸热的始末

李永明来到美国生活和工作已有三十多年了,他的诊所位于新泽西。李永明每日的工作都很繁忙,前来针灸的患者预约不断。诊所里装点着李永明收集来的老照片,仿佛在讲述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那是中国的针灸在世界上首次掀起的热潮。

李永明初到美国的时候,便听说过去有过针灸热,但是又流传着不同的版本,从事中医行业的他便开始认真地进行了调查。

1971年7月26日,美国阿波罗15号升空,人类第四次登陆月球。与这条新闻共同刊登在当天《纽约时报》头版的,是一篇来自中国的报道——《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这篇报道的作者名叫詹姆斯·赖斯顿,他是《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1971年6月,中美“乒乓外交”开始不到两个月,赖斯顿收到了中国为他签发的访华签证。7月初,赖斯顿携夫人经深圳罗湖口岸进入中国内地,成为了第一个应中国政府之邀访问新中国的美国记者。这显然是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需要一位比较公正的记者来报道中国。

img

图1-3 《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纽约时报》头版)

彼时,中美邦交遇冷已接近1/4个世纪,任何直接来自中国的消息在美国都十分抢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转向,要叩开中国的大门,建立全新的两国关系。对于一位嗅觉灵敏的新闻记者来说,踏上中国的土地,让赖斯顿非常兴奋。他访华的最终目的,是到北京会见中国领导人。按照原计划,赖斯顿应入境后马上经广州乘飞机访问北京。但计划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进入中国以后,赖斯顿遇到了意外。突然之间,中国接待他的外交官说行程有变,飞机取消了,要坐火车慢车到北京。

经过三天心急如焚的长途旅行之后,赖斯顿终于抵达北京,旋即收到了一条“小消息”。小消息并不小——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刚刚访华,中美之间已经达成协议,当晚将在中美两地同时发布该消息,之后美国总统次年初便要访华。精明的赖斯顿这便知道了行程在广州受阻的原因。

img

图1-4 尼克松访华前的报道

img

图1-5 尼克松与基辛格

img

图1-6 北京协和医院

错过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重大消息已经给了赖斯顿一重打击,当他正沮丧时,忽然又感到腹部一阵刺痛,好像尖刀刺身。7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赖斯顿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经专家会诊,赖斯顿患上了急性阑尾炎。随后,赖斯顿接受了常规药物麻醉之下的阑尾切除手术。

赖斯顿后来回忆,在北京住院的经历很适意,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医生护士都非常友好。

1971年北京协和医院门口还挂着英文写的大标语,“帝国主义及其一切反动派,都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这让赖斯顿刚入院时感到非常紧张。他的消息传回纽约会引起怎样的反响呢?赖斯顿自己也在猜测。《纽约时报》最好的记者在中国住进了反帝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曾用名),很多新闻界的人甚至怀疑赖斯顿是为了制造大新闻,才装病住进了北京的医院。

李永明在调查来龙去脉时,与吴蔚然医生详细核实了事件过程。赖斯顿不是装病,虽然阑尾的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二天还是出现了腹胀、腹痛的症状,出现了并发症腹膜炎。那时中国已出现针麻热、针灸热,于是中国医生主动问赖斯顿是否需要针灸治疗。赖斯顿知道针灸在中国的情况,他的职业素养让他可以为了得到好新闻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赖斯顿当然没有放过切身体验针灸的机会,他选择了接受针灸治疗。

在十多天的住院期间,赖斯顿躺在病床上似乎无事可做,便提笔写了一篇有关自己患病和治疗过程的纪实报道,以回应美国民众的关心和对中国的好奇。

据赖斯顿亲述,施针的是一位年轻的三十来岁的医生,在他的双膝下部、肘部扎了几针,然后点着了一种像廉价雪茄的东西,在他腹部熏烤。熟悉中医药的人自然知道,这就是艾灸。赖斯顿还说他起初以为用这种方式治疗腹胀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但是施治20分钟后,他的腹痛、腹胀就消失了,而且再也没有发作。身为一个大记者的赖斯顿知道哪些选题可以卖新闻,所以在他的文章中,赖斯顿把艾灸作为了一个卖点。

这是美国主流媒体第一次报道美国人在中国接受针灸治疗。这篇本意为“报平安”的文章,意外地引起了美国公众对中国针灸的极大兴趣,成为掀起针灸热的诱因。而后续发生的一切,赖斯顿或许未曾预料到。很多华裔侨胞看到了难得的商机,迅速转行学习针灸。因当时中国尚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许多人便飞往中国的香港或台湾参加短期的针灸学习班,再回到美国,匆匆操针上阵。

得知这种治疗方法的有需人士慕名而来,突然之间洛阳纸贵,有大巴士拉着患者从外地赶到纽约来。纽约唐人街的针灸师霎时生意火爆,很多人也不知道如此热烈的场面是因何而起的。甚至有的针灸诊所负荷不了太多病患,就租下旅馆的一整层客房,将病患安排在旅馆一排一排的床上。针灸医生忙碌到只有时间扎针,没有时间拔针,需要专门雇人拔针。据说那阵子针灸师一个礼拜的收入可以买下一栋楼。

自新华社1971年正式对外宣布针刺麻醉成功开始,中国政府便有计划地在国际外交中打出“针灸牌”,目的是推进对外交流。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华。三十多名访华团成员和记者在北京观看了针刺麻醉肺叶切除术的全过程,手术的画面由通讯卫星直接传到美国,成为当时新中国外交上非常重要的宣传之一。

img

图1-7 《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报道正文

img

图1-8 中医给赖斯顿施针

img

图1-9 《人民日报》对针刺麻醉的报道

针灸成为了传递友谊的使者,提升了中医药在世界中的“温度”,也改变了美国医学界的面貌。

中国的“针灸外交”不但征服了西方的客人,也引起了海外各界的极大兴趣,在西方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其本身的医疗作用。

美国的针灸热逐渐蒸腾了起来,1972年6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针灸:针刺镇痛来到美国》。文章开头便写道:“在美国对中国的重新发现中,没有什么比针灸麻醉更能激发大众的想象力了。”这像是在宣布美国的针灸热潮在不断升温。

img

图1-10 《纽约时报》报道——《针灸:针刺镇痛来到美国》

1971年到1974年间,相当多的杂志,比如《时代》杂志、《心理学》杂志、《真实》杂志、《生活》杂志、《人物》杂志及《新闻周刊》《体育画报》等当时美国流行的大众杂志都长篇报道过针灸的故事。一段时期之内,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全方位、大规模地报道一种传统的针灸疗法,这在医学史上从来没有过先例,以后恐怕也难再见了。

img

图1-11 1971~1974年,美国主流杂志对针灸的报道

img

图1-12 针灸热时期的刊物(1)

img

图1-13 针灸热时期的刊物(2)

img

图1-14 针灸热时期的刊物(3)

民众对中医针灸有了强烈的需求,轰动了整个美国医学界,并且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举措,如针灸立法、针灸教育、各州的医务管理等方面的改变。美国分州而治,各州有各自的行医法规管理,陆续有90%以上的州都设立了针灸的相关法律法规。

img

图1-15 赖斯顿的笔误——Li Chang-yuan(李昌元)

历史难以尽善尽美,难免留下遗憾。也许是由于腹膜炎的疼痛扰乱,又或许是非中文母语者对中文名字的记忆有限,素来严谨的赖斯顿在报道中阴差阳错地将针灸师李占元的名字拼错了两个字母,将“李占元(Li Zhan-yuan)”写成了“李昌元(Li Chang-yuan)”。所有跟赖斯顿有关的、接待过他的人后来都成名了,只李占元一人除外。直到2006年,美国针灸热的点火人李占元先生与针灸热的历史,在李永明的发掘之下,才真正被世人了解。

20世纪70年代末,针灸热潮逐渐回归理性,西方医学界已逐渐了解并承认了针灸的功效,针灸已成为中医药被世界接受的突破口。尤其是针灸治疗疼痛等慢性疾病的广阔前景,让中国针灸在西方世界中逐渐找到了位置。

现在在美国,有的人行医以中国传统针灸为主,有的人以西方流行的针灸为主,还有人行医使用的是西方流行的五行针灸。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除了在唐人街行医的医生以外,绝大部分来针灸诊所的患者是非华裔美国人。全美的针灸患者90%以上是非华裔,美国针灸师的主体情况也是这样。

尝试过针灸治疗的病患都切身体会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有什么比实际效果更能坚定人们对此项东方医学的信任呢?也有患者愿意查阅相关资料,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针灸,更有人因针灸治疗康复而学习针灸,进而医己或医人的。针灸Acupuncture在美国早已不是陌生的词汇。

img

图1-16 针灸显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