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是市场竞争主体争优劣、争高下、争胜负、争存亡的角逐和较量,[9]是市场的优胜劣汰行为。市场竞争是企业出于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目的,选取适当的竞争工具,以实现市场控制、取得市场优势和相对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市场竞争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之分。正当竞争是指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行为,是具有积极作用的竞争方式;不正当竞争则是指在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等约束条件下,隐瞒产品质量信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售价的方式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行为。不正当竞争可以看作一种市场竞争的扭曲效应。
市场竞争有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之分。价格竞争是以价格为核心竞争工具的竞争行为,通过压低交易价格刺激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下最基本、最传统的市场竞争形式;质量竞争是以质量为核心竞争工具的竞争行为。
市场竞争有过度竞争与有效竞争之分。有效竞争是一种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竞争,是能促进企业生产绩效提高与社会福利增进的竞争状态。[10]过度竞争是由于交易市场竞争主体数量过多或过度进入,在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行为约束下,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相对利益和市场地位的争夺行为。在过度竞争情形下,由于交易环境的信息不对称,生产者主观故意的机会主义都会导致消费者效用和社会福利损失,使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因此本书重点讨论有效竞争和过度竞争两种情形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1.2.2 产品质量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所谓产品,就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的结果”。[11]不同国家或地区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对产品的外延界定上呈现明显的差异,如表1-1所示。
本书认为,产品是指满足消费需要的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这种物品不但包括经过生产、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有形产品,即最终消费性产品(而不是生产性产品),还包括服务型的软产品,如信息、金融、中介、娱乐等服务业产品。
表1-1 各地区对“产品”含义的界定
资料来源:李志德.中国产品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在ISO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中,“产品质量”是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功能与效用,也即产品的一组特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求的能力。[12]从生产角度看,产品质量是一系列生产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产品客观标准,如技术含量、耐用性、兼容性、配套服务等,是否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和客观性特征。当生产规范和技术标准被固化时,这种符合性质量就会成为产品升级换代的底线,起到淘汰旧产品的作用。总之,产品质量是厂商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关键维度,是重要的市场竞争工具。
从消费角度看,产品质量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表现为消费者感受或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的某种心理和视觉满足感。质量好坏体现了消费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所以,消费角度上的产品质量具有主观性和社会福利性特征。
1.2.3 数字化治理
所谓数字化治理,从理论上讲,就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和发挥数据价值,实现政务机构业务与组织的连接、赋能、协同与重构,从而提升对市场、社会以及自身的治理能力。数字化治理在核心目标上立足推进治理现代化,在顶层设计上依循数据范式,在政策上将“对数据的治理”纳入议题范围,在业务架构上日益趋向平台化模式,在技术基础上向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采用数字化驱动产品高质量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对区域产业战略的实施、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4 信息不对称
完备、充分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在现实市场竞争条件下,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阿克洛夫在1970年的文章《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指出,信息不对称是指参与交易的各方对所交易的商品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不完全与不完美。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表现为买卖双方拥有的关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等信息不对等。
1.2.5 厂商机会主义
根据Williamson O E(1996)的定义,机会主义是指“用欺诈的手段寻求自身利益”。[13]本书认为,厂商机会主义是指市场竞争主体出于自利性的生产动机和短期利益目的,以压低成本、假冒伪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取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对消费者和社会福利产生损害的行为。厂商机会主义的实施目的是实现短期收益和市场地位争夺,[14]机会主义行为使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导致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福利损失。
1.2.6 多元化监管
多元化监管是指产品质量监管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消费者、第三方机构、媒体和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通过资源共享和相互协作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管。多元化监管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社会监管为补充,以期达到激励相容的目标。
政府监管最基本的职能,是为社会监管构建一个有效的制度平台,这也是产品质量监管中政府主导功能的含义所在。[15]市场监管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依靠信息机制、第三方认证机制对产品质量进行内部管理,具有社会经济成本高,且容易出现监管失灵的特点;社会监管是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的有效补充,主要依靠媒体曝光、消费者参与等方式对产品质量进行结果监管,特点是信息反馈链长,组织松散、组织成员多,不容易达成一致行动。表1-2汇总了多元化监管的主要手段,并比较了其主要的优缺点。
表1-2 多元化监管的主要手段及其优缺点
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逻辑的阐述中,机会主义、信息不对称与多元化监管是一组相互联系的核心概念,代表着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三条主要的逻辑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