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氏中医皮肤病性病效方图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 单纯疱疹

概述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与月经、妊娠、肠胃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临床表现以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一般认为,人类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天然宿主,口腔、皮肤、眼、会阴部及中枢神经系统易受累。流行病学资料表明,30%~90%的居民血清中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说明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10%的成人在唾液中周期性播散单纯疱疹病毒。

病因病机

单纯疱疹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热疮”“热气疮”“剪口疮”“火燎疮”。本病为外感风热之毒,阻于肺胃两经,蕴蒸皮肤而生;或由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或因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所致。

临床表现

1.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颜面、口唇、鼻孔等部位,常有发热、疼痛、刺痒等症状。常伴有咽干、口燥、舌红、脉数等阴虚内热症状。潜伏期平均为7天,病程一般在10天左右,容易反复发作。

2.初起为红斑,迅速出现集簇性小水疱,渗液、糜烂、结痂,愈后遗有色素沉着。

3.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液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疱疹刮取物、活检组织镜检,见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感染部位疱液、分泌物可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

治疗经验

(一)中医内治法

1.肺胃热盛证

[症状] 多有全身不适,咽干,口燥,心烦,局部灼热刺痒,口鼻唇等处发生群集小疱,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疏风解毒。

[方药] 金银花解毒汤加减:金银花15g,黄连6g,紫花地丁15g,夏枯草10g,防风10g,白芷10g,牡丹皮10g,连翘15g,茯苓10g,甘草6g。

2.湿热下注证

[症状] 疱疹多发于前后二阴,痛痒灼热,水疱破后糜烂、渗出,或有脓性分泌物,可伴发热,尿急、尿频、尿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排毒。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栀子10g,黄芩10g,生地黄15g,大青叶15g,土茯苓20g,薏苡仁15g,柴胡12g,泽泻10g,地肤子15g,生甘草6g。

(二)中医外治法

1.初起者局部酒精消毒,用针头刺破排出疱液,外用冰黛液(冰片5g,青黛10g,白醋150mL调匀)外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2.疱疹糜烂、渗出偏重者,用鲜马齿苋100g煎水外洗,或将鲜马齿苋捣烂湿敷,每日2~3次。

3.马齿苋、鹅不食草各100g,煎水2000mL,外洗患处,每日1次。

4.川椒、防风、薄荷、苦参各30g,白鲜皮、蛇床子各60g。加水适量煎至500mL,外洗患处,每日1次。

5.忍冬藤、栀子、白蒺藜、大青叶、野菊花、白鲜皮、蒲公英各30g,煎水2000mL外洗患处,每日1次。

防护措施

1.发作期间,宜清淡饮食,少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对于常在月经期前后发作的患者,宜在经期前进行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预防性治疗。

病案与图谱

患者,女,31岁。口唇周面颊部发红疹,随后形成疱疹灼热瘙痒3天。伴有咽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查体:口鼻唇周及左侧面颊部有粟米大小黄色集簇性水疱,唇周疱疹破溃处有渗出结痂红斑。实验室检查:血液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西医诊断:单纯疱疹;中医诊断:热疮(肺胃热盛证)。治以清热疏风解毒。予以金银花解毒汤加减:金银花15g,黄连6g,紫花地丁15g,夏枯草10g,防风10g,白芷10g,牡丹皮10g,连翘15g,茯苓10g,土茯苓20g,甘草6g。4剂,水煎内服。配合外用方冰黛液外涂患处,每日1~2次。二诊:疱疹收敛结痂,灼热瘙痒症状减轻,二便通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原方减黄连,金银花改为10g,再服3剂。半个月后患者诉上症已愈,面颊遗有暂时性色素沉着痕。图1-1、图1-2为本案患者治疗前后的图谱。

◆图1-1 单纯疱疹治疗前

◆图1-2 单纯疱疹治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