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体癣
概述
体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皮肤上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本病多见于颜面、颈、腋等多汗潮湿部位。皮损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逐渐向外扩展,表面附有细碎鳞屑,瘙痒明显。
病因病机
体癣,中医学又名“金钱癣”“钱癣”“笔管癣”“圆癣”。此病是由湿、热、虫、毒外侵,体表皮肤卫生失理所致。
临床表现
1.夏秋季节多发或加重,入冬则痊愈或减轻。
2.好发于青壮年及肥胖多汗、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3.皮损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而形成鳞屑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边缘不断向外扩展,中间趋于消退,形成边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且边缘常有丘疹、丘疱疹和水疱,中央可有色素沉着。多因患处温度较高,潮湿多汗,易受摩擦,故常见糜烂、流滋、结痂,因剧烈搔抓,使皮肤呈苔藓样变。有时无中心自愈倾向。
4.好发于颜面、颈、腋等多汗潮湿部位,多见于肥胖体形。
5.皮损部位真菌培养或镜检可发现真菌。
治疗经验
(一)中医内治法
1.风湿蕴肤证
[症状] 皮疹大小如钱币,逐渐扩大,瘙痒不止。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 祛风除湿。
[方药] 消风散加减:羌活、荆芥、防风、土茯苓、金银花、苦参、白鲜皮、百部、甘草各10g。
2.湿热毒聚证
[症状] 皮损如环样红斑,伴有脓疱,糜烂结痂,或有轻微疼痛。舌红,苔薄白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黄芩、甘草各10g。
(二)中医外治法
1.牛黄皮炎灵药液外涂患处,每日2次。
2.取白鲜皮30g,百部30g,蛇床子15g,用50%酒精240mL浸泡7天,去渣,外擦患处,每日3次。
3.取鲜大蒜汁涂搽患处,每日2~3次。
4.苦参、川椒(焙干)、硫黄各30g。上药研末过筛装瓶备用,以生姜断面蘸药粉擦患处3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5.木槿皮、丁香各15g,用75%酒精加至100mL,浸泡3天,外搽患处,每日3次。
6.硫黄15g,枯矾10g,花椒、熟大黄、密陀僧各2g,上药共研细末,米醋500mL浸泡1周,外搽患处,每日3次。
防护措施
1.保持皮肤干燥,尤其是炎热易出汗的夏天,勤洗澡,尤其注意颈部、腘窝、腋下等部位保持干燥。
2.清淡饮食,避免肥甘厚腻辛辣之品。
3.调畅情志,避免忧思恼怒,大动肝火。
病案与图谱
患者,女,51岁。右腋皮疹瘙痒1个月余,遇热瘙痒加重。伴身重易倦,纳少腹胀。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检查:从右侧腋窝至胁肋部有20cm×50cm大片红斑皮疹,呈花环状相互融合,表面有细小鳞屑。实验室检查:皮损部位刮取物镜检发现真菌。西医诊断:体癣;中医诊断:圆癣(湿热蕴肤证)。治法:清热燥湿,健脾和胃。予以萆薢渗湿汤合平胃散加减:萆薢、黄芩、黄柏、赤茯苓、薏苡仁、泽泻、通草、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各10g。7剂,水煎内服。外治法:牛黄皮炎灵外涂患处,每日2次。二诊:治疗1周后,皮肤瘙痒已止,红斑明显变淡,停止中药内服,继续外用牛黄皮炎灵。经半个月治疗,局部皮肤红斑消退,皮癣基本治愈。2个月后除患处微有色素印痕外,皮肤光滑恢复正常。图2-3、图2-4为本案患者治疗前后的图谱。

◆图2-3 体癣治疗前

◆图2-4 体癣治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