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氏中医皮肤病性病效方图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水痘

概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皮肤黏膜同时存在红斑、丘疹、疱疹、结痂为主要皮损。水痘及带状疱疹患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水痘潜伏期10~24天,以14~16天多见。

病因病机

水痘,中医学亦称“水疱”“水疮”“水花”。水痘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于肺,导致肺卫症状。病邪郁于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若毒邪尚轻,病在卫表者,则疱疹稀疏,点粒分明,全身症状轻轻;少数患儿素体虚弱,感邪较重,邪毒炽盛,内犯气营,可见疱疹稠密,色呈紫红,多伴有壮热口渴。甚者毒热化火,内陷心肝,出现神昏、抽搐。也有邪毒内犯,闭阻于肺,宣肃失司,可见咳嗽、气喘、鼻扇等症。

临床表现

1.起病2周前与水痘患者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多见于儿童,前驱期可有畏寒、低热、咽痛、纳差等症状,持续1~2天后出现皮疹,出疹期皮疹先发于躯干,逐渐累及头面部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皮疹起初为红色针头大小斑疹,迅速转变为丘疹,数小时后转变为绿豆大小、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经过2~3天干燥结痂,痂脱落后愈合,不留痕迹。发病3~5天,皮疹分批出现,故可在同一部位同时出现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皮疹。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即可痊愈。

3.实验室检查显示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组织涂片,瑞氏染色见多核巨细胞。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

治疗经验

(一)中医内治法

1.邪伤肺卫证

[症状] 发热较轻,伴有咳嗽及鼻塞流涕,1~2天后出现皮疹,疹色红润,疱液清亮,疱疹稀疏,根盘边红晕不显。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 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桑叶、菊花、杏仁、薄荷、金银花、连翘、荆芥、薏苡仁、萆薢各10g,蝉蜕6g,甘草3g。

2.热入气营证

[症状] 持续高热,面红目赤,躁动不安,口渴咽干,水痘密集,根盘红晕明显,疹色红紫,疱浆黄浊,大便干,小便黄。舌红或绛,苔黄干糙,脉滑数。

[治法] 清营凉血,解毒利湿。

[方药] 清营汤加减:牛角片30g(先煎),麦冬、玄参、生地黄、连翘、竹叶、生石膏、金银花、紫草、甘草各10g。

(二)中医外治法

1.土茯苓、败酱草各30g,煎水外洗患处,每日2次。用于水痘较密未破者。

2.鲜马齿苋50g,冰片1g,共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1次,用于疱疹破溃者。

3.青蒿、大青叶各150g,煎水1000mL,外洗患处,每日1次。

4.鲜荷叶250g,捣烂取汁擦患处,每日1次。

5.熟大黄40g,五倍子15g,硼砂10g,共研细末,以蛋清调搽患处,每日1次。

6.韭菜30g,枯矾10g,上药加生猪油50g捣烂,以火烘热外搽患处,每日2次。

7.野菊花、豨莶草、蛇床子、地肤子各30g,煎水1500mL,外洗患处,每日1次。

防护措施

1.隔离。进行呼吸道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或出疹后7天为止。在公共机构中对接触患者的易患个体应留验3周(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空气、被服和用具,应利用通风、紫外线照射、曝晒、煮沸等方法消毒。

2.被动免疫。在接触后72小时内用高效价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5mL肌内注射,对水痘有预防效果。

3.主动免疫。近年来试用水痘-带状疱疹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保护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主要用于水痘高危患者。

病案与图谱

患者,男,7岁。主诉:发热,流涕2天。全身发红疹,出现许多小水痘。伴有咳嗽,烦躁,厌食,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细数。查体:颈、胸、背部有较多粟米至绿豆大小圆形丘疱疹,内含水液,周围有红晕。实验室检查:取新鲜疱疹组织涂片行瑞氏染色,可见多核巨细胞。西医诊断:水痘;中医诊断:水疱疮(邪伤肺卫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予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防风、白芷、茯苓、桑叶、白菊花、杏仁、萆薢各6g,土茯苓10g,甘草3g。4剂,水煎内服。1周后上症痊愈。图1-5、图1-6为本案患者治疗前后的图谱。

◆图1-5 水痘治疗前

◆图1-6 水痘治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