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火星之爆炸
现实生活没有历史小说那种兴衰荣辱、波澜壮阔,小人物存在的意义不是推动历史长河滚滚向前,而是尽显无奈和庸俗,郭总、李攀这种龌龊的男人其实在现实中过的挺心安理得的,同样数十载人生,他们可能遇不到升官发财死老婆的大好事,但也不会像武师傅那样煎熬痛苦的过一生,这很讽刺,平凡人应该活的没有良心吗?
丁铛批判现实主义的方式就是骂渣男,她憋了好久,武师傅的事也让她心情压抑,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她要发泄出来,去骂李攀一顿。丁铛来到李攀单位门口,李攀下班和同事出来看到黑脸丁铛吓一跳,赶紧打发走同事,把丁铛拉到一边,小声问丁铛来干什么。
丁铛说:你不该跟我道歉吗?还要我来堵你,你太不自觉了!渣男情商都这么低吗?我来干什么你都猜不出来?
李攀无奈的道歉:“对不去,丁女士,我们的关系就到此结束吧,我觉得你其实也不喜欢我,我们只是万千相亲大军中最普通的一员,我们不是幸运的那种,可以遇到合适的人走向婚姻,但也不是最差的啊。你看,我也没有占你什么便宜,我们是你情我愿,约会吃饭,只是发生些小插曲,不如就相忘于江湖吧。你看怎么样?”
丁铛火噌一下就起来了,怎么说的好像自己不讲道理似的,避重就轻、偷换概念、哪儿说哪儿了?
丁铛:“我跟你可不是一个团体的,你才是大军里的虾米,你看你做的那些事,还不觉得自己错了,要是所有相亲对象都知道你背地里给她们打分,她们会这么看吗?你觉得这么理直气壮你不如去跟她们都说一下啊?说你从那几个角度给她们打了多少分。”
李攀:“哎?我打分有错吗?谁不在心里给别人打分啊?你不要太搞笑了。”
丁铛:“但是你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还去相亲,继续你的恶俗行为就又问题了,我要拆穿你!”
李攀不屑:你拿什么拆穿?
丁铛:我要是想抱负你有的是办法。
李攀就开始恶语相向,说丁铛变态,结婚狂,物质女,性格偏激,不好相处,嫁不出去等等,一堆脏水,最后还指向和解无忌这种同事搞暧昧。
丁铛都不以为然,否认一切,尤其是信誓旦旦说没有和同事暧昧,不然为什么会介绍你么认识。李攀笑了,说那天自己感觉到解无忌喜欢丁铛,是特地来他家跟他这个正牌男友挑衅的。
丁铛不相信,说:“你知道什么啊,第一次见面解无忌酒偶遇自己和之前的相亲渣男吵架,解无忌食担心她被骗了才关注李攀的。”
李攀当然不信:你不用跟我解释,反正我也不在乎。
丁铛:我跟你解释得着吗?我看跟你这种小人超级也不好赢,那就看手段,你给我等着!我叫你在相亲圈混不下去。
李攀:你才应该退圈,你呗破坏我市场啊!你这个毒妇,不讲规矩!
丁铛看着李攀,嫌弃到像看一坨屎,心想其实也懒得报复他,根本不值得,但是嘴上吵不过那就不行了,必须来点硬手段,必须打击报复,必须出出气!
丁铛着了介绍人同学,问她有没有给李攀介绍过别人,顺藤摸瓜,找到了好几个李攀相亲过的女孩,在一起对一下时间线,就得到了李攀时间交叉线,用微信聊天记录组织了李攀恋爱期间还在相亲的证据,打印出来发到李攀的单位,给他领导看。还发到李攀的校友同学群,告诫大家不要觉得是熟人就给他介绍相亲。
李攀的人际网被破坏,气的原地爆炸。
有时候为自己讨回公道很简单,就是跑跑腿,多跟朋友互相帮忙,人多力量大,总是自己面对真的不行,想起上次郭总的事,丁铛躲在家里自己扛着,这次真的是好爽。
如果武师傅难过的时候也能发泄出来,他就不会想死了吧?丁铛上网查了很多抑郁症的资料,还是一知半解,不过人已经去了,现在知道治疗办法也没用了。
解无忌拿着武师傅那几本日记找了一个心理专家,解无忌想让他从专业角度分析一下武师傅的病情,心理医生说武师傅是有严重自杀倾向的重度抑郁,诱发原因可能是男性更年期,所以童年甚至一声的挫折都被放大,武师傅又经历特殊,失去妻子的痛苦经历在当时没有好好缓解,而是被养育儿子的责任压抑住了,所以儿子渐渐大了,压力转移到自身身上,武师傅的猴皮筋就断了,如果在那段时间有积极的引导和贴身陪伴,武师傅或许会摆脱死亡的命运。
解无忌无法想象自己和武师傅笑着道别之后,武师傅是怎样陷入抑郁情绪的,他是怎么样打开煤气阀,怎么样无助的去死的。
解无忌的心理难以负荷,走出心理专家的办公室,解无忌浑浑噩噩,反复回想着那天见main的细节,回想自己是不是疏忽了什么细节,是不是自己无意间刺激了武师傅的抑郁症。
解无忌坐在街边的长椅上,又一次翻开日记本。
“我最近总是想起小时候跟村里的人去山里采菌子,都是在雨后出发,就算天已经放晴,林子里却很少照到阳光,脚下要防止泥泞湿滑,不下心才到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会滑倒,我总是低头小心翼翼的,有时候会错过隐藏的菌子,其他人总显得那么厉害,他们不断发现菌子,跑去挖,而到了很晚,我的背篓里还是只有几只小小的菌子。于是我试着自己去挖菌子,这样沿路的菌子就都是我的,不会被别人先发现挖走了,但是那次,我自己到了山里,迷路了·······”
武师傅的童年在那次迷路经历里长期陷入孤独无助的感受,他文笔平凡,看的人却极为触动,那是武师傅的抑郁情绪附着的力量,解无忌仿佛看见密林中的背篓少年,瘦弱、执拗,背着竹篓,拿着木柄土铲,他的眼神焦灼,心理想的全是责任、不属于他的年龄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