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0/49627060/b_49627060.jpg)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A9A78/2913383100782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1.jpg?sign=1738862753-mlaGpXYpEo7oGysM6u7hfebISYNKmw4S-0-573a9ad940f911ce3913bd7e47cea644)
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雅典人。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史称“西方三圣”或“希腊三贤”。柏拉图写作了大量对话,基本上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人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内容并不一定都是如实记录苏格拉底的言行,很多是柏拉图自己对各种哲学问题的思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A9A78/2913383100782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3.jpg?sign=1738862753-qLGV4tEKQKb87DgqnuLAZLIMRUJjr5Ec-0-8a206738fae6042fb278fa49e24635c1)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雅典学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拉斐尔创作的一幅湿壁画,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古罗马和当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汇聚一堂,画作中间的即为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手指向天,象征他认为品德来自于智慧的“形式”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手指向地,象征他认为知识是透过经验观察所获得的概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A9A78/2913383100782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5.jpg?sign=1738862753-CSvlhmbHtPJ1HKCXr2eDzwsNUVUhOBOk-0-fc6b5b62b41d1a48b9baa14afe210963)
苏格拉底之死
《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主要谈及了正义、秩序和哲人政治家在城邦所扮演的角色。柏拉图在《斐多篇》中记录了苏格拉底之死。油画《苏格拉底之死》中,一位较为年长的人同样身穿白袍坐在床头,躬身看着自己的膝盖,研究者认为这是柏拉图。但实际上柏拉图当时病了,并不在场,且当时柏拉图还是个青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A9A78/2913383100782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6.jpg?sign=1738862753-F1wsDoXtcAUGSjR5Ito3GZZJXPbH6nxJ-0-4199062d12c4dc63c7e0598a4e55fc53)
《理想国》抄本
《理想国》被认为是最杰出、最流行的哲学著作,是任何国家的哲学课程必读的作品,被看作乌托邦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理想国》主要是探讨政治哲学,成为政治学领域的基本经典,对后来的学者有巨大的影响。本篇对话录关心到底什么是“世事的道理”,并且探讨的领域包括了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哲学、伦理学、正义及知识。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正义的含义以及正义的人是否比非正义的人生活得更快乐。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A9A78/2913383100782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7.jpg?sign=1738862753-DlzlinVLUNSXgvH8a6Oj8bxT0xllfiXA-0-2f97a52c30dc21375a74765206afdd8f)
地穴寓言
地穴寓言是古典哲学最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的开篇,通过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叙述了这个故事,旨在阐明哲学教育是思想解放的必由之路,也是其意义所在。哲学的目的是实现从物质世界到理念世界的升华。物质世界是感官认知的、可逝的世界,柏拉图将其比作地下的洞穴,而理念世界则是不变的本体(存在)世界。虽然每个人实现这种升华的道路不同,但都需要外界的帮助,所以它势必也是一种集体的共同努力。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A9A78/2913383100782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8.jpg?sign=1738862753-MyYoXAnCci06z4a71KSuM7pm8Ml7ozUQ-0-caf1af03d36c1b207e3a93252b1d178b)
柏拉图学院
柏拉图学院是柏拉图在约公元前387年创立于雅典城北方的学校,许多古希腊哲学名士曾受教于此。该学院的希腊文名称据称源自古希腊时期雅典一位名叫阿卡德摩斯的英雄,柏拉图在其墓地建立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学院在整个希腊化时期都坚持怀疑论主义,直到公元前83年,拉里萨的斐洛逝世为止。学院里的哲学家教师在柏拉图死后仍继续教授他的哲学,410年时一度成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学术中心。529年,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关闭学院,柏拉图学院的教学结束。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A9A78/2913383100782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09.jpg?sign=1738862753-IcRo40WT7cmCZAwAAffmpz4Idj8zGh92-0-1f82e8437e315e7011aaccb234f33295)
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
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个皇帝,有“哲学家皇帝”的美誉。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其统治时期被认为是罗马黄金时代。他不但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腊文写成的关于斯多葛哲学的著作《沉思录》传世。马克·奥勒留正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的“哲人王”的真实体现。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A9A78/2913383100782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U10.jpg?sign=1738862753-Fi1nntHpu6cFuraktypCs1cir31VLLcY-0-683a8ac68daa6e351363324b598f58eb)
雅典与古希腊哲学
雅典在古希腊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许多闻名后世的学者、文学作品、建筑物等,都出现于此,从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尽管自公元前6世纪的米利都学派至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学院为止,古希腊哲学已经发展出了多个学派与思想,然而柏拉图笔下描画的苏格拉底对“哲学”的定义近乎影响了之后所有的学派。柏拉图与他笔下的苏格拉底对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影响可见怀特海的名言:欧洲哲学传统最稳定的一般特征,是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