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风暴前夜
随着弘治十二年的会试日益临近,紫禁城内的氛围变得紧张而忙碌。翰林院的翰林们,作为学术与文化的精英,他们的脚步匆匆,频繁地在礼部的值房里进进出出。这一年的会试,对于整个朝廷来说,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程敏政和李东阳作为当年会试的主考官,肩负着选拔国家未来栋梁的重任。他们在礼部的值房中审视着各种考试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相互讨论。他们的表情严肃认真,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一重大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坚定的承诺。
与此同时,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也忙碌起来,他们穿梭于翰林院和礼部之间,端着茶水,忙着各种杂务。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敏捷,一丝不苟地完成着自己的职责,以确保整个考试过程的顺利进行。
紫禁城内的道路上,偶尔可以看到穿着朝服的官员们急匆匆地走过,他们的脸上带着凝重,显然对即将到来的会试充满了期待与忧虑。偶尔传来的谈话声和指挥声,使得整个紫禁城充满了一种紧迫和忙碌的气氛。
刘瑾,弘治皇帝的亲信,在皇命之下来到了礼部。他的步伐迅速而坚定,但心中却波涛汹涌,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刚一踏进礼部的院门,他便被眼前的混乱景象震撼了:翰林院的文官们忙忙碌碌,议论声、指令声此起彼伏,太监和宫女们穿梭其中,似乎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会试做着最后的准备。
然而,这些并非刘瑾真正关注的重点。几天前的夜里,那个神秘而诡异的声音再次在他的耳边响起,让他心神不宁。这次,声音的指示更加明确而迫切——他要除掉两个可能颠覆他计划的人物,一个名叫王守仁,另一个叫做唐寅。但问题在于,刘瑾对这两人一无所知,他派去打探消息的丘聚直到现在还未回来禀报,这让他的内心更加焦躁不安。
刘瑾强行压制着内心的不安,尽力维持着外表的镇定。他的眼神四处扫视着礼部的内院,尽管外表冷静,但他的眉头紧锁,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打着腰间的玉带。每一步都显得有些沉重,反映出他心中的重担和挣扎。
在前往礼部值房的路上,刘瑾的步伐坚定而迅速,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当他还有一段距离时,远远地就看到了李东阳的身影。李东阳,这位文臣的风采和举止,总是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印象。
李东阳正在向一个端茶倒水的太监作揖致谢,他的态度非常谦恭,使得那个太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点局促不安。这一幕让刘瑾感到震撼。在他的印象中,文臣们大多傲慢,像杨廷和那样,不会对宫中的下人这般礼遇。李东阳的举动打破了刘瑾对文臣的固有看法,让他不得不重新评估眼前这位官员。
走近几步后,李东阳回头,恰好看到了快步而来的刘瑾。他立刻上前,以极为恭敬的态度给刘瑾行礼。而刘瑾则摆出了一副皇帝使者的架势,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微笑,眼神冷峻,声音洪亮而正式地宣布:“上谕,李东阳、程敏政接旨。”
听到这话,一名身边的人匆匆跑进值房,很快拉出了正在忙碌工作的程敏政。程敏政的神情显得有些急切,但同时也流露出尊重与庄严。他和李东阳一同跪在门口,准备接受皇帝的旨意。他们的表情严肃,眼神中既有敬畏也有坚定,显然都明白这一刻的重要性。
刘瑾站立在众人跪倒的门前,眼前的这一幕让他心中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他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皇帝使者的权威和影响力,这种感觉让他更加自信和坚定。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庄严地开始宣读皇帝的旨意。
“程敏政、李东阳,汝等知礼乐,通经史,为国之柱石。今岁会试将启,朕命汝等为主考官,责在育才,望尔等深谙此任之重,宜秉公执事,慎选良材,以资国用。”刘瑾的话语充满了严肃和威严,他的眼神在程敏政和李东阳的身上逐一扫过,仿佛在强调每一个字的重要性。
“朕观天下大势,致治之道,最在选贤与能。尔等须知,国之兴衰,育才为先。会试一事,关系社稷安危,盼尔等择贤而用,严于律己,公正无私,勿使私情杂入。”刘瑾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这两位主考官巨大的期望和信任,同时也暗含了警告。
他继续说道:“尔等务必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圣朝根本为念,严审试卷,公平裁断,选出真才实学之士,俾充朝廷。朕以天下为念,仰赖尔等以拔士林之茂木,广纳海内之英才,共济时艰,为朕分忧。勉之勉之!”在这最后的话语中,刘瑾的声音显得更加坚定,彰显出皇帝对于这次会试的重视和对这两位主考官的厚望。
程敏政和李东阳头低着,他们的表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对旨意的深刻理解和对即将承担责任的准备。他们知道,这次会试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前途,更关乎国家未来的繁荣与稳定。
而周围的众人,无论是太监还是宫女,都在静静地聆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
宣旨完毕后,刘瑾上前,以皇帝的使者的身份,扶起了李东阳和程敏政。三人相互寒暄了几句,气氛略显凝重却也充满礼节。刘瑾的脸上带着官员特有的严肃,但在李东阳和程敏政面前,他稍显和蔼。
这时,刘瑾若有所思地看着程敏政,问道:“程大人乃今科会试的主考官,不知您是否听说过一个叫做唐寅的人?”他的语气中带有一丝探究。
程敏政,一位敦厚老实的长者,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他的圆圆的脸上长着浓密的长须,两道浓眉下是一双慈祥的小眼睛。平时总是乐呵呵的,给人一种典型的老好人形象。听到刘瑾的问题,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不瞒刘公公,下官不久前刚刚见过这个唐寅,据说此人画技非凡,所以下官就请他来到府邸给老夫画了一幅肖像画。”
刘瑾的眼睛转了一下,他的三角眼里闪烁着一丝好奇和急切:“噢?此人的画技有什么过人之处啊?”他的声音中带着强烈的兴趣。
程敏政连忙解释说:“据说这个唐寅可以以画知心,能从画中看出被画之人当时的心思。虽然老夫不记得他当时说了什么,不过那幅画倒是非常不错。”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唐寅画技的赞赏。
刘瑾听罢微微点了点头,他的脸上换上了一副笑脸,似乎对程敏政所说的肖像画颇感兴趣:“有机会老奴也想看看这幅佳作。”随即他又问道:“话说回来,程大人可知此人是否是今科会试的生源啊?”
程敏政听到这个问题,心中微微一紧。他沉思了片刻,回答道:“下官确实不知啊,若是知道,定不会特意会见此人。”他的语气中带有一丝谨慎,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
刘瑾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思,程敏政的回答似乎让他对唐寅的身份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关注。
在礼部的门前,刘瑾目光如鹰,敏锐地捕捉着程敏政的每一个微小反应。看到程敏政稍显窘迫的样子,刘瑾轻轻笑了一声,以缓和的语气说道:“程大人不必担心,老奴只是随便一问而已。”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狡黠,似乎在享受着这场权力游戏。
随后,刘瑾转向李东阳,眼神中闪过一丝探寻:“李大人可曾听说一个叫做王守仁的青年俊才啊?”他的问题似乎充满了隐秘的意图。
李东阳内心早已察觉到刘瑾来者不善的意图,他的心中快速权衡着如何应对。略微沉思之后,他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回答道:“刘公公说的可是东宫讲官王华王大人的公子?”他的声音中掺杂着一丝谨慎和戒备。
听到这番话,刘瑾的内心微微一震,他并未预料到王守仁竟然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王华的儿子,这个身份让他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态度。刘瑾连忙解释说:“我听说此人才华横溢,想必今科会试可能是状元之选,所以特地向李大人询问一二。”说完这番话,刘瑾赶快给李东阳行了一个礼,试图缓和气氛。
在行礼的同时,刘瑾的眼睛还不忘透过衣袖间的缝隙来观察李东阳的反应。李东阳的表情看起来并未有太大的变化,他反而带着些许忧虑地说:“此子前两番参加会试都未考中进士,这次估计也难啊……”说这话时,李东阳故意显示出一副担忧的神情,似乎在隐藏着他心中真正的想法。
这场在礼部门前的对话,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一场普通的交流,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权谋和策略。
刘瑾的心思深沉,他在内心深处不断地盘算着每一步棋。对于王守仁,他虽然表面上显得关注,但心中却有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王守仁不过是个依靠其父王华地位的纨绔子弟,名声之所以在京城中响亮,主要还是仰仗父亲的势力。因此,他暗自认为王守仁并不是个真正的威胁。
刘瑾的心思更多地集中在那个能通过画作猜透人心的唐寅身上。他认为,只要全力对付唐寅,就能顺利完成那神秘声音所交代的任务。这个决心在他的心中逐渐坚定。
思索间,刘瑾对两位主考官程敏政和李东阳行了一个大礼,表面上保持着恭敬和礼貌,但眼中却难掩深思的神色。随后,他告辞离开了礼部,转身回到了东宫。
一回到东宫的值房,刘瑾便迅速下达命令,吩咐李贵去找户科给事中华昶。他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告诉华大人,我有要事要与他商议。”刘瑾的眼神中闪烁着阴谋的光芒,他显然正在策划着更深一层的计划。
李贵接到命令后,立即小跑着去办事。他的动作迅速而灵活,显然已经习惯了在这复杂多变的宫廷中应对各种任务。刘瑾站在值房中,目送李贵离去,他的心思仍然在忙碌地运转着,考虑着接下来的每一个步骤。
门外突然传来一名太监的通报声,打断了刘瑾的沉思:“丘聚到了。”刘瑾立刻吩咐道:“快,请丘聚进来。”他的语气中透露出迫切的期待,显然对丘聚带回的消息充满了兴趣。
不久,丘聚匆匆走进了房间。丘聚是刘瑾的得力助手,一直负责为他搜集各种情报。他的脸上带着急迫的神色,显得有些疲惫。他急忙走到桌边,坐下后便端起茶水大口喝了一些,接着用手帕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刘瑾急切地问道:“事情办得如何了,丘聚?”他的眼神紧盯着丘聚,试图从他的面部表情中读取一些线索。
丘聚调整了一下呼吸,然后开口说:“恩公,事情都查出来了,这个唐寅的确有些来头。据说他可以通过绘画来读取人心。”他的声音稍显沙哑,但语气坚定。
刘瑾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连忙点头示意丘聚继续说下去。
“根据锦衣卫的打探,这个唐寅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本事,是因为他得到了一支神笔。这支笔不但能让画作妙笔生辉,据说还能读取人心,甚至让人任意前往天下的任何地方……”丘聚的话语里带着几分不确定,“不过这只是市井之言,不知是否可信……”
听到这里,刘瑾的心思变得更加复杂。他原本以为唐寅不过是个普通的画师,但现在听来,唐寅竟然拥有如此不凡的能力。这让刘瑾感到既惊讶又忧虑。
丘聚注意到刘瑾听得出神,便暂时停止了讲述。刘瑾的眼神深邃,他正在思考这一切对他的计划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像刘瑾这样处于权力中心的人来说,任何超乎寻常的事物都可能是一个威胁,也可能是一个机遇。
刘瑾站在房间内,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光滑的下巴,眉头紧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形状,显露出他深沉的思考。他的眼神迷离而深邃,仿佛在心中对每一个可能性进行着权衡和预测。
沉思了良久之后,他的声音缓缓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丘聚,找人去唐寅暂住的客栈给我时刻盯着这个人,一旦他有什么奇怪的举动,就立即来向我禀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丘聚立刻答应了一声“是”,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满是敬畏。正当他抬头准备再说些什么时,刘瑾突然抬起左手,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
刘瑾的声音陡然变得阴沉:“那个王守仁的事我已经到李东阳说过了,这个人暂时动不得,而且我估计他也闹不出什么名堂,只是靠着老爹王华的地位才有点名声罢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轻蔑和决断。
丘聚听后,连忙点头称是,面露敬畏之色。他还一个劲儿地夸赞刘瑾:“恩公消息居然如此灵通,真是让人敬佩。”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刘瑾的崇拜和信任。
刘瑾微微点头,接受了丘聚的夸赞,但他的心中却始终悬着一根弦。
丘聚原本以为自己的汇报已经结束,正准备起身离开刘瑾的房间。但就在这时,刘瑾的声音再次响起,叫住了他:“丘聚,那个叫做邵筠的女孩现在何处?”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特别的询问意味,显然对邵筠的去向非常关心。
丘聚的小眼珠子迅速转动了一下,似乎在迅速搜寻着记忆,然后赶紧回答道:“报告恩公,前些日子据说她已经完成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练兵所的所有科目,被牟斌调到了三千营去做校尉去了……”他的声音略显紧张,因为他意识到这件事对刘瑾来说可能非常重要。
“什么?!”刘瑾几乎是大叫了出来,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愤怒。他的反应让丘聚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刘瑾有些气恼地说:“肯定张永这个家伙给安排的,他以为把自己的侄女弄到自己掌管的三千营就没事了吗?我们倒是要看看这场戏谁能笑到最后!”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决心。
说完,刘瑾猛地拍了一下面前的小茶桌,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声响。这个突然的举动吓得丘聚再次微微抖了一下。他的身体紧绷,眼神中透露出对刘瑾的敬畏。
情绪激动之后,刘瑾突然感觉到头痛袭来,他的额头微微皱起,手指轻轻按摩着太阳穴。这种头痛似乎是他长期处于高压和复杂计划中的副作用。他朝着丘聚挥了挥手,声音稍显沙哑地说:“去吧,丘聚,有什么消息立刻来报。”
丘聚快速颔首应是,然后轻手轻脚地退出了房间。随着房门的轻轻关闭,值房里顿时变得静悄悄的,只剩下刘瑾一人。
刘瑾坐在桌前,眼神呆滞地望着窗外,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焦虑。眼前的阳光透过窗户投射进来,但他似乎并未感受到任何温暖。在这一刻,他的脑海里似乎有无数的计划和忧虑在交织翻滚,他的表情间或显露出深思,间或流露出狠厉。
他的双手交叠在桌面上,指尖轻轻敲打着木桌,这是他在思考时的习惯动作。似乎每一次敲击都在为他即将制定的计划添上一分力量。刘瑾的眼中闪过一丝阴谋的光芒,他正在策划着某个惊天动地的大计,这个计划可能会对整个朝廷乃至整个国家造成深远的影响。
房间中的空气似乎因为刘瑾的心思而变得沉重起来,他的影子在地板上拉长,随着阳光的移动,悄然发生着变化。
(奈文猫这厢有礼了,如果大家喜欢我的作品,希望能给我投推荐票或者留言评论,感谢大家的支持!)
奈文猫的小百科:
明朝的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会试,也称作“京试”,是在科举考试的三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中的第二级,它是选拔进士(即高级士大夫)的关键一步。
会试通常在京城举行,由皇帝任命的官员监考。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诗词、政论、经义等,考试形式是闭卷书写,考试时间长达数日。考试的难度较高,题目涵盖广泛,考生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扎实的儒学知识。
考试成绩分为几个等级,其中表现最优秀的一小部分考生能够进入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并选拔状元、榜眼、探花等高级官员。会试及格者被称为贡生,未及格者则需等待下一次乡试后再次参加会试。
会试的成绩发布方式非常严谨,成绩单上会按照考生的成绩高低排列名次。成绩发布后,合格的考生将获得进入更高一级的殿试的资格,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官场生涯至关重要。
整个会试过程严格规范,监考官员的选拔也非常严格,以确保考试的公正性。会试不仅是对考生学识的考验,也是对其品德、政治见解的考察,因此备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