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教练主观意愿的现象,其出现并不是球员的错,根源在于教练制订的教案不合理。比赛中的“扎堆”“过度盘带”“缺少交流”“没有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等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今天的训练课有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什么新教案的实施效果不好?是否要增加或者改变规则来完善训练?
我们从规则、目的和环境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训练,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将训练科学分类的益处
便于整理资料
利于科学规划训练内容
了解自身不足
加深对训练及足球比赛的理解
增强教练的教案研发能力
训练与比赛的关系
对成人球队的主教练来讲,训练的目的就是解决比赛问题。而青少年球队的主教练不仅要解决比赛问题,还要培养球员的兴趣、加强球队纪律、增强球员个人能力。因训练目的的多元化,教练还须考虑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
训练与比赛的关系如下。一方面,比赛是训练效果的体现。有些教练安排的训练不要求交流能力和决策能力,其却在比赛时抱怨球员之间没有交流、球员没有自己的想法。还有些教练的战术允许后卫在进攻时刻前插,训练中却没有任何体现,因此比赛中其他球员没有在后卫前插时移动位置,丢球后,教练只能更换后卫或者强制要求球员不要前插。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教练对训练的认知不足,教练应该做的是调整训练内容,而不是光靠语言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训练的内容应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来安排与调整。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训练,都能在比赛当中找到影子。教练应从比赛中观察问题,根据问题的来源和问题出现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内容。
开启训练的科学分析——“情景足球”训练理论
情景足球训练理论认为足球比赛由多个情景组成。
情景足球训练包括三个要素:目的、规则和环境。教练须分析和研究训练中不同目的、不同规则和不同环境带来的不同的训练效果。
情景足球训练中的目的分为两种:球员目的和教练目的。球员目的一般与球员的得分方式相关。例如,进攻球员是踩线得分还是射门得分,防守球员是单纯地破坏球还是需要转换为进攻并争取得分。在情景足球训练理论中,教练可以通过改变球员目的来改变训练的重心,提升球员相对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教练目的指教练通过训练想要达到的训练效果,例如提升团队控球能力。简单来说,教练目的就是训练重点,即教练想让球员学到什么。理解训练中的球员目的和教练目的不仅有助于教练提升讲解训练的水平,还能使教练更深入地了解足球比赛,从而使训练更加科学。
训练中的规则和环境共同制约球员的行为,使训练按照理想的方式进行。教练设定和调整规则与环境,使球员不得不做出教练想要球员所做的技术动作,这是情景足球训练的关键。例如标志杆的使用:在第6章中的“特定场地的比赛3”中,标志杆的摆放就非常巧妙,它在不增加对抗人数的条件下增加了训练的对抗强度,球员不得不在带球、传球、射门路线上避开这些标志杆。教练在一些对抗训练中利用假人墙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再例如反向球门、触球次数限制等,这些规则和环境的设置均截取并改编自比赛中的部分片段,教练可以对这些规则和环境进行调整以达到教练目的。
在线动画视频观看说明
本书提供了部分训练的动画演示视频,您可通过微信“扫一扫”,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进行观看。
步骤1 打开微信“扫一扫”(图1)。
步骤2 扫描训练讲解页面上的二维码,扫描后可直接进入视频观看页面(图2),点击开始按钮即可观看。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