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本家
更严格的说这是桂军和桂香的本家,本家姓赵,和《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一样,此赵家也曾是读书人家,翻开族谱向上追溯很多代,总是说家族中过三甲、出过秀才的,只是与阿Q镇上的赵家不同,该家儿郎早前是出去见过世面的,到了阿兰爹爹这一辈也是有几个在军中效力过,向上与某些大人物可能也沾着远方姻亲。至于阿兰的爹爹,在家中多少算是个异类,作为幺儿少即不喜读书,专爱往人热闹的市井中钻,专爱混在小姑娘小媳妇中磕着瓜子听八卦,被家中老太爷打了几顿后,一时间不知道是不是热血涌过了头,就从家里跑了,说什么大丈夫当有一番贡献要去,后来约莫也是在军中效力了一段时间的,具体是哪个部队就不知道了,只知道遇到阿兰的母亲后,自此就浪子回了头、收了心,在这个有些偏僻的小镇流连了下来,甚至过上了与祖辈不同的渔家生活,好在他人生的爽朗、性格也豪气,在附近街坊邻居也算有些名声。
赵家这次来人据说是阿兰爹爹的堂哥,一个瘦削的中年汉子,留着两措奇怪的山羊胡,讲话起势时总让人想起学堂的夫子酝酿情绪的样子,只是说出来的话却远没有文化人讲话那样动听。他从进门的第一刻就在不停的“哎呀”,踮起脚来走路的样子仿佛地上散落着一堆狗屎,似乎一切都让他感到不喜欢甚至厌恶。当然从很远的省城来,千辛万苦吃了很多土,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带桂香和桂军回去“认祖归宗”,至于是不是真的是来认亲的,阿兰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在他们这群孩子喊“大伯”的时候,这位大伯总是给一个斜觑得眼神就算是答应了。而对于阿兰的母亲,他总是尖着嗓子说,“按理说我该叫你一声弟妹,但是你也知道我们是大户人家,在省城也是有头有脸的,先不说你们这姻亲没有父母之命,就是你这出身不仅要拖累家族脸面、更是将来要拖累孩子的”。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到他讲话,阿兰总会想起折子戏的戏文里“老公公”的样子,慢慢得阿兰就觉得,他就是戏文里说到的宫廷里的“老公公”。
后来,这位赵家堂哥如愿带走了桂香和桂军,虽然自始至终阿兰得母亲都没有阻拦。也许对这位母亲来说,虽然那个未知的本家可能也是龙潭虎穴,但至少应该是能吃饱饭的,看这位大伯还算妥帖周正的常服是能看出来的,而且他来时坐的马车也是城里才能见到的精致样式。离别的那天桂香和桂军沉浸在能够吃到很多糖粑粑的憧憬中,竟是没有多少留念,母亲也只是在门口道了个别就回来了,只有阿兰知道母亲抓着她肩膀的手有多用力,她竟然不知道瘦削的母亲还有这种力气。
阿兰后来在想,这赵家可能确实是个威风的人家,这个赵家大伯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离开前给他们留下了本地的粮票。阿兰当然也会想会不会以后再也见不到桂香和桂军了,就像见不到舅舅一样,难过倒也是难过的,只是当下所有的都没有填饱肚子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