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挑战中的“省”与“思”
2020年伊始,一场人与新冠病毒的殊死较量进行着,至今全球已超过一亿人被感染,数百万人被夺去了生命。人类面对这么一个可怕的“对手”,自然无奈又急躁。事实上,人类命运正被挑战。
在各种科学技术和发明到了今天程度的人类,为何还会遭此劫难?这个可怕的“对手”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此时此刻的人类当有怎样的“省”与“思”?
不少国内外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对此做出了反思,大家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人类野心过于膨胀,而傲视地球上的一切存在物。
2020年10月,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丹溪草的《人类命运》一书,作者丹溪草,原名朱红,几年前由于身体问题毅然在盛年去职。他告诉我,他是1000年前金华名医朱丹溪族群的后裔,自己从小长在丹溪河边;高寿百岁的奶奶常说的“宽慢来,弗着急”,对他的品性影响很大;取笔名“丹溪草”,既是出于对先祖与家乡的敬慕,也是希望自己像草儿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陈愿 21岁 《对内,对外》
作者丹溪草在疫情大流行中“静心反思,静心理稿,静心观察外部世界,静心观照自己的灵魂”,透过人类命运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这一线索,照鉴了人类的孱弱与渺小。
作者长期为政府的公职人员,有着语言文学、历史学及哲学等学科背景,这些学科背景对他的职业生涯与保持理性思考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他异位于学术机构,然,政府职业生涯助他纵观与统揽事物有了更大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大的手笔。所以,他有底气论“人类命运”。
作者利用自己历史学背景的优势,借助对多段人类历史变迁的考证,对比各种文明遗存,探究历史疑惑,勘察人类命运轨迹,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金钱、人与物欲的各种关系,感知人类命运在当代的生存危机,以及未来的各种不确定。书中的历史线索关涉古今中外,纵横交错,需大量史料与文献以佐证,这展现了作者在史学与哲学上固有的功力及驾驭“全局”的能力,亦使整部书的谋篇布局呈现阔达之势。
全书有六章,其主题分别是社会动物、部落文明、父权文明、王权文明、资本文明、理想秩序追梦。作者呼唤人类突破历史和认知的局限,意识到人类文明的属性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呼唤人类应以史为鉴,尊重自然,尊重本真,尊重传承。
作者告诉我们:“人类是社会动物,人性最终会告诉我们,人生最悲哀和痛苦的莫过于无聊和孤独。”可是,当下人类整体陷入“孤独”,这让人类变得暴躁不安、失去自我、判断力下降、思维能力减弱等,而人类整体在分裂与撕裂。
作者将人类命运与“规则”联系在一起,并以儒家的儒雅对“规则”做了诠释:“克己和温柔是快乐、幸福的纽带,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无论爱情、友情、亲情,还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克己自控,物质生活追求简约、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追求艺术、快乐、独立、公义,与自然界平等交流,既遵守规则又承担责任。抛弃那种一方面把所有的社会基本服务视为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又把不承担社会基本责任也视作理所当然的虚幻梦想。尊重自然法则,遵守人类规则,虽然大多数规则看起来离我们很远,然而,不管是否承认,它们早已潜入我们人类的生命,流淌在血液里,敬天爱人,守规克己,秩序井然。温柔是人类所有美德的基础和综合,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无论自然天理规则,还是人情约定规则,或者是人文强制性规则,都可以融化于内心的平衡。”
陈姝 9岁 《天空、海洋和陆地》
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既是规矩,成就“礼仪之邦”,也让规矩成为可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之于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至关重要。在作者看来,最大的“规则”当属对自然的敬畏,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之心,完整且不偏废地将物质与精神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人类进化中接近规律的真实,是绝对真理。如果人类真想远离灾祸,就得在21世纪做出正确的选择”。面对2020年这场“新冠病毒大流行”, “倘若没有反思,灾难将成为人类彻底的悲剧”。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也许在此!
我一边读《人类命运》,一边想起2015年在香港诚品书店购买的以色列学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所著的《人类大历史:从野兽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细细琢磨,这两本书的核心思想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哈拉瑞细数了人类从“智人”向“智神”的演进史——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从兽欲、情欲到物欲,从兽性到人性再到神性,这种演进致使每20分钟世界上就有一个物种消失。他指出:人类对于成功有着不懈的追求。可是,成功往往孕育着更大的野心,而我们最新的成就也推动人类设下更大胆的目标。然而,人类的成就还传达出另一条信息:要保护人类和地球不被人类自己的力量所害。人类对于这个危机承认得很晚,而且至今努力不足。虽然总有人谈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但多数国家至今仍未严肃地做出经济或政治上的牺牲来改善这些状况……人类主宰了环境,增加了粮食产量,建造了城市和无处不达的贸易网,但是全球各种生物深受其害……人类拥有了神一般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天下至险,恐怕莫此为甚。此书一经问世便引起国际学界广泛的共鸣。如同谶语,2020年新冠病毒对人类命运发起的挑战证明了这些忧患意识的现实性。
丹溪草所著的《人类命运》另有自己的特色,他更着眼于个体的自律与戒律,他也忧虑“族群”的衰落,认为“族群”是家国的血脉、民族复兴的根基。记得多年前,他曾找我帮助他查找“族群”的史料,我们也一起讨论了“族群”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对于个体成长的意义,以及对于振兴乡村文化的意义。《人类命运》始终在国与家、大与小、宏观与微观、群体与个体、历史与当代、当代与未来之间保持张力,让我们对“变迁”与“规则”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书的封面有两句话是对主题的照应,“认识自己的渺小,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儿时奶奶常叮嘱:宽慢来,弗着急”,由此看出作者性情中的谦卑与恬淡,以及静中生慧的能力。这也不由得让我想起《大学》开首之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虑、得,大概也是人类认知行为中的“绝对真理”。
虽然我与作者丹溪草接触不多,但是他的人文情怀和士人之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过《人类命运》一书,我看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的情怀与格局,欣赏到了成熟者思想品行的魅力。我对作者丹溪草说:“你做了非专业人士的专业著述,探索了非学者的历史变迁路径,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