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如何计价?
为了确定资产的价值,我们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究竟应该用当时购买资产的成本还是资产现在的市场价格来记录资产的价值呢?它们哪个能更好地体现出资产的价值呢?
你也许认为,这个资产在市场上的售价是目前最真实的价值。这种看法确实没错,但具体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举个例子。有人要出售一台用了5年的设备,但由于市场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设备出售,所以要找到这个设备目前的市场价格是不可能的。这个人说,“没关系,我可以找一台新的设备,将它的市场价格打折,就是这台用了5年的设备的市场价格”。但这样做会引出另一个问题,打几折合适?有人可能说,我们应该打1折;有的人则说,我们应该打9折。这两个答案的价格可能相差好几倍。
现在的市场价格的确是资产在市场上的当前价格,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客观。会计是一个谨慎、保守的职业,会计都喜欢客观,对于购买资产时花了多少钱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会计们习惯将原来购买资产的价格当作这个资产的价值。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而言,在计价体系上,大家都选择了差不多的做法。会计们把当时为购买这个资产所支付的金额叫作“历史成本”。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这么做的bug(缺陷,疏漏)所在:当市场波动时,历史成本却没有办法体现出资产的变化。
对此,会计们提出并贯彻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如果这个资产升值,就当作没看见;如果资产的价值减小了,就把这个减值记下来。因为资产计价体系是一个历史成本的体系,一定要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扣除这个资产的减值。
很明显,资产的当前市场价格是更能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的,但是因为很难为这个资产的当前市场价格找到一个客观的标准和依据,会计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历史成本。
那么,有没有哪个资产的当前价格是特别客观的?只要一提起它,所有人都会报出同一个价格?
其实,还真有这样的东西存在。比如说股票,它的市场价是多少,全世界都看得到。不仅是股票,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有一个当前的客观价格。因为存在一个非常活跃的金融市场,所以针对它们的市场价格,人们非常容易达成共识。
对于这种资产,就不能采用次优的历史成本,而应采用当前的市场价格来计价了。与历史成本相对的,当前的市场价格,会计们把它称作“公允价值”。如果一个东西的市场价格全世界都看得到,没有任何争议,它就可以用公允价值来计价。
除金融资产外,房地产也具有这种特征,因为房地产的交易非常活跃,这使得它们的市场价格比较客观、透明。但只有一种房地产被允许按照公允价值计算,那就是投资性房地产,即用作出租或出售使用的房地产,企业自己的办公楼、厂房等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也就是说,除了金融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外,大多数资产都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