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请假!所以,我要大胆的请假!
你有“请假羞耻”吗?
半个月前,我在热搜看到这个话题,被狠戳了一下。
每次跟领导请假,明明有正当理由:加班要调休、生病想休息、去银行单位办私事,哪怕单纯想放年假,内心总是没来由的惶恐。
怕领导不乐意,“他会批吗?被拒怎么办?”
怕领导想歪,“会被误以为消极怠工吗?”
怕休息导致别人加班,“会被同事厌恶吧?”
更怕领导问我啥私事,“要如实回答吗?”
不得不说,这年头请假比借钱还难。
得做半小时以上的心理准备,反复修改文案,鼓起 200%的勇气发出请假申请。
发完火速退出对话框,每隔 5分钟忐忑点开等回复。
即便领导人很好,也不影响我找她请假前,坐立不安的心理活动。
不好意思开口,开了口也放不下——
一闲下来就浑身发痒,强迫症似地翻手机,担心错过谁的消息耽误正事。
离职第二周,觉得别人睡觉都在赚钱,自己没钱赚的每时每刻都是浪费。
休假也要做计划,读多少本书、看什么电影、去哪旅行……讲究一个“充实”。
阿兰·德波顿曾说过这样的状态:好不容易休假,眼前是沙滩、大海、正在玩耍的妻子儿女,但你的脑海里,想的全是办公室里的事。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也无法心安理得地快乐。
“中国人是跟快乐有仇吗?”很多人都有过。
小时候,爸妈看你嘻嘻哈哈的样子,忍不住教训你:“我看你嘻嘻哈哈的就来气。”
初二那年,一次月考数学 58分,一直考前几名的他从没考过这分数。
人生第一次不及格,惊讶之余还有点好笑,他“噗嗤”地笑了出来。
老师看到了,劈头盖脸一顿骂:“你还笑得出来?换作是我考不及格,我直接退学去了,还好意思笑?”
如果考好了呢?也不能太高兴,怕你骄傲:“别得意忘形,下一次还不能考好。”
一次次贬低和打压,让你自带强烈的负罪感:“我开心是不对的”、“我轻松也不对”。
声音从未停止,不过是从父母老师,换成了领导老板:
网友说:“请假的时候,好像公司没我就倒闭;骂我的时候,倒是贬得一文不值。”
小时候,你要写 2小时作业,才能换来 1小时的动画片时间。
成年了,你要调休连上两周班、扣几天工资,才能换来东拼西凑的“长假”。
快乐被当成“置换条件”,要经历吃苦换来的,要捱过很多不快乐才配得到快乐。
我们期待快乐的同时,也总在强调:“你一定要做点什么。”完成一个重大目标,追求一个人并成功了,通过一场考试,受到一个人的称赞,买到喜欢的东西……
快乐被赋予很多意义和门槛,成了一种目标。
我很想知道,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自己的情绪也要强行标满价格?
我们正在被一些“标准”束缚着,快乐只能靠一点点偷、调、换来的。
所有的享受,全是对时间的浪费。
我们的快乐,也需要“入场”资格。
我们很难察觉到,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快乐是一种罪过。
我永远有种危机感,不敢太开心,担心透支的快乐迟早要用无数失落来偿还。
初中寄宿,周五放学跟同学玩嗨了,结果老师告诉你,下周回来要月考要排名。
害怕“乐极生悲”,警告自己“别高兴太早,会倒霉”,所以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心慌。
甚至整个环境都默认,“快乐=玩=享受=堕落=不思进取”,我们活成了卡夫卡口中的“那头驴”,不停地抽打自己。
,看《快乐再出发》笑一天,玩游戏爽一天之后,焦虑恐慌。
“我竟然荒废这么多时间”,看综艺玩游戏没啥用很堕落,自己也没啥提升,尽管他的工作经常 007,这样的休息很合理。
而我周末放肆玩两天后,陷入失眠:“好像除了玩,什么也没做”,大半夜爬起来看书,总得做点什么,才心安理得去承受快乐。
这是一种强烈的羞耻感。
放假休息是可耻的。
到点下班是可耻的。
刷短视频是可耻的。
为钱工作是可耻的。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虽然我们都渴望快乐,但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认为快乐是羞耻的,痛苦是高尚的。这些羞耻和指责,成了我们的“内在审判者”。
想快乐的时候,你会下意识地恐惧,那是来自父母、老师和领导的打压。
觉得快乐是有代价的,有条件也不该享乐,不经历痛苦的快乐轻飘飘的、易崩的。
你会告诉自己,这段时间本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消磨时光。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虚度光阴,我们要付出更多辛苦,直到四肢落地,才获得对时间流逝的安全感,减少无所事事的负罪感。
在这个人人都虚弱、沉重的时代,快乐不是消失了,而是被忽视了。
对快乐的羞耻,伴随着自我厌恶,你很容易忽视自己,很难真正享受快乐。
说来好笑,我们上学不敢跟老师请假,上班不敢跟领导请假。
曾在《三联生活周刊》看过一篇报道,里边提到:“心理咨询师西蒙尼安说,请假时感到压力,是因为压力是一种生存机制。
我们把上班当做生理和精神的存活,如果错过一天或几天工作,哪怕去度假,我们都感到压力,担心落后于人,担心被视为不如同事卖力。”
“克服请假羞耻最好的办法是去休假。这叫脱敏治疗,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变得更舒服。”
去休假。《劳动法》清楚写到:员工因病治疗请假、申请年假、结婚请假、分娩请假、申请丧假必须批准。
去创造无意义的快乐。那种没有“前置条件”的快乐。
onionsis带了瓶酒去樱桃花树下,喝着喝着睡着了。
朋友说她打呼噜了,她也特别开心,春色撩人,心情微醺。
七七周末买了个风筝,随便找个空地放起来,边淋雨边奔跑,看雨打在对面房檐的感觉很奇妙
朋友说:“原来成年人的快乐可以这么简单”,她想都没想回了句:“只要你要的不多,快乐就很简单。”
icy回家时,看到路灯柱上贴了张绿色纸条,上面写着:“a portion of luck for all”(一部分运气送给大家),还贴心地分好方便撕下来。
她像小孩一样开心,仿佛拿到这个世界限量发送的小确幸。
我还想起三毛给一位“不快乐的女孩”的回信。
女孩是报关行最低层的办事员,常在下班后回到出租屋,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价值。
三毛回她:“如果是我,第一件会做的事情,就是布置我的房间。”
我们需要这些时刻,在潮水乱向的时候,让简单的快乐成为复杂世界的避难所。
不要仇视快乐,痛苦只是痛苦,无法变成快乐。
不是非得要完成什么,才可以享受快乐。
不要再给快乐赋予意义,快乐本身就是意义。
去经历,去感受,去欣赏一切微小的欢喜,快乐不必暗含谨慎的底色。
发现快乐,让自己拥有快乐的能力,比实现快乐更重要。
部分资料来源:《我40岁了,快乐一下还要偷偷摸摸》、《“请假羞耻”,对得起领导,对不起自己》
但是现在比起请假更可怕的是:请了假之后,并不能完全放松下来,还是处在“待命”状态。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每次请假反而接到的电话比平时多。到最后还是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默默地掏出本子做事。
感觉是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都在“焦虑”,导致了快乐不是真的快乐。人人都处在一种“及时行乐”的奇怪状态,不论是忙里偷闲的“摸鱼”,还是先加班再调休的“休息”,这种快乐都是有前提的。而给快乐设定前提,已经是很痛苦的事情了。不能心安理得地去享受自己的时间,给自己套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圈,没有自由
不成功的休假:
到了休假前一天发现还有诸多工作没有完成,导致最后几天的工作量剧增,只好加班完成。
到了休假前几天才开始交接工作,走之前发现那些同事还没胜任。这样的行为其实不仅给别人增添了麻烦,给也给休假之后的自己带来困扰,会不断接收到“某某工作应该如何处理”的信息。
走之前发现工作没做完,于是跟领导请示延后处理或简单处理。这时候如果领导即使同意了,你也会落得被上级质疑你的责任感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如果领导没同意,那还不如不请示,自己默默加班做完。
把一些原本需要在请假期间完成的【重要】事情让其他同事完成。例如本该你完成的面试实习生的工作交给其他同事完成,不了解这个面试者情况的同事可能会跟你做出相反的判断,这对面试者和对你自己都有非常不好的影响。
成功的休假:
提前一周安排好了所有的事项。
保证接收的同事能够顺利上手。
提前发邮件周知所有相关人,留下联系方式和方便沟通的时间。
Tomchen于2020年3月5月-2020年3月10日休假(共5天)
休假期间工作安排:
工作1:项目名字,目前状况如何,交接给:David
工作2:项目名字,目前状况如何,交接给:Miya
休假期间如果有急事,可在微信上或直接电话联系
感谢帮忙接手的同事,辛苦了。
让上级知道你做好了所有的安排,并保证在休假期间紧急情况可以联系到你。
把重要的事情提前自己完成,最好不要将自己特别重视的项目或者只能自己完成的任务交由他人完成。
请假当天预留半天检查所有事项、所有人是否没问题。
请假期间保持电话通畅,每天预留一点时间看看是否有问题要及时回复。
收假前两天告知相关同事,让他们帮忙整理好相关资料,回来进行再次交接。
收假后,以邮件或即时沟通软件的方式告知大家你已休假结束,之前的项目继续由你接手,感谢XX同事在休假期间的协助。
如果愿意,可以带一些小礼物给帮忙承接任务的同事。
对于接手项目的人来说,也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处理得好,则会增加同事或者上级对你的好感;如果处理得不好,自己不仅没有被休假的同事感谢,反而会让关系变差。这些需要注意的点是什么呢?
在接手之前,评估自己手头的工作量,看看是否可以承接、承接多少。不要造成自己负载过重,天天加班的情况。如果超出承载范围太多,可以建议同事分给不同的人承接。
在接手之后,同事走之前,向TA确认好要完成事情、休假结束后还给到同事的项目内容和成果。避免在同事休假期间频繁打扰的情况。
在同事走之后,如果发现同事之前的项目处理得不好,觉得自己接手后可以好好修整一番,这时你可能在犯下一些错误。
当你发现同事的项目做得不理想时,不要向其他人抱怨,例如:“我发现TA的项目中有好多问题,不知道她之前是怎么处理的,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如果是我的话...”,这样难免别人觉得你在背后说坏话。如果真的要谈论,你可以以比较中立的态度去描述,例如如果面对项目的一些知情方(同事或者上司),你可以说:“我发现在项目中我看到一些情况,这些情况还未被得到解决,我想知道一下其中的原因。”
你所看到的那些“不好”的地方,也许是有很多历史原因、时间原因、成本原因,所以暂时还未得到解决,不能“自傲”地觉得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当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想去“做些什么”的时候,也要切记,这些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去改变。这个范围是:
不改变休假同事工作的总体流程,如果这样,休假同事回来之后还要适应新的流程,并且TA不一定对新流程买单
所以,我要大胆的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