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美:现代性自然美学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庄子·知北游》,[清]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第3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35页。

与其说自然美本身是一个问题,还不如说是其他问题的一个诱饵。[波]奥索夫斯基:《美学基础》,于传勤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291页。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在许多地方都涉及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或者说,两者在许多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作者前言”第1页。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仅用一个词总括本书主题,非“自然美”莫属。但为了研究此主题并标示问题性与特色,本书特别选择了另外四个关键词做书名的主要构成词:自然,美,自然美学,现代性。

美国观念史家洛夫乔伊曾说:“人不仅靠面包活着,还主要得仗标语口号活着……‘自然’是人类所有标语口号中最有力、最普及、最持久的。”[美]洛夫乔伊:《观念史论文集》,吴相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由三个“最”字头短语修饰的标语口号——“自然”不能不因此成为人类需要时常反思的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之一,甚至是最大的问题或难题。本书面对的主导问题,并非可从科学、哲学、经济、政治、环境、生态等多到无限的视角来关注的“自然”,以及人与内外在自然的一般关系本身,而是从自然美和同自然美互为表里的人的自然审美活动,亦即从人与内外在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视角对“自然”之“现代性”并“自然美学”的研究。

“自然美”似乎是一种极为普通而容易把握的美,就如同每个人不能不呼吸的空气一样。这里用“空气”作喻,不仅是为突出人们对“自然美”习焉不察的程度,也是为了揭示人们进而司空见惯地忽视甚至轻慢它的现实状况。较之于“自然美”,人们经常普遍性地更愿意青睐并“消费”源于广义自然美并与之相对而言的“艺术美”。事实上,“自然美”同作为其构词成分的“自然”与“美”一样颇为重要且复杂,为此才有专门研究自然美的美学分支学科——自然美学,即从美学角度关注人与内外在自然关系的美学分支学科。

本书的自然美问题研究并不打算“画地为牢”地将自身局限于在不少人看来会显得“狭隘”的美学与自然美学学科圈子内本书相关部分的研究将表明,针对“自然”问题的美学甚至自然美学视角并不比很多人更看重的哲学视角“狭隘”,毋宁说更有一般哲学无可替代的“(自然)美学”甚至“自然哲学”的独特性及其深刻性。自现象学运动以来,中外不少哲学家和理论家(西方如尼采、盖格尔,中国如李泽厚、尤西林、杨春时)视美学为“第一哲学”,而“自然美已是诸种当代第一哲学的依托经验,对于自然美的深度研究已远超出了审美形态或美学范畴”(尤西林语,引自他为本书所做“序”)。,而是充分认识到了自然美与形形色色的其他相邻知识及其所对应的实践领域密切而紧张的关系。笔者认为,“现代性”应该是能用以把握此关系的重要切入点或维度。根据被广泛引用的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主要着眼于艺术而给定的现代性定义——“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法]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载[法]波德莱尔:《美学珍玩》,郭宏安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407页。,“自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绝缘于现代性的:它不像“艺术”能够直接“表达”人的情绪情感与思想观念。作为一种貌似“惰性”的东西,“自然”惯常是作为人的生存环境、空间甚至纯然物质性的东西而存在,因而总体并不体现出自身突出的时间维度,除非其时空变迁及其特征以风光、景物的形式,为敏感的诗人、画家所歌咏、描绘。事实上,现有现代性的美学研究几乎完全集中于艺术和艺术美,从而严重忽视了自然和自然美。然而,但凡与人尤其现代人相关的东西,无不有其现代性的背景、特征、功能和意义。差不多与“艺术美”同时出现在近代启蒙的现代性进程中的“自然美”也不例外。因而,审美与美的现代性研究如果缺失了自然美,不能不说是有重大遗漏的。

自然、美、自然美、自然美学、现代性是本书的五个关键词。作为全书绪论,本章首先在分析“自然”与“美”的基础上辨析“自然美”概念本身的复杂内涵;其次分析自然美问题的现代性情境,并概述同样处于现代性历史情境中、以研究自然美及自然审美为己任的自然美学之诉求;最后概述本书的基本研究思路,并阐释现代性自然美学视域中的自然美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