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招募难民,竟是做这些事情?!我儿汉王心系百姓。
金忠抿笑不语,脸色上的神情一亮。
“太子,应该着手准备复辟才是。”
朱高炽面对金忠,那张囊肿的脸轻颤了下。
合着不累死本宫你们还不乐意了是吧?
好不容易有个汉王来帮衬监国,这帮文臣挑什么刺?!
他汉王又没念过多少书,监国时日以来无大错就好了……还非得吹毛求疵不成?!
揶揄了片刻,朱高炽沉咛道:“汉王招募的难民,姿色如何?!”
由朱高炽发问,金忠笑呤呤的神色僵了下来。
“……”
“太子切莫着相了才是,汉王因此已经迁怒陛下,太子再行此法必受牵连,倒不如忍忍。”
旁的不知,金忠却是知晓太子私下底的癖好,别看现在太子体胖多病,实则酷爱美人,癖好不比汉王差多少。
“什么跟什么?!”
朱高炽蹙眉,见金忠还在困惑,“我相信二弟为人,二弟绝不会在这个节骨眼做这些事的,如若陛下怪罪,本宫也只能求情了。”
金忠:“???”
太子先前还说相信汉王,后面又说求情,明明连太子你都不相信汉王会安分守己吧?!
最为金忠困惑的是,先前还是世子的太子为太子身份而忧心。
现在,太子则是一副退让的架势,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金忠对此不知,莫不是太子无力和汉王争锋了?!
如若太子有了退役的举动,他定要警醒对方才是。
若不然,汉王绑定了监国,到时候可有太子好果子吃的。
朱高煦来到内阁请缨,要见陛下。
毕竟,难民走官道这件事情还需陛下批阅才可有保障才是。
省的到时候又有人以此要挟来参他一本。
而朱高煦却被文皇帝身边的贴身宦官拦下。
宦官马云苦笑道:“奴婢见过汉王。
汉王爷,陛下在处理朝政,只怕是不能见汉王,还请汉王留下谏言请回,马云一定趁着陛下清闲之余转告,绝不会有半分偏差的。”
贴身侍卫马云。
这位文皇帝身边的宦官可谓是如雷贯耳了。
从建文帝投靠向文皇帝,若非是有马云透露朝廷内的详情,只怕文皇帝有没有勇气打入内部空虚的南京城都是未知数。
只是,明史记载,这马云为人死板,不知变通。
对皇明唯命是从。
所以,一旦是文皇帝的命令,纵然是军情也会被马云一并拦截下来,不可叨扰文皇帝。
见状,朱高煦内心沉咛了下,索性告辞了。
自己是监国,有权利开朝廷官道,只是来文皇帝这边打声招呼,既然被马云阻碍了,那便走了,待日后先斩后奏好了。
见汉王要走,马云拜了下来,“奴婢恭送汉王,汉王万福。”
马云有意讨好汉王,闻言,朱高煦不动声色的先走了。
在内阁这边,一样是如火如荼,各路大将吵成一团,皆是讨论北方战事。
怒声怒色的说要先斩沈永,文皇帝以为,及时止损,杀了沈永好说,只是能扭转辽东战败吗?
当务之急是北迁成功,以此来镇守北方,看他游牧的鞑子还能如何猖獗。
最后,文皇帝还是坚持己见,要把战事和北迁一事归纳起来,一并处理。
经此一役,文皇帝那边也是筹备齐全,朝廷这么多人,皇宫六部,朝廷百官,还有各路藩王,不怕手忙脚乱,累是累点,只是为了北方百姓这样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其次。
便是这个自家老二。
“来人,移驾汉王府。”
文皇帝气势汹汹,近几日只觉得胸腔之中堆积了不少的火焰,烦闷事太多。
身侧的老宦官马云,捏着嗓子眼跑来,“陛下,汉王此刻只怕不在府中,先前汉王前来面圣,陛下说议事时不见客,尤其是战事……”
文皇帝刚想动怒,闻言后才松了口气,“汉王去哪了?”
心里同时暗想,汉王见自己?认错还是交代朝政的事。
自己昨日才将‘平息天怒人怨’的重任交托汉王身上,这汉王明显是不当回事啊?
马云趴下来,视线向东南侧,语气谦卑,“约莫是官道方向,奴婢该死,耽搁朝政大事……”
官道?!
是汉王要告别?!还是说汉王打算去民间微服私访了?
沉思良久,文皇帝迈脚前去内阁外,燥热的空气扑鼻而来,“入他娘,这就想去过逍遥日子了?来人,给朕移驾官道。”
汉王懒政,又招募女难民,现在又去官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不言而喻了。
马云感受到文皇帝怒气哪里还敢迟疑,忙的起身,“诺,陛下……”
文皇帝的轿子没有皇帝仪仗,素来与民亲和,节俭为伴,若非只有面对万国来朝这种佳节时期才会用到仪仗。
相较于汉王,赵王,文皇帝的生活都算是清贫了。
文皇帝同时是明史上最为矛盾的皇帝,两张面孔,仁厚,残暴。
如果看过文皇帝往昔的经历,便不会对他的矛盾面孔所感到不可思议了。
皇帝座驾靠向官道,文皇帝便是看见浩浩荡荡的一批难民有序的驶向官道方向,期间由汉王的亲卫军来制约,还算有条不絮。
在两侧,还有不少的文武大臣,皆是面色枉然,但汉王实为监国又无法阻止对方对官道的使用。
见到陛下莅临,文武大臣皆是收回了脸色,朝着身后的座驾行了大礼。
“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金忠凑近文皇帝,“陛下,这官道自古便是行军打仗,开仓放粮等要紧事物才可开放,汉王如此,岂不是坏了规矩?这让六部如何?百官如何看待?!”
文皇帝先是不闻不问,仔细斟酌片刻后。
他从这些难民身上看出了端倪,这就是汉王召集的佳丽?!
他顿时以为,此事另有曲折。
“传见汉王。”
文皇帝轻声下令,“罢了,朕亲自前去,你等也随朕一同前往,不得有误。”
“诺。”
文武大臣拱手领命,同时心里思索,文皇帝要让他们看什么?!
朱高煦屹立官道口,看着泱泱的一片难民心情澎湃,西山的煤山总算开工了,身侧的夏元富一脸惭愧,现在都不敢见朱高煦了。
汉王只说了是要招募难民,谁承想,是要用来去挖煤的。
早知道,夏元富就不卖弄这个聪明劲儿了。
不过,这些难民都是挑选出来的,力气足,只要管饭,肯定干的矜矜业业的。
“夏兄,这批人到了西山便是由你帮衬了,米粮要管足,要让我知道难民吃不饱影响了工期……”
朱高煦声音浑厚。
夏元富是商人,应该懂得怎么经营煤山的开采才是。
当然,这少不得朱高煦给他做一番思想教育,夏元富才心甘情愿的愿意做朱高煦的经理。
“岂敢岂敢!?汉王把这些人交给我安置,我一定不辱使命,精心的把这些人放到煤山内,让事情如约进行,有条不絮。”
夏元富当即是跪了下来,想了想,心里做了很大的斗争,转而他一脸为难的再次趴到地上,“只是,汉王,这七百多人每天要吃饭,可,用作挖煤是不是浪费了民力了?
汉王,草民心里堪忧,这买卖怎么做啊?!”
知道的是你汉王在做买卖。
不知道的,还以为汉王你跟银两有仇呢,败家东西。
赚钱的买卖是一个不碰,完美的规避过去。
亏钱的买卖你是一拿一个准儿。
这年头,谁脑瘫了去挖煤啊?!
到了冬天,老百姓他们都不烧煤,大明缺煤吗?!不缺啊……大明的煤山多的去了,只是哪个大冤种会来挖?
不说煤有毒有害,没人买这件事,就是明面上卖煤都才是十几个铜板。
十几个铜板半斤煤,可见廉价至极。
别人嫌弃都来不及,你汉王还当宝了?!
然而,汉王却是浩浩荡荡的招募了一批难民来挖煤。
照这情形,七百多人的米粮,一个人也就是十七个铜板,汉王还要让这些人偶尔吃肉,合计一天少说流出一万一千九百铜板。
一个银两就是一千铜板,貌似也不多?
只是,这都是以着保守估计来算饭食的。
后期还会填补难民,这个米粮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修缮煤山也要银两。
布置装备也要银两,难民总不能空手去挖煤吧?!
还有住宿,锅碗瓢盆,都要用到银两。
日积月累,汉王的银两顶得住吗?!
最主要的是,汉王做的买卖是无本买卖,没有返利的可能性,这才是硬伤。
百姓只是穷,又不是傻。
你卖煤给他们,毒死了怎么办?谁买啊?!
夏元富合计了下。
也就是不出一年汉王就亏得本都没了,哎,夏元富还想着等汉王赚了钱就把皇家的东西全赎回去,他也要松口气。
现在看来,罢了,自己当这个怨种吧。
所以,汉王让自己当经理人,夏元富原本是拒绝的,因为这有损他身为洞庭商帮帮主的尊严,说什么都不答应。
只是,当汉王提刀的那刹那,夏元富欣然接受了。
不就是赔汉王玩一场吗?!他心甘情愿了。
“这些事情就不用夏兄操心了,夏兄只要经营好煤山的事情,本王重重有赏。
本王会时长去探查的,要是让本王发现这煤山开采的进度缓慢,本王可是要怪罪你夏兄懒政了。”
朱高煦轻描淡写的摆手,脸色有了些不悦。
帮你发财你还不乐意了?!
待煤矿出世,被百姓抢的炙手可热的时候,能值几百个洞庭商帮,到时候,本王等着看你夏元富惊爆了的眼球。
闻言,夏元富听到了朱高煦说‘重重有赏’这几个扎耳的字眼,他抽了抽嘴角。
心里暗道,别了,汉王,您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看到您的买卖,我夏元富是死都不想入股啊!
更不想当这个什么狗屁的煤山经理。
还有,汉王这么疯狂,朝廷无人可知吗?!
都没人管管的?!陛下也不闻不问?
心念至此,夏元富便是见到了皇帝座驾,心里顿时怵然。
激动的无以复加。
他身为一介贱籍,还能有缘面圣?!
明朝时期,经由明太祖时期便是对户籍分为两类,农籍、商籍,商籍又被称为贱籍。
这些商贾虽然手握金银珠宝,可是事事都不如农籍。
所以,明朝也就形成一个奇葩的现象,农籍白天有尊严,商籍夜里有尊严。
因为明太祖的朝政,也令部分农籍崛起,但也只是部分,商籍崛起还是依旧。
见文皇帝亲临,夏元富先是给朱高煦打了声招呼,旋即便是先拜见了下来,“草民夏元富,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不大会儿,朱高煦也是跟着扭头,见到了文皇帝,还有随行的各路文武大臣,坦荡道:“儿臣高煦,见过陛下,陛下圣躬安。”
“汉王爷,这是作何?!”
文皇帝掀开金龙玉线的帐纱,威严逼迫而来。
夏元富早就吓得失声了,趴在地上动也不动。
朱高煦从文皇帝嘴里听出了温忿,忙声施礼,解释道:“儿臣先前去见陛下,只因陛下有要事便先做了决断,开通官道,这些人皆是招募的难民,为的是送往西山煤山前去当值。
天下难民无数,儿臣以为,朝廷应该实行专政,不只是一味的开仓放粮,还应该给这些难民就职。
如此一来,利益才能循环,互惠互利。
否则,只是单凭朝廷的米粮根本救济不了百姓,甚至还会被某些贪官污吏所贪墨,眼下,赵王正巧有煤山尚未开采,所以儿臣以为,可以用此来安置难民……”
朱高煦还未说完,有的文臣笑了,“什么?开采煤山?!煤山有什么好开采的?!”
“陛下,”工部大臣启荣作手拜了拜,“这煤山我大明多的是,只是,赵王为何要开采煤山?!”
有人扬言,“对啊,赵王银两多到花不完吗?!”
文皇帝先止手,打断了文臣们的喧哗,看向了朱高煦,“汉王爷,你此话当真?!”
煤山不煤山的无所谓。
只是,汉王有这份心是好的。
让汉王监国,不是让对方懒政。
而今日可见,汉王是心忧着难民百姓的,没有让文皇帝以为汉王就是混日子,根本不把灾情、难民放到眼里。
“既然汉王如此忧心百姓,为何近日奏折全递到朕的内阁?!”
文皇帝虎目精藏。
朱高煦:“???”
“回禀父皇,诸位大臣什么没说吗?!”
各路大臣咽了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