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做合格的新时代首都检察官[1]
各位检察官、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北京市首次检察官大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专属于检察官的盛会。这一天,必将载入首都检察发展史册。
今天聚集在这里和各分会场的,有计入员额的1200多名检察官,你们,是首都检察机关的主体,你们正在为首都检察事业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我们有目共睹;还有已经离退休的老检察官代表,你们,曾经为北京检察事业作出了贡献、创造了辉煌,我们不会忘记;还有各位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你们,是北京检察机关不可缺少的成员,你们当中有的过去也曾是检察官,有的未来会成为检察官,你们顺应改革要求默默耕耘、恪尽职守,我们都看得到。
这样充满仪式感的检察官大会,今后将作为年会制每年举行。我们就是要以这种形式,提升对检察官的职业尊崇感,激发检察官自身荣誉感,以这种仪式提醒检察官不忘初心、重温使命、砥砺前行,鼓舞所有检察人员继往开来、不懈奋斗、积极进取,努力开创首都检察事业新局面。
今天上午,我们举行了北京市检察官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监事会,并选举我担任协会会长。感谢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将与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会员一起,切实抓好协会各项工作。我们将以此次换届为契机,推动协会转型发展,使协会成为检察官的协会,进一步加强检察官的自我管理、权益保障和沟通交流,使广大检察官在这个精神家园中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成才,将协会建设成为“检察官之家”。
参加今天下午大会的,还有来自高检院、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市高级法院、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司法局、市法学会等单位的领导,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社会各界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今天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几位检察官家属代表到场。你们的到来让这个仪式更显隆重庄严,让这场盛会格外熠熠生辉。首都检察事业的发展,不仅要靠全市检察人员忠诚履职,更离不开中央、市委、高检院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北京市检察机关,向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各单位各部门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对北京检察工作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检察官、同志们、朋友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突出强调: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检察官”这个身份,不光意味着权力、荣誉,也凝聚了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信任和嘱托,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艰巨的使命。擦亮“检察官”这个招牌,珍惜检察官的荣誉,履行好检察官的职责使命,是国家福祉之所在,是法治事业之所系,是人民利益之所需。我们每一名检察官都应当为之不懈奋斗、书写时代华章。
检察官是改革的幸运儿
“检察官”是改革的产物。过去两年多来,围绕落实司法责任制,我们实行新的检察权运行模式,择优选任了三批共计1248名检察官,组建了以检察官为核心的新型办案团队。改革后,检察官的权力更大了,地位更高了,收入也更多了。各位检察官,你们是首都检察改革的成果代表,是最早获得改革红利的一批人。希望你们心怀感恩,感恩党和人民给予的充分信任,感恩时代给予的眷顾,感恩改革带来的机遇。“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作为改革中的获得者,理当带头拥护改革、坚定改革决心,自觉当好改革的实干家和促进派,不断凝聚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改革系统集成的强大力量。
检察官要争当新时代的弄潮儿
新时代有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这个发生深刻变化、历史节点交汇的伟大时代,检察官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时势造英雄。在这个最锻炼人、最考验人、也最造就人的新时代,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前不久,我们印发了《新时代首都检察机关创新发展总体纲要》,开启了推进新时代首都强检战略的新征程。各位检察官,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你们这一代人手中。希望你们自觉置身和融入新时代,勇立时代潮头,担当时代重任,不求当大官,只求干大事,奋力书写好“怎样建设首都检察”的时代答卷。
检察官要成为检察事业的中坚力量
检察官肩负着首都检察事业的光荣与梦想,在检察机关居于主体地位。司法改革以后,我们着力打造“检察官的检察院”,落实检察官的主体地位,让检察官成为检察院的骨干力量。检察官的主体地位,根本上要靠履行主体责任来体现。当前,首都检察事业正处于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越是在关键的时候,越考验检察官能否担当、能否作为。希望你们看重自己,看重责任,培养主体意识,勇于担当、乐于担当、责无旁贷、当仁不让,把自身职业发展与首都检察事业融在一起,挑大梁、扛重担,努力成为首都检察事业当之无愧的主人翁。
各位检察官、同志们、朋友们!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顺应时势、练就强大本领者,才能击水三千、扶摇九万,为时代所铭记、为历史所眷顾。唯有努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检察官特质,才能堪当重任、堪作表率、堪称一流,成为合格的新时代首都检察官。
作为新时代首都检察官,要最讲政治
检察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也是推动检察工作发展的最根本保证。看北京各项工作首先从政治上看,看首都检察官同样也要首先从政治上看。首都检察官,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政治上最过硬、品格上最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立足党和国家、首都工作大局,聚焦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履行好服从服务中央、保卫保障中央的职责使命,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作为新时代首都检察官,要一心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检察为人民,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是我们的宗旨。做好新时代的首都检察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把检察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首都检察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努力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极做好新时代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自觉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作为新时代首都检察官,要敢于担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时代首都强检战略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幸福就要去奋斗,要成就也要去奋斗,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改革的大时代、历史的交汇期,既考验能力和智慧,也考验情怀、责任与担当。首都检察官,要以为检察事业奋斗的情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胸襟,迎难而上、积极作为。要强化吃苦精神和担当精神,知道吃亏是福、吃苦是贵,历经磨难才有辉煌,经过奋斗所取得的收获最靠谱、最踏实。河入峡谷、风过隘口,正是紧要之时。要强化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拿出“马上就办、马上就做”的劲头,以首善标准培养职业素能,向最高水平看齐,争当懂法律的实践家、懂实践的法律家。
作为新时代首都检察官,要坚守法治
法治是检察官共同的初心。法治勃兴的时代,尤其需要检察官的坚守和法治精神的弘扬。检察官的天然属性,就是维护法治和公平正义,为此而生,因此而为。首都检察官,要始终信仰法治、尊崇法治、厉行法治,心中高悬法律明镜,手中紧握法律戒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执法如山、公平如度,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坚持客观立场、忠于事实真相、恪守客观公正义务,“严格监督、严密审查、严肃追诉”,不偏不倚、不枉不纵,规范执法、公正司法,使法治精神成为镌刻在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当好法律的守护人。
作为新时代首都检察官,要常修政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基础;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首都检察官,要更加注重品德修为和行为操守,加强自我鞭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始终做到廉洁自律、作风务实、行为正派、品德高尚。要有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有尺度、也有温度,工作中对特殊群体要推己及人、让人如沐春风;生活中关爱家人、传承优良家风,彰显人格魅力、散发品格光芒。
作为新时代首都检察官,要遵规守矩
上级院领导下级院、检察长领导检察院是检察机关的基本原则,也是检察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的基本保障。首都检察官,要辩证统一看待司法责任制和检察一体化,既在授权范围内坚持“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又遵循检察机关特殊的领导体制,确保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要遵守“抓两大、放两小”的授权原则,接受法定程序内的组织领导。要形成在监督制约下办案的习惯,既要勇于担当、敢于决断,展现责任担当的胆识与自信,也要心存敬畏、知止有定,切实做到有权不任性。
各位检察官、同志们、朋友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告诫我们,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新时代首都强检战略蓝图已经绘就,落实蓝图的长征已经启程,前路漫长、责任重大、时不我待。我们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在中央、市委、高检院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发挥首都检察官的主体作用,发挥全市检察人员的聪明才智,借助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筚路蓝缕、奋力前行,共同致力于新时代首都强检战略的生动实践,坚持推进“一流检察院、一流检察队伍”建设,全面落实“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工作要求,不断推动首都检察工作走进新时代、迈入新境界、展现新风貌、开创新局面!
[1] 本文系敬大力检察长于2018年3月29日在北京市首次检察官大会暨北京市检察官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