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远人:老子思想的为政之德与为事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不以兵强之道

“兵者不祥之器、战胜以丧礼处之、不以兵强天下”。这一论断是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的反对战争的思想的延续,反对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从更深层面反对战争,认为战争是不得已的防卫战争。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意思是兵器是不祥之物,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是不祥之物,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才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在天下实现他的志向。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处理。

《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意思是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驻扎过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在这里,集中表达了老子对待战争和战争机器的态度:兵者不祥之器、战胜以丧礼处之、不以兵强天下。

“兵者不祥之器”,河上公注:“祥,善也。兵者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人之器也,不当修饰之。”意思是,祥就是善的意思。兵器使精神惊慌,使和气混浊,是不善人的器具,不应当去修整装饰它。河上公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兵器是不祥之器,主要体现在对人精神的威吓和对和平的践踏。《新序》载,田赞穿儒服去拜见荆(楚)王,荆王问:“先生衣服为什么这么差?”田赞回答:“还有比这更差的衣服。”荆王问:“能说一说吗?”田赞说:“铠甲比儒服更差。”荆王问:“为什么这么说?”田赞说:“铠甲冬天穿寒冷,夏天穿又热,衣服没有比铠甲更差的了。我因为贫穷,所以穿不好的衣服。而大王作为万乘之主,财富无人能比,却喜欢让人穿铠甲,我私下认为这样不好。难道它符合道义吗?战争这种事,砍掉人的头颅,剖开人的肚皮,毁坏别人的城郭,拘禁别人的子女,其名声非常不好。难道它能让人尊贵吗?如果一个人谋划害别人,别人也会谋划害他;如果一个人谋划危及他人,那么别人也会谋划危及于他,以此获取尊贵实在使人不安。从这两方面讲我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荆王无法回答。因此《春秋》说:“善为国者不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战争意味着毁灭、意味着死亡、意味着人性的灭绝,人类历来痛恨战争,但战争与人类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等,都是战争残酷的现实写照,也映衬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恨与无奈。但是,如何才能制止战争呢?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言:“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把兵器统统没收销毁,就能制止战争吗?显然不能。所以,这又涉及它的辩证方面,能战方能止战,敢战方能言和。兵者到底是不是不祥之器,要看操控在谁的手里,不能一概而论。操控在战争贩子的手里就是不祥之器;操控在爱好和平的人手里,就会成为维护和平的利器,是吉祥之器。因此,我们应该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对待老子的主张。

“战胜以丧礼处之”,这是对战争的态度。河上公注:“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礼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贵德而贱兵,不得已诛不祥,心不乐之,比于丧也。知后世用兵不已,故悲痛之。”意思是在古代战争胜利之后,将军居于主位按照礼仪守孝,穿素服为死难者痛哭,来表明君子重视德化而轻视战争,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诛杀不善之人,心中不会高兴,就如遇到丧事一样。同时也预知到后世之人将战乱不断,所以为此感到悲痛。河上公认为老子之所以“战胜以丧礼处之”,是因为两点:一是贵德贱兵,战争是不得已的选择,即使战胜,也如遇到丧事;二是预知到未来社会也将是战祸连连,逃脱不了战争的命运,后世还要在战争中上演兴衰存亡的轮回,为后世人感到悲痛。老子反对侵犯别国的战争,赞成反对别国侵略的自卫战争,但是,即使战争胜利了,也不能当作功绩来庆祝,更不能因战胜反去侵占别国。战争意味着伤亡,在战争中没有打败敌人而自己毫发无损的战例,绝大多数战争获得胜利大小与付出生命的代价成正比。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我国对外作战的第一次完胜,但我们付出了军民伤亡3500万的代价。“战胜以丧礼处之”,既是对死难者的缅怀,也是对后世人的激励。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国家英雄纪念碑,就是要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不以兵强天下”,河上公注:“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顺天任德,敌人自服。”意思是用大道辅助自己的君主,不靠兵器铠甲取胜,顺应天意、任用道德,敌人自然宾服。王弼注:“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于天下,况人主躬于道者乎?”意思是用大道辅佐君主,尚不可以凭借武力征服天下,何况是遵从于大道的君主呢!也就是说,用道辅佐君主是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天下的,而君主本身如果就遵从大道的话,那他就更不可能以武力去征服天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子告诉我们:“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反对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以武力示强是非常危险的,它激起了民愤,动摇了政权的基础。战国时期,魏国君主魏文侯问李克:“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李克回答:“是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是国家之福,吴国却因此灭亡,是什么原因?”李克说:“多次征战百姓必然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必然骄傲。以骄傲之主治理疲困之民,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李克讲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喜好打仗、穷兵黩武的,没有不灭亡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四大家族”的利益,倒行逆施,激起人民反抗。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没有安抚人民、让利于众,而是屡屡将枪口对准人民,以为凭借武力就可以制服人民。结果仅仅三年,就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败,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随着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和以中国为首的和平力量不断壮大,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但美国仍迷信武力,到处煽风点火,武力干涉别国内政,凡是美国军队所到之处,都是国家破败、民生凋敝、灾难不断、饿殍遍布,比如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这不但激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反抗,而且美国也逐渐难以承受战争的消耗,频频将“剪刀”挥向盟友,让它们出钱出兵,同盟关系也不断出现裂痕。美国“以兵强天下”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霸权的结束也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兵者不祥之器”“战胜以丧礼处之”“不以兵强天下”,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老子的战争观,时至今日,我们细细品来,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如前所述,需要辩证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