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空:改变世界的100个太空发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份完整的星图

公元8世纪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附近,是一个由492座洞窟48组成的大型石窟。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沿着丝绸之路旅行的佛教僧侣们在这里挖掘出了复杂的洞窟网络作为庙宇。到了公元1368年,莫高窟随着元朝的灭亡而逐渐没落。直到19世纪末,考古学家才开始关注丝绸之路上的这座佛教遗址。

20世纪初,敦煌道士王圆箓开始挖掘并修复这些洞窟。1900年6月25日,他从一个小洞窟中发掘出数千份经卷。当时的清朝地方政府对这一发现不以为然,导致大量文物被外国考古学家带走,散落到伦敦等地的档案馆中。其中一份羊皮纸经卷最后落到了英国籍匈牙利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49手上。这份经卷宽25.4厘米、长3.94米,目前收藏于大英图书馆。

直到1959年,人们才首次在李约瑟50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51一书中了解到敦煌星图。虽然中国的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开始研究这些经卷,但是苦于没有原稿,只能对着外国学者发表的照片研究。直到2009年,法国天体物理学家让·马克·博奈·比多才对这张星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敦煌星图被公认为是目前留存下来最早的完整星图,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大约公元618年52。虽然我们知道在古代还有很多的星图和星表,但是除了敦煌星图,没有一件能够保存至今。敦煌星图很可能由唐朝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绘制,上面共有257个星座和星官(一种比星座略小的星群),包含1339颗恒星,分别来自古代天文学家巫咸53、甘德和石申54的星表,并且在图中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敦煌星图是一卷由12张星图组成的星图集,其中标注的亮星坐标位置精度可以达到几度以内。本书展示的第13幅星图描绘了拱极星座,第6幅图名为“老人星”(中国称作船底座),这意味着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已经开始观测南天的星空了。第5张星图绘制了最容易辨识出的星官——参宿(即现在的猎户座)。

敦煌星图与现在的星图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这些恒星的排列并不是为了艺术效果,而是严格地按照数学模型排列的。敦煌星图和它记载的古代星表将星空精确而全面地描绘出来,这是古人完成的又一项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