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津皇子的不幸与《临终一绝》
大津皇子(663—686)为天武天皇之子。《怀风藻·大津皇子传》载:
状貌魁梧,器宇峻远。幼年好学,博览而能属文。及壮爱武,多力而能击剑。性颇放荡,不拘法度,降节礼士,由是人多附托。
可知,大津皇子文武双全、不拘礼法,深受时人尊敬。此外,《日本书纪》卷二十九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二月癸未朔条中载“大津皇子始听朝政”。这种“始听朝政”的表述与《续日本纪》卷八养老三年(719)六月丁卯条中的“皇太子(之后的圣武天皇)始听朝政”相同。由此可以推测,大津皇子当时或已成为继承皇位的有力候选人。
然而,大津皇子的母亲在他四岁时早逝,其姊被选为斋王远赴伊势神宫侍奉皇祖神,缺乏有力支持者。异母弟草壁皇子(母亲是鹈野讃良皇后)被立为皇太子。更不幸的是,父亲天武天皇去世后,鹈野讃良皇后(即持统天皇)掌握朝政不到一个月,大津皇子就因谋反罪被处以死刑。
三年后,皇太子草壁皇子早逝,传闻源于大津皇子的鬼魂作祟,故大津皇子被改葬于二上山。二上山山麓东侧的鸟谷口古坟被认为是大津皇子的坟墓。此古坟离竹内街道的重要驿站当麻寺很近。(4)古坟的右侧有池塘,前面的小路通向二上山。选择这块风水宝地作为坟墓,符合大津皇子的喜好,当是对大津皇子鬼魂的慰藉。《万叶集》中收录大津皇子的和歌中,多次出现“池”(卷三的第四一六首)和“山”(卷二的第一〇七首、第一〇八首)等字样。
事实上,正如《日本书纪》卷三十朱鸟元年(686)十月条中载:
庚午,赐死皇子大津于译语田舍,时年二十四。妃皇女山边被发徒跣,奔赴殉焉,见者皆歔欷……(大津)及长辨有才学,尤爱文笔。
时人极为同情英年早逝的大津皇子。与上述《怀风藻》相同,《日本书纪》及《万叶集》等8世纪编纂的文献记载中对大津皇子的才学予以高度评价。
另据《万叶集》卷三第四一六首载,大津皇子于磐余池陂流涕作歌一首:
磐余池中鸭悲鸣,今日见后隐云中。
上(诗),作于藤原宫朱鸟元年冬十月。
这首和歌是大津皇子去世前吟咏的。此和歌与下述临终诗相对应,备受瞩目。
大津皇子《临终一绝》收录在《怀风藻》中。原文为:“金乌临西舍,鼓声催短命。泉路无宾主,此夕谁(离)家向。”(5)
据现存文献记载,与此类似的临终诗中,中国最早的是五代时期江为的《临刑诗》,朝鲜半岛最早的是15世纪中期成三问(1418—1456)所作的《临终诗》,在时间上,皆晚于大津皇子《临终一绝》。
那么,像安积觉、周作人指出的那样,这些临终诗是“偶然”“奇绝”(即中日偶合说),还是如伍淑推测的那样,大津皇子的诗传到中国后,被中国人模仿(即日诗入华说)?(6)不过,小岛宪之指出,日僧智光(708—776?)《净名玄论略述》中所载中国南朝陈后主的《临行诗》与此诗相似。(7)梁容若、福田俊昭对上述临终诗群的成立时期予以关注并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大津皇子的《临终一绝》传到中国和朝鲜半岛,中国和朝鲜半岛出现的类似汉诗都是模仿大津皇子的作品(即日诗入华说)(8)。另一方面,小岛宪之、滨政博司和金文京指出,中国在六朝至初唐期间就有类似的临终诗,应是大津皇子模仿此诗,临终前吟咏而成(即汉诗渡日说)。(9)目前国内少有学者论述过这些临终诗,在金文京《从〈全唐诗〉一首〈临刑诗〉谈日韩资料在汉学研究上之价值》于中国发表之前,一直不为国人所知。
以下将探讨《净名玄论略述》收录的陈后主《临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