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智光、安澄与“如有传云”
智光《净名玄论略述》卷一所收的(2)“如有传云”中有关少帝阐的记载,亦见于安澄《中论疏记》。安澄是平安初期三论宗僧人,作为奈良大安寺的三论宗论客闻名于世,所著《中论疏记》八卷是对吉藏《中论疏》十卷的注释。《中论疏记》引用了大量中国、日本文献,史料价值很高。
《中论疏记》卷三中“言以去仁寿等者”的注疏内容如下:
(a)《述义》引传云:后周少帝阐在位一年。隋杨坚令子杨光袭位。即隋有二君,合三十八年治之。坚初年号开皇,注(住)二十年。次年号仁寿,注(住)四年。光年号大业,经十四年。今言去者,于大业时,著此疏故。以后望前,故云去仁寿也。
(b)《淡海记》云:陈时于杨光而所伐,以破国之日,大师来至长安。长安年号,前名仁寿,后呼大业。又后时号贞观。故以后望前,名为去仁寿也。
(c)如有偈(传?)云:后周终王少帝阐,将诸太夫享祀先庙。掌客之臣杨坚有二美女与一男,男是杨光也。坚使此二女举觞上帝,帝感于二女好色,即敕之曰:“欲纳其弟女耳。”坚乃献之。仍纳此女而弃先妃,宠爱甚重。经乎三年,女启帝曰:“欲见父焉。”乃诏:“莫过三日归矣。”女退语父:“欲帝位乎?”父曰:“若似朝花,一日得耳。”女曰:“欲赍铦刀。”遂置靴里而入宫中。女以铦刀密刺帝颈,乃出敕曰:“杨坚入宫,因宠爱女,而让位于坚矣。”
(d)有人传云:一卷《玄义》云:大隋仁寿二年四月,奉命撰。又下文云:如疏初序,准此玄文。仁寿二年造此疏。然有人云:仁寿四年造此疏者,可问也。今检嘉祥碑,云大业四年。今云仁寿三年……
末木文美士认为,(a)“《述义》引传云”的《述义》即《中论疏述义》,指智光《中论疏记》三卷。(20)若如此,则安澄《中论疏记》八卷是参考智光《中论疏记》三卷所写。
上述《中论疏记》卷三中引用了(a)“《述义》引传云”、(b)“《淡海记》云”、(c)“如有偈云”三篇材料。其中,“偈”与“傳”(传)字字形相近,恐为“传”字之讹。福田俊昭指出,“如有偈云”以下的内容是独立引用的句子,并不包含在“《淡海记》云”中。(21)但是,书名并不是《述义》(智光《中论疏记)》,而是明确表示为(a)“《述义》引传云”。故不能忽略所引的“传”,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a)中从“后周少帝阐在位一年”到“光年号大业,经十四年”的内容,与《净名玄论略述》卷一中引用的(2)“如有传云”的内容基本相同。因此,(a)“《述义》引传云”、(b)“《淡海记》云”、(c)“如有偈云”这三篇材料并非各自独立的引文,把(c)“如有偈云”看作(b)“《淡海记》云”的一部分较为妥当。(d)的部分是《中论疏记》作者安澄添加的。
(b)中“陈时于杨光而所伐,以破国之日,大师来至长安。长安年号,前名仁寿,后呼大业。又后时号贞观。故以后望前,名为去仁寿也”的内容应为《淡海记》的正文。(c)“如有偈云”之后的内容与“如有传云”相同,《淡海记》直接引用了“如有偈云”的内容。
若按照福田俊昭的观点,(c)“如有偈云”之后的内容不是“《淡海记》云”的一部分,那么安澄《中论疏记》卷三就直接引用了(c)“如有偈云”即《净名玄论略述》(2)“如有传云”。即便如此,“如有传云”的内容也确实存在,其内容不可否定。
此外,智光《净名玄论略述》卷一中引用(1)、(2)、(3)的内容作为“至长安悬芙蓉曲水日严精舍”一句的注疏,正文内容如下:
金陵沙门释吉藏陪从太尉公晋王,至长安悬芙蓉曲水日严精舍。养器乖方,仍抱脚疾。恐旋南尚远,而朝露非奢。每省慰喻之言,游心调伏之旨。但藏青裳之岁,顶戴斯经;白首之年,玩味弥笃。愿使经胎不失,历劫逾明。因撰所闻,著兹玄论。
据此可知,吉藏与指挥进攻陈都城建康的晋王杨广一同赴长安,但(2)“如有传云”中则不见相关内容。
《中论疏记》中(a)、(b)、(d)是对“言以去仁寿等者”的说明。即使没有“如有偈云”之后的内容,也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智光没有必要刻意创作(2)“如有传云”的理由。可以说,智光忠实地记录了原资料。因此,(2)“如有传云”中的内容是伪作的这一说法不能成立。(22)
《淡海记》现已散佚,但在安澄《中论疏记》中有多处引用。金文京在详细考察了《淡海记》的传说故事后指出,这些传说并非日本随意编造的,而是借鉴了《搜神记》等中国古典;《净名玄论略述》的情况亦类似,改写了某些来自中国的文献或记述了来自中国的传闻。(23)若按照金文京的观点,《淡海记》中很可能记录了包含陈后主诗的内容。
综上可知,《净名玄论略述》引用的(2)“如有传云”的内容,是由嘉祥寺的吉藏记述,并由对此熟知的弟子留传下来并告知了日本僧智藏。智藏将(2)与(c)的“传”携归日本后,被智光《净名玄论略述》、安澄《中论疏记》乃至《淡海记》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