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逻辑史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本书主要研究西方逻辑在贵州的传播发展,中国古代名学辩学、印度因明及其他类型的逻辑不是本书的研究重点。

西方逻辑传入中国始于明末李之藻译《名理探》。该书神学色彩浓厚,叙述繁琐,以至问津者寥寥。因此,在当时及尔后的数百年间,该书对西方逻辑的传播并未产生多少实际效用。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后,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移译《穆勒名学》(1905)、《名学浅说》(1908)和《辩学》(1908)等西方逻辑名著,将逻辑视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加以传播,西方逻辑才得以在中国扎下了根。西方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真正辉煌的时期是在当代。

西方逻辑传入贵州的历史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并不算晚,1905年贵阳学者王延直在贵州研习和讲授论理学(逻辑学),于1912年著成《普通应用论理学》公开出版,由贵阳论理学社发行,真正开启了西方逻辑在贵州传播的历史。王延直所著《普通应用论理学》语言简练,内容丰富,不仅阐述了西方逻辑的基本原理,还有对原理的评述以及对其他逻辑学家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所作的评论,因而此书不仅是一部教科书,还是一部供学者研究的论著。该书在当时中国学术界产生过一定影响,对西方传统逻辑在贵州乃至全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后,近70年间,西方逻辑在贵州的传播和发展较为缓慢。

20世纪30—40年代,国内有不少重要的逻辑成果问世,对逻辑学的传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50年代初国内的逻辑教学和研究不加选择地照搬苏联模式,大学课程全采用当时苏式的普通逻辑,这种普通逻辑是传统逻辑加古典归纳逻辑,再加认识论论证,以及各种无充足理由的对新逻辑的批评,就逻辑学的发展来看,相对于30—40年代的逻辑教科书如金岳霖的《逻辑》等,这是一个历史大倒退;50年代末至“文革”前,在毛泽东同志“学点逻辑”的号召下,钱耕森等人在贵州从事逻辑教学和研究,发表了一些逻辑成果,培养了一批逻辑人才,如王明祥、刘宗棠等人后来成为贵州逻辑教学和研究有重要影响的教授;60年代有著名的全国逻辑大讨论,对逻辑学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间,贵州学术界鲜有逻辑成果问世,对20世纪60年代全国逻辑大讨论的反响甚微。这是教育欠发达省份逻辑传播的一个共同现象,应当予以必要的关注。

直至80年代,逻辑学的普及和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此后,国内大部分高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开设了逻辑课程,贵州高校开设逻辑课程的情况亦如此,全国逻辑教学与普及工作成效显著;逻辑学研究硕果累累,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间,贵州学者不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问世。在传统逻辑方面,邱觉心的《形式逻辑纲要》(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颇具代表性,该书根据授课讲义修改而成,是一部“博采众说之长时而杂以己意”的专著;王明祥、刘宗棠合编的《逻辑知识与题解》(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是一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提供自学逻辑的读物,为普及逻辑知识提供了条件。在现代逻辑研究方面,张明义关于非单调逻辑的研究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李祥关于递归函数论的研究,蔡曙山运用现代逻辑构造了一个与卢卡西维茨(J.Lukasiewicz)形式系统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蔡曙山在贵州教育学院(现贵州师范学院)任教期间开展了语用逻辑研究,为其完成力作《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一书奠定了基础。该著关于语用逻辑的研究系国内首创,受到了当代语言哲学大师塞尔(J.R.Searle)的高度赞誉,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龚启荣对制约逻辑的研究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亦有论文发表。此外,刘宗棠对非形式逻辑和符号学的研究颇有建树,丁家顺、刘路光对逻辑哲学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王明祥、向容宪等对贵州逻辑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向容宪对逻辑与语言的关系以及逻辑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等发表了系列成果,等等。在逻辑学的学科建设方面,贵州大学于2003年申报逻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批准,2004年正式招生,改写了贵州无逻辑学硕士点的历史。在逻辑学研究机构建设方面,毕节学院(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于2006年成立逻辑与应用逻辑研究所(现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逻辑与文化研究中心),该所系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首家逻辑学研究机构。该所研究人员对描述逻辑、比较逻辑、逻辑思想史,尤其是金岳霖逻辑思想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有一流的成果。2014年10月,贵州民族大学逻辑、文化与认知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为贵州逻辑学研究提供了新平台。2015年11月,贵州民族大学逻辑与认知交叉学科硕士点获得批准,2017年正式招生,成为继贵州大学之后第二家设立逻辑学硕士点的贵州高校。2015年12月,贵州民族大学成立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基地主任、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曙山受聘为院长,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邹崇理研究员出席成立仪式。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成立,为贵州省逻辑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在逻辑成果发表阵地建设方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于2004年设置逻辑学研究专栏,系全国高校学报中首家每期均设逻辑专栏的学术期刊,后因专栏主持人调离,该专栏没有很好地继续下去。其后,《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于2006年设置逻辑学研究专栏,是继《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后全国唯一每期均设逻辑研究专栏的连续性学术期刊,至今刊发了许多著名学者的文章。同时,该刊还注重培育新人,为全国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提供成果发表阵地。由于国内尚无专门的逻辑学研究刊物(2008年前),《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开办逻辑学研究专栏得到时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张家龙等人的充分肯定,在国内逻辑界产生良好的影响。2015年1月,《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设“逻辑与认知”专栏,并特聘蔡曙山教授为栏目主持人。该栏目是《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创建‘名栏’、‘名刊’工程”的重点建设专栏之一。

需要提及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制约逻辑创始人林邦瑾在贵州讲授制约逻辑,在贵州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制约逻辑学会,在贵州出版其逻辑专著《制约逻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他所创立的制约逻辑体系直接影响了贵州的一大批逻辑学者。迄今为止,贵州制约逻辑学会会员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在国外发表数十篇(发表在美国的逻辑学刊物《符号逻辑杂志》2篇),出版著作10余部,完成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受到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世界哲学大会,世界泛逻辑大会等1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共50多人次发表论文。此外,在林邦瑾的倡导下,还创办了专业学术交流刊物《当代逻辑》(内刊)。贵州学者接受国际逻辑学领域高规格会议邀请人数之众、次数之多,在全国亦居前列。

总之,1912年王延直著《普通应用论理学》至今,西方逻辑在贵州的传播已逾百年。其间,西方逻辑在贵州的传播、发展既有辉煌的历程,也有坎坷的经历,既凸显了西方逻辑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共同性,同时又呈现出差异性。从学术史研究的维度看,西方逻辑在贵州传播、发展的百年历史,无疑是中华学术史宝库中的重要个案,同时也是贵州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考察这一个案,揭示其发展规律及特点,总结得失,既丰富了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内容,又增添了贵州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对于推进贵州学术史研究,吸收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增强贵州文化的国内外影响力具有特殊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意义。然而,时至今日,学术界对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仅限于少量散见的文章,尚无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问世,因此这一状况亟待改变。本研究旨在对该课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期在这空白点上做必要的填补。

本书在2011年底业已完成初稿,其后又根据新近西方逻辑在贵州的传播发展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加之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单位和岗位变动,给项目成果的完善在时间保障上带来了影响,因此,成书历时较长。

全书由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学立研究员拟定提纲,盛作国、余军成和李琦先后协助张学立完成统稿。本书分为前言、正文九章和附录二则,详细分工如下:

前言 张学立

第一章 西方逻辑传入贵州的历史背景 张学立、丁阳

第二章 传统逻辑在贵州的传播与发展 张学立、丁阳、盛作国

第三章 现代逻辑在贵州的传入和创新 张学立、盛作国、胡红

第四章 认知逻辑的学科框架与心理逻辑研究 李琦、张学立

第五章 逻辑比较与逻辑史王东浩、盛作国

第六章 逻辑哲学思想胡 红、盛作国

第七章 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 张学立、盛作国、甘进、胡红

第八章 逻辑教学与学科建设 余军成、李琦

第九章 西方逻辑在贵州传播的价值和展望 杨岗营、李琦

附录一 贵州省逻辑学术团体机构名录 胡红、盛作国

附录二 贵州省逻辑学会名录 杨岗营、李琦

主要参考文献 胡红、盛作国、李琦

本书限于篇幅,众多专家、学者的成果未能一一列举,只能择要介绍,同时所列代表性成果难免挂一漏万,恳望谅解。限于水平,书中错漏不审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撰写得到蔡曙山、王明祥、刘宗棠、丁家顺、龚启荣、张连顺、刘路光、向容宪、曾庆华等逻辑界同仁的大力支持;贵州民族大学逻辑、文化与认知研究中心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逻辑与文化研究中心的人员为本书的资料收集做了大量工作;安徽大学钱耕森教授为本书提供了颇具价值的素材;颜中军博士为书稿提出了宝贵修改建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人员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本书由贵州民族大学“多彩贵州”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资助出版。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