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传播知识与参与社会生活
在农村地区,学校是传播文化与知识的主要源头。我们认为,将知识的发展与深化过程融入农村社会生活中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素质教育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参加教育工作。我们高年级的任课教师经常培养自己的学生参加这项有益的社会活动。村子里大约有2000户人家,他们被划分到180个文化基地。基地的中心是一个庄员的农舍,时不时会有庄员与工人们在这里聚会。三四个高年级学生也会来到这里,同他们一起举办列宁读书会、自然科学知识晚会和文艺作品晚会。
学生团员给人们带去知识,这个过程更像是向长辈展示自身所学。他们不光要阐述自己的知识,还要对群众进行说服教育,并时常与反科学言论进行斗争。当身边有一些关于某事物或现象的错误观念,抑或是遇到迷信、无知的人时,团员们不会只是简单地否认:“不,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教导自己的学生,要说服、劝导这类人,用科学的光芒驱散宗教的、反科学的偏见,在违背真理的事物前绝不能有丝毫退让。但要记住,一些反科学的观点和信念在个别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要想将它们拔除,需要有丰富的学识与很强的能力,并且自己本身要有坚定的信仰。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身为启蒙者的重任,偶有失败反而更坚定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决心,加深了他们对于知识的诉求。
在给别人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能弄清楚很多东西,并产生许多疑问。他们努力厘清思想中最为细微的转变,挖掘出隐蔽的因果关系。在社会教育工作中使用知识,是一种最为积极的利用、发展知识的方式。在肯定、捍卫、保护真理的过程中,年轻人自己也对真理坚信不疑,并产生了进一步拓宽与加深知识的诉求。要怎么做才能使年轻人渴望学习呢?如果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自身的价值,而缺少了道德色彩,那知识将无法让人体会到愉快、光荣、财富与尊严这些情感,使年轻人渴望学习的目标也将永远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