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书创新之处
1)提出了一个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质量平衡的框架
传统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性主要是一种数量关系。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但也遇到了基金结余过多、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有必要考察数量之外的因素,即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质的平衡性。本书提出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分析框架,将政策因素、社会因素、个体因素与收支数量一道加以考察,有利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目标从财务可持续向制度可持续转变。
2)运用帕累托最优分析了适度水平标准的形成机理
在深入分析影响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变量的基础上,围绕政府、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的参与主体,并且根据各个主体的利益特征,确定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适度水平标准,并运用帕累托最优分析了适度水平标准的形成机理,并在制度分析中,分别把帕累托交换理念用于分析参保人之间的交换决策行为、参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参保决策行为,加入健康权的社会价值标准后,分析帕累托最优均衡的演进方向等内容。这种均衡方法的运用,不仅拓展了帕累托理论,推广了帕累托最优的运用,而且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政策的实施中,使得地方政府找到水平确定的标准化依据,并依据这种标准,找到最优化的政策设计方案。
3)运用耦合协调方法测量了收支平衡指标的适度性
本书一方面从历年数据中,分析其社会医保基金筹集与支付的数量平衡,另一方面加入政策等因素,建立数量平衡和质量平衡之间的综合指数,分析单项指标变化产生的综合影响。本书运用了物理学耦合理念,分析了收支数量指标、个体需求指标、社会平等指标、政府目标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借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作了无量纲化处理,依据突变级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使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考察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之间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并根据模型计算的结果,给出了制度运行的耦合阶段与耦合协调等级。
1.4.2 研究不足
本书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研究,只是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质量平衡理论分析框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整体指标历年的耦合协调模型。但是,由于缺乏地区数据,本书对各个地区之间的适度水平以及耦合状况分析尚且不足。本书主要基于对现有数据的观测和评价,由于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深化发展,医疗卫生制度变革尚未结束,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质性指标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更无法进行有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