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式萃取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访谈式萃取的时机

“访谈式萃取这么神奇啊,看来我必须好好学习呢。”曲少霞惊讶地说道。

“我记得师父说过,访谈式萃取是不能被取代的一种萃取方式,虽然萃取师会很累,但很多时候企业里的经验萃取就要用访谈式萃取。”崔小白补充道。

“是的,只要有高管、首席专家,访谈式萃取就会派上用场。”

“原来如此啊!”曲少霞感慨道,之前她在企业里就有打算萃取高管经验的打算,这次终于有机会实施了。

“除此之外,在什么时候采用访谈式萃取合适呢?”崔小白提出自己的疑惑。

“那咱们接下来就说说访谈式萃取的时机,有八种情况下必须采用访谈式萃取。”王萃取解释道,“我将逐一跟两位分享了。”

“好的,王老师。”

访谈式萃取,因为对萃取师的要求很高,而且工作量都转嫁给了萃取师,所以要择机使用,否则就是给萃取师埋下了失败的隐患和无谓的麻烦。

萃取对象很“牛”、很忙、很远、配合度较低、喜欢被访谈、不能完成成果,这时一定要用访谈式萃取;企业对某个主题的精准度要求很高时,也需要用访谈式萃取,这样可以把控制权尽量掌握在萃取师手里,增加产出精品经验的概率;还有一种情况,由于携带某个主题经验的人极少,就不得不用访谈式萃取了。

萃取对象很“牛”

位高则权重,权重则事多,老板、高管、首席专家、业绩很好的中层干部或精英,很多时候需要聚焦于工作绩效的提升、团队人员的发展、市场活动的宣传等重要事宜,很难抽出几天时间参加大班萃取,经验满满又不能莅临现场,错过、流失经验就很遗憾,所以作为特例就可以使用访谈式萃取。

还有个别“牛人”,一直都享受“小灶”待遇,本人就有些不屑于与大家“同流”萃取,为了体现自身的特殊,就希望在其办公室进行一对一萃取,凸显身份。

一般来说,萃取对象位置很高或业绩很牛,培训部门也很难调动,即使参与大班萃取,也不能保证全程参加,这样萃取的成果就会不完整,莫不如就直接采用访谈式萃取,至少可以萃取一个完整的成果。

萃取对象很忙

培训往往都是业务不是很忙的时候才实施,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萃取培训一再延期的原因,业务部门有重要事情人不齐就要延后,但每次萃取总是有个别人不能前来,有各种临时突发事情要处理,这样个别不能来的“牛人”,可以用访谈式萃取补漏,保证重要经验一个也不少。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选择的萃取时机不对,比如年底冲刺、年中总结、季度冲刺、重大活动等,这样一个班级的“牛人”大多数都不能参加了,如果还想准时输出成果,势必就要用访谈式萃取逐一访谈,每人访谈60分钟左右,然后萃取师整理出成果。

萃取对象很远

有的公司级主题、岗位级主题,涉及全国不同的分公司,个别“牛人”距离培训地点很远,此时就要使用访谈式萃取,通过电话或视频访谈,萃取主题下的优秀经验。

有时经验萃取项目组的访谈时间比较少,比如一天内有多个访谈对象所在的办公室分散各地,让其集中在一起是不可实现的,如果萃取师去现场访谈,那么大多时间就都浪费在路上,此时也不得不采用访谈式萃取。

萃取对象配合度低

萃取对象不愿意参加大班萃取,不愿意主动贡献经验,或者在培训班上的配合度低,不能按照萃取师的引导自行萃取,自己做就是应付,那么就不适合参加大班萃取,但自身又有很多“牛招”,不萃取就是损失,就可以采用访谈式萃取。

萃取对象“动嘴”就可以了,占用的时间也就1~2次,每次1小时左右,萃取师“动手”整理经验,这样萃取对象就付出了最少的工作量,只要回答问题就可以了。

当然,那些极度不配合,答非所问的萃取对象,是不适合萃取他的经验的,因为成年人会用“绕弯子”“说废话”的方式应对,他的经验只能暂时搁置。可以邀请他作为评委,评审别人经验的准确性、实用性,至少他还是懂行的。

萃取对象喜欢被访谈

有的标杆善于口头表达,提笔就晕,不愿意在大班萃取中自己萃取、撰写经验,那么就可以采用访谈式萃取,萃取师针对主题设置好访谈大纲,通过提问让萃取对象滔滔不绝地说“牛事”、讲做法就可以了,萃取师负责“动手”整理经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携带经验的标杆不会用电脑,比如某些一线的销售、导购、老专家,他们工作中基本不用电脑,那么即使有经验但不能很好地呈现经验,此时要么配助理协助打字,要么采用访谈式萃取。

萃取对象不能完成成果

萃取对象因为工作很忙,总是中途出去,课后不能自主完成萃取成果,或者自身没有产出完整成果的能力,那么也就不适合参加大班萃取,就要用访谈式萃取,由萃取师协助产出成果。

因为访谈式萃取,是经验萃取、经验优化、经验呈现都是萃取师独立完成,是可以保证产出成果的。只是成果的精准性,需要萃取对象再次确认一下。

经验的精准度要求很高

有的企业对萃取主题的精准度要求很高,希望萃取之后可以直接应用,减少后续审核的时间,那么就可以采用访谈式萃取(也可以采用共创式萃取),毕竟学员第一次学萃取,既要学会方法,又要产出精品是很难的一件事。

萃取师精通萃取的方法,访谈标杆“牛事”,很容易萃取出流程、“牛招”,在经验优化环节又会很快完成,即使出现不清晰、不准确、不实用、不靠谱的地方,萃取师还可以再次干预,及时纠偏。

当然,访谈式萃取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多,是个人式萃取的1.5倍以上,经验的质量会有很大提高,同时萃取主题的数量就会减少,成果产出需要一定的周期,不会像个人式萃取那样“课完经验存,当堂出成果”。访谈式萃取是“当场出框架,一天出初稿,两天要完善,三天能定稿”。这样给企业带来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不是特别重要、紧急的主题,企业一般不会主动选择访谈式萃取。

携带经验的人极少

有的经验在企业内部就一两人携带,比如带团队的最佳实践、做大项目的最佳实践、销售第一名、研发首席专家等,办个班没氛围,索性不如直接用访谈式萃取,既尊重了标杆,又提高了经验的精准。

比如,王萃取给人保的一位管理干部萃取经验,这个最佳实践就一个人拥有,王萃取访谈这个“牛人”,所组建的助理团队负责整理录音写初稿,王萃取记录框架出模型,最终产出了管理方法论手册。

访谈式萃取的时机要根据萃取对象、主题而定,携带经验的人极少,必用;萃取对象很牛,必用;萃取对象很忙,必用;萃取对象很远,必用;萃取对象配合度低,必用;萃取对象喜欢被访谈,必用;萃取对象不能完成成果,必用;企业对经验精准要求高,可用;访谈对象极度不配合,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