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怪兽与核辐射
“禁止原子弹氢弹试验”的国民运动并非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铀原子弹和钚原子弹造成的直接伤害一事提出抗议,而是反对通过原子弹、氢弹试验可能造成的全球核辐射扩大化。这场由家庭主妇联合签名而发端的运动逐渐形成浪潮,催生了“禁止原子弹氢弹爆炸署名运动全国协议会”(原水协)这一组织。“原水协”自1955年开始在广岛、长崎两地举办禁止原子弹氢弹爆炸世界大会,此后不久,组织分裂,产生了“原水禁”(禁止原子弹氢弹爆炸日本国民会议,社会党系)和“原水协”(禁止原子弹氢弹爆炸日本协议会,日本共产党系)两个组织。二者的关系完全可以比照当时的美(自由主义阵营,西方)苏(社会主义阵营,东方)冷战关系。另外,“原水禁”不仅反对核武,也反对所谓“和平利用核能”的核电站。所以,禁止原子弹氢弹爆炸运动还衍生出了反对核电站和接纳核电站的两派。
1963年8月召开的第八届禁止原子弹氢弹爆炸世界大会是两派各自形成后的第一次大会(大江健三郎曾在《广岛札记》中记录过这一大会的状况)。原本以禁止原子弹氢弹爆炸为目的的国民运动分裂演变成了支持和反对苏联、共产运动的两股政治势力。
1954年,氢弹怪兽哥斯拉形象首次在电影院的大屏幕登场时,有着非常鲜明的背景设定。哥斯拉被设定为是来自太平洋的另一端的袭击日本的“敌人”。积贫积弱的日本自卫队(日本自卫队经历了警察预备队、保安队等组织演变,诞生于1954年。哥斯拉的形象和自卫队于同年诞生这一点较为讽刺)迫不得已启用装甲车、战斗机进行自卫,但根本不是哥斯拉的对手。哥斯拉的皮肤如同岩石一般坚硬,无论是装甲车的炮弹还是战斗机的子弹,打在身上都只是溅起一些火花。哥斯拉一发威却能踩瘪装甲车,打落战机,从嘴里吐出放射性热能光束把周围烧成火海。(电影《哥斯拉》的拍摄在现实中得到了日本陆上与海上自卫队的协助,但电影中使用的是“防卫队”的名字。从1957年的《地球防卫军》开始,东宝公司和自卫队的合作关系明朗化。)[1]
哥斯拉被塑造为威胁战后日本和平的“敌人”。虽然它并不是落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或者说战争本身)这一噩梦的二度上演,但应该解释为是威胁着日本复兴的原子弹、氢弹的核辐射之化身。准确地说,观看着屏幕上出现的哥斯拉形象的日本国民,害怕的已不是结束了的战争(核爆),而是威胁着当前和平与繁荣的核武所具有的破坏力。
所幸,电影中第一代哥斯拉被主人公芹泽大助博士的科幻发明“氧气破坏素”杀死了。这也可以说是氧气和氢气(氢弹)的对决。针对哥斯拉这个因氢弹而产生的怪物,必须用科学的力量战胜它(电影中的发明家芹泽大助是在战争中失去了恋人和一只眼睛的孤独的科学家)。
虽然电影中第一代哥斯拉最终成了沉在东京湾海底的白骨,但在其续篇,即第二部《哥斯拉的逆袭》(1955年)中,哥斯拉战胜了同为氢弹怪兽的安吉拉斯并长时间在日本肆虐了,最后被诱至北极冰封在冰川里。(1953年的美国电影《原子怪兽》中,由于氢弹爆炸试验而惊醒的原子怪兽是在北极的冰面下沉睡了一亿年的阿根廷龙。受了这个电影的启发,才有了哥斯拉电影的策划。这个冰冻情节显然也是受了电影《原子怪兽》的影响。)当然,因为电影中第一代的哥斯拉被杀死了,所以不得不塑造出第二代哥斯拉。东宝公司的创作者意识到这点之后,就在电影情节中把哥斯拉冷冻保存,这样从第三部开始,想什么时候使用这一形象就什么时候让它解冻复活。
安吉拉斯也是因氢弹试验而苏醒的变异怪兽形象。它最大的武器是类似于穿山甲的甲壳和豪猪、刺猬一样的尖刺。和其他怪兽作战时,它用两只后腿站立,拿后背攻击对方。安吉拉斯被设定为来自西伯利亚,可以说它是对滞留在西伯利亚的日本士兵的愤怨进行具象化而被塑造出的怪兽形象。如果说哥斯拉象征了太平洋战争中的战死者,那么安吉拉斯则象征那些被从中国带到西伯利亚而死去的日本兵。这个怪兽的巨大悲鸣将大阪城的城墙震得土崩瓦解。这正象征着那些滞留而死的日本兵向着战后日本社会的愤怒咆哮。
在电影《空中大怪兽拉顿》(1956年)中,拉顿被设定为两亿年前的翼龙在现代苏醒后变成的怪兽。片中的主人公柏木久一郎博士(平田昭彦饰演,他也是《哥斯拉》中芹泽博士的饰演者)认为拉顿苏醒的原因并非是原子弹、氢弹爆炸。虽然没有哥斯拉那样清楚地指明与氢弹试验有关,但从拉顿的名字和原子序数86的放射性元素的发音一致这一点即可看出它也和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以及核辐射紧密相关。另外,在电影《哥斯拉大战机械哥斯拉》(1993年)中再度出场的拉顿,由于受到哥斯拉的热能光束攻击而进化成为火焰拉顿,从而和自身发出铀光线的哥斯拉完成了同一化。(在此之前,拉顿的主要攻击方式是扇动翅膀来产生暴风。)拉顿从此也开始发射热量光束进行攻击,施展出了作为“放射性元素”的作用。
继《哥斯拉》之后,成为东宝公司特摄电影第二块金字招牌的是《摩斯拉》(1961年),电影导演也是本多猪四郎。他曾亲口证实,“从根本上讲,我是一边考虑着受到核爆影响的世界的样子,一边制作电影的。电影中,在南太平洋诸岛都遭到核爆的灭顶之灾后,只有一个岛上的人得以幸存,是因为我设定岛上那基于天然之物而制成的原始饮料非常神奇”(《〈哥斯拉〉和我的电影人生》[5])。
电影中,太平洋上一个叫作婴儿岛(被赋予辐射的坟墓之意)的岛屿受到了氢弹爆炸试验的高浓度辐射,以双胞胎小美人为代表的岛上的原住民却并没有罹患辐射疾病。这是因为他们饮用了以生长于岛上的天然菌类制作而成的饮料(红色果汁),这种饮料具有消除辐射毒害的“消毒力”。
可以肯定,《摩斯拉》的电影制作者在制作时有着对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恐惧和想要克服这种恐惧的念头。对辐射的“特效药”——“产生于大自然的原始饮料”的期待是这部电影中隐藏的信息。(当然,那种东西是不存在的。)[6]
综上所述,哥斯拉(以及安吉拉斯、拉顿、摩斯拉、德古拉等怪兽)象征着二战中死难者的怨念,也表现了人们对不可见的、威胁着战后社会和平的核辐射的恐惧,但它们并不是直接表现辐射恐怖性的形象。以《哥斯拉》为契机制作的东宝公司特摄电影系列中,除了怪兽大战系列电影之外,表现辐射恐怖性的系列电影有《美女和液体人》(1958年)、《蘑菇人玛坦戈》(1963年)等。制作此系列电影的契机为美军在比基尼环礁试爆氢弹导致“第五福龙丸”被辐射的事件。沾染了放射性落尘的久保山爱吉去世,金枪鱼等水产品被放射性落尘污染,继而在日本爆发“禁止原子弹氢弹试验运动”,正是这一系列的关联事件孕育了直接表现辐射恐怖性的系列电影。
【注释】
[1] 虽然从电影《哥斯拉》的第一部开始,所有系列作品都得到了自卫队的协助。但第一部在制作时,自卫队还处在其前身“保安队”的时代,因此致谢词中写的是感谢“海上保安厅”。《地球防卫军》中则用的是“防卫队”,没有特别标明自卫队的名称可能是出于对自卫队有一些政治避讳。另外,挂着日本国旗的装甲车被怪兽踩烂、喷火烧毁后爆炸的镜头很多,随意地冠上自卫队名称的话,会造成自卫队从心理上可能难以接受。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哥斯拉”系列则自始至终使用了自卫队的名字。类似《战国自卫队》(《戦国自衛隊》,1979年,角川映画)电影那样真正得到自卫队全面协助的片子都可以制作,只用一下“自卫队”的名字就更不用犹豫了。——原注
[2] 二战结束后,被苏联红军解除武装,押解到西伯利亚古拉格的日本战俘。大约为56万至76万人。其中很多因囚禁而死亡。战俘中有的是日本人,有的是朝鲜人,原本是驻守伪满洲国的日本军人,后来向苏联红军投降,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3] 加藤典洋在《再见,哥斯拉们——战后已远》(2010年)一书中做出设问,为什么哥斯拉要反复攻击日本呢?回答是,因为它象征着在二战中死去的日本士兵的魂魄。相比“日本死于二战中的人”的说法,更具体一步说明了是那些“参与战争而死的人”。指出了哥斯拉代表着亡灵,象征着那些人的可能性。
[4] 原子序数86的放射性元素为氡元素(Radon),符号为Rn。在日语中,发音和大怪兽拉顿的名字相同。
[5] 《〈哥斯拉〉和我的电影人生》,导演本多猪四郎的访谈集。
[6] 电影《摩斯拉》的原作小说《发光妖精和摩斯拉》(《発光妖精とモスラ》)的其中一名作者福永武彦对广岛核爆非常关心,他的代表作《死之岛》(《死の島》),描写了在广岛受到核辐射的女性画家和为了与之见面而赴广岛的主人公。《摩斯拉》中的婴儿岛同样是由于核爆而成了“死之岛”。另外,对于辐射的治疗,虽没有特效药,但在辐射前若服用了碘剂,碘储存在甲状腺中则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摩斯拉》中的红色果汁即是根据这种说法创作出来的。
[7] 久保山爱吉,“第五福龙丸”的通信长。虽然罹患辐射疾病的船员都在治疗后痊愈,但久保山爱吉在治疗过程中不慎由于输血感染丙型肝炎,在事发半年后死于肝硬化。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死于氢弹爆炸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