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功能,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配置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在满足当代人用水需求的同时,调控水资源开发速率以不对后代人的用水需求构成危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可以看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保持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不破坏其固有价值,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第二,在维持水资源持续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条件下,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水资源,尽量满足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第三,不妨碍后人未来的开发,为后代人的开发留下选择的余地,永续地满足代内人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第四,不妨碍其他区域人类的开发利用及其对水资源共享利用。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承载能力分析密不可分,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的指导思想,而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承载能力分析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其中优化配置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技术手段,承载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结论。也就是说,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只有在进行优化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之后才是可持续的;反之,要想使水资源开发达到可持续,必须进行优化配置和承载能力分析。这三个概念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都是针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现实问题,都强调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可持续观念强调了发展的公平性、可持续性以及环境资源的价值观;优化配置强调了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承载能力强调了发展的极限性。因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理论内涵。
1.资源承载能力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质上就是指水资源总量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水质和水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情况下的水资源开发。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就是水资源的开发不超过区域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也就是在水资源可能的承载能力下进行经济结构的合理规划。对于某一地区某一时段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就是该区域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在不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经济、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分析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2.水资源优化配置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可持续性,而最终的目标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水资源效率最优化的重要手段,就是指有限的水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包括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最佳分配,是水资源本身、生产结构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互动和协调,以最终达到一种大系统上的平衡。因此,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3.水资源科学管理
先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体制,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大多是以行政区划为管理单元,与水资源天然分布的流域分布不一致,违背了水资源分布的自然规律。再则,我国水资源的管理部门繁多,职权交叉,形成了“多龙管水”的不利局面,这使得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整体规划、综合利用、综合治理难以实现。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体制上的保障。同时,科学的管理体制还可以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等途径可以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控制,达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可利用水资源在各部门以一定的原则进行最优化分配,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手段和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模式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障。可见,水资源优化配置将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的重要研究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