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贸易战(trade war)、贸易摩擦(trade friction)、贸易冲突(trade conflict)和贸易争端(trade dispute),这些不同的词汇出现在各种文献资料和应用领域里,它们都是用来描述国家间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因贸易失衡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也一直是各国经贸关系中备受瞩目的重要经济问题。这样的问题在经济大国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从长期的视角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美贸易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人用“旷世持久”来形容持续四十多年的日美贸易冲突和摩擦。这些贸易冲突和摩擦给当事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都带来了重大影响。日美贸易摩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进入60年代后范围逐渐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双方贸易冲突和矛盾的焦点产业和商品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按摩擦爆发的时间先后,日美贸易摩擦的重点领域大致可以概括为:50年代中期的纺织产业、60年代后半期的钢铁产业、70年代前半期的彩色电视机、70年代后半期的汽车产业和半导体、机床等高技术产业,80年代中期的电信产业等。有些产业的贸易摩擦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渐消散,而有些产业的贸易摩擦一直延续至今。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日美之间的贸易纷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主导的“美国优先主义”的外贸思想和两国的长期贸易失衡再次引发了贸易摩擦,并再次备受关注,最终以双方签署《日美贸易协议》暂时收场。本书首先梳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至今的日美双边贸易发展情况,并按照上述焦点产业贸易摩擦的时间维度,详细回顾和总结了两国贸易摩擦产生的背景、过程、缓解以及相应的影响和启示等。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在参与世界分工的过程中,也在经历一些重要产业的贸易摩擦,尤其近些年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在美国特朗普执政期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有进一步升级的风险。本书在最后一章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的非对称性,剖析对美国出口的主体,重点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始作俑者。日本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历史和当下可为中国解决贸易摩擦提供一定的历史镜鉴。特朗普执政以来的《日美贸易协议》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业已达成并生效,但这只是近期日美贸易摩擦和中美贸易摩擦得以缓解的一个阶段性谈判成果,未来在日美和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在双方谈判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贸易摩擦的战火可能再次点燃。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依托大量翔实的一手数据和英文、日文和中文参考资料,具体考察日美两国具有代表性产业贸易摩擦的始末。更为突出的学术贡献是,某些焦点产业领域的贸易摩擦是其他学者未曾详细谈及的,以及对特朗普执政期间奉行的单边主义下的日美贸易摩擦和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详细分析,以公共选择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中美摩擦背后的推动力量。这些学术资料和学术观点进一步丰富了学术前辈的成果,也为关注该研究领域的其他学者提供了一定的文献参考。本书的大部分参考资料是笔者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于2019年在日本中央大学访学期间搜集的。尤其是一些日文资料和英文资料,都是在中央大学图书馆、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图书室以及一些重要的美国官方网站查询整理所得,为完成本书提供了大量且可靠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来源。在此期间,笔者得到了来自其合作导师、中央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部教授谷口洋志老师的大力支持。特别在相关问题分析和资料查询过程中,谷口洋志教授给予了无私的、热心的指导和帮助。在本书完成之际,笔者对其表达最为衷心的感谢!
由于笔者的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和不足,敬请学术前辈和关注此类学术问题的学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高鹤
2020年5月于吉林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