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动因:技术不断突破和应用
我认为组织形态发生变化的第一个驱动因素更多来自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
我们先来看一首诗:“双眸剪秋水,一手弹春风;弹尽琵琶怨,醉难入梦中。”你可能跟我一样震惊,这首充满意境的诗出自机器人之手,人工智能技术向人的大脑发起挑战。谷歌也曾展示运用AI技术处理复杂事务,那是人脑无法企及的高度。
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变化,要认真思考这种变化会对组织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开复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在未来的10年之内,世界上有50%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尤其是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等岗位。”这些工作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时候,组织内部的架构一定会发生变化。
2017年1月初,我应邀参加了阿里巴巴研究院主办的“远见2046——第二届经济智库大会”,此行彻底改变了我原来对阿里巴巴不太美好的印象。会上有嘉宾提出在未来的10~20年,有710万个岗位将会消失,在702种职业中有47%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数据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充当了主要角色,其价值会超过石油、土地,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武装起来的新的实体经济会取代旧的实体经济。
我非常认同阿里巴巴研究院对前沿事物的很多判断和观点,阿里巴巴将不再是虚拟经济体,将发展为新的实体经济。而新的实体经济对于在当下经济体中生存和发展的组织一定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驱动人和组织关系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院长在演讲中说:“我们过去做咨询的主要方式是依据我们的逻辑所展现出来的严密思考来引导客户的过程,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人工智能比人的逻辑性更强,并且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这是人所不能企及的。”麦肯锡今后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管理咨询师的时候,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只招聘MBA、EMBA这些具有经济学与管理学背景的人。他们希望招聘一些艺术类的人才来做管理咨询师,因为时代需要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这是不得了的变化,它一定会带来整个组织内部工作模式的重组。我们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阿里巴巴研究院的人员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推动组织形态演变,比如在新的实体经济里,新的组织形态叫作平台经济体,它把组织的分工协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阿里巴巴研究院的人员认为,平台经济体具有四个特征,即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开放协同和普惠共存。阿里巴巴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说:“在互联网经济之初,我们把它称作一代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对数据和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大的贫富差距,但是平台经济是具有普惠性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和应用,新的实体经济将会取代旧的实体经济,使得企业从传统组织向平台经济体转型。
那么,阿里巴巴所说的新的实体经济是什么?我发现新的实体经济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个人成为实体经济中的主体。
(2)当企业是公司的时候,公司与就业者签订劳动合同,但企业从公司演变为平台经济体的时候,开始以个人为中心,公司和个人之间所建立的劳资关系不会继续成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
当我试图对新的实体经济的概念进行总结的时候,看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提出的新经济的八大特征。这八大特征基本上印证了技术推动整个组织变革的过程。
新经济具有以下八大特征。
(1)以人为中心。在新经济当中,企业间的关系不再构成社会的主体,而是以个人为主体,劳资关系也不再是社会经济主体,而是以交易关系、市场关系为主体。
(2)实现数字化连接。
(3)新经济基于新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数据。
(4)全方位的协同和集成。
(5)自动化,包括全价值链的自动化。
(6)智能化。
(7)一切皆服务。
(8)大生态化。我们现在所谈到的生态圈、服务等内容其实都是新经济体的特征。
据此,我认为组织结构演变的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因素是来自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尤其是AI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