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司马懿借智慧:学会一套管理自己内心的好方法(财富人生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假痴不癫,反客为主斗曹爽

历史背景

公元249年,司马懿经过长达一年的装疯卖傻终于找到了时机,他发动了高平陵事变,从曹爽手中夺回了兵权,并诛其三族。拔掉了这颗“眼中钉”之后,司马懿终于重新回到了高层。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初涉职场,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往往急于表现自己,因此就会锋芒毕露、急于求成。遇到什么事,他都想争个“先手”,其实这种做法对自己的长期发展而言有一些不利因素。

第一,将自己推上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和定位。

倘若一个人表现得锋芒毕露,总是感觉自己很有才华,很有能力,人们也会认为他的能力比较强。可是,如果有一天他出现了失误或者纰漏,人们就觉得这个人其实并不行,甚至还会被别人落井下石。

第二,过早地将自己卷入升迁之争。

升迁的本质其实就是淘汰制,职位越高,淘汰的人越多。锋芒毕露的人往往会过早地进入升迁这个程序,也表明他可能会被过早地淘汰。其实,淘汰有时可能是人际关系失衡后一种权益的矫正,当然也存在不公平的暗箱操作和利益交换。因此,倘若过早地卷入其中,很可能会让自己成为牺牲品。

第三,根基并不稳固,看似长势比较旺盛,但是经受不住考验。

有的人为了表现自己,很可能会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都展示出来。古语云:“好话不可说尽,力气不可用尽,才华不可露尽。”虽然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并没有做到让人满意。这显然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浅薄,或者会让人认为你只是说得好,并不是实力派。这样很容易被挤出场外。

那么,在职场该如何修炼自己呢?我们先看看司马懿是如何做的。

司马懿与曹爽

司马懿无疑是很有谋略的一个人。当时的他,置身于曹氏集团的高层,也可谓是集团高层中少有的外姓人。当时曹芳手握曹氏集团的最高权力,曹氏集团的嫡系曹爽也属于集团的大人物。算起来的话,曹爽是司马懿的后辈。因为曹爽是曹真的儿子,司马懿跟曹真是同僚,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曹爽“尊懿如父”。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何晏等人经常在曹爽身边说,不能将曹氏集团掌门之位让给一个外姓人,掌门之位传内不传外,他司马懿有什么资格?你是嫡系,将来集团的掌门之位就应该归属于你,绝对不能让给他。

听了这些话之后,曹爽恍然大悟,认为权力绝对不能拱手让给别人,于是他便奏请曹芳,加封司马懿为太傅。事实上,这样做就是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明升暗降,司马懿的兵权由曹爽接任。从此以后,司马懿便和曹爽开始明争暗斗。

司马懿知己知彼,所以在对方损害了他的利益时,他并没有和曹爽抗争到底,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事实上,司马懿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官场上,都非常善于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而且总是能取得好的效果。

既然当前曹氏集团的大权被曹爽掌控,曹爽一家在朝中必然占有优势,胳膊抗不过大腿,所以他觉得如果此时和曹爽抗衡,显然不合时宜。可是,曹爽也肯定不会轻易放松对司马懿的警惕。突然司马懿生出一妙计:为何不装疯卖傻呢?于是他诈称中风,不理政事,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辞职回家,他们父子三人在家一住就是一年多。

就这样,司马懿依靠装疯卖傻的策略来对付曹爽。司马懿的心里非常清楚,像曹爽这帮纨绔子弟的当权者,看似非常强大,实质上根本不堪一击。在司马懿看来,这些人没有谋略,也没有什么真本事,只不过是纸老虎而已。所以,他觉得自己装疯卖傻的做法是可行的,总会等到时机到来的时候。

曹爽拿到了兵权之后就变得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了。但他还是将司马懿视为眼中钉,对于司马懿的“病”,他并不是很相信,所以专门派了自己的心腹李胜去司马懿家里探视,想摸清司马懿的真实情况。

这一切,司马懿早就预料到了,所以他提前做好了准备。当李胜来到司马懿家的时候,看到的是披头散发,躺在病榻上,快奄奄一息的“重症病人”。李胜说要去“荆州”,司马懿故意听成是“并州”,接下来乱说一通。侍婢给他喂汤喝的时候,他装成颤颤巍巍的样子,一口汤也喝不下去,而且还弄得满身全是汤水。

最后,司马懿还摆出一副老泪纵横的样子,边哭泣边握着李胜的手,拜托李胜替他照顾好两个儿子。司马懿的这些举动和言语,让李胜信以为真,以为他的确病得很可怜。想当年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战场大将,如今竟然病到这个地步,李胜也禁不住伤心地陪司马懿痛哭起来。

后来李胜回去便将自己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向曹爽进行了汇报,曹爽一听自己的眼中钉司马懿的确是到了病危之际,心中甚是高兴。于是,从此以后,他对司马懿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觉得他已经完全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了。

曹爽对司马懿放松警惕,为后面的高平陵事变埋下了伏笔。

当时,曹爽率领自己的御林军,带上自己的心腹,陪同曹芳董事长一起出城去高平陵祭祀魏明帝,还准备去畅快地打打猎。事实上这次出城的主要目的就是打猎,曹爽觉得自己在城里待得太久了,需要出去散散心。正好现在也有机会了。原来曹爽不敢出城是因为担心司马懿的势力,所以总是做着防备。可是现在的情况表明司马懿的势力已经没有了,他这次出城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只管放心大胆地去玩儿就行了。他的谋臣对他说,应该在城里做好布防,万一离开之后出现兵变的话还可以有力量对付。可是一时得意的曹爽,哪里听得进去这样的话。

对曹操和诸葛亮来说,他们都未曾小看司马懿。可是这个小辈曹爽却如此疏忽大意,正好中了司马懿下的套。司马懿得到曹爽要出城的消息后,便立即召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手下的一千多人,占领了武器库和城门,然后又去永宁宫奏请对曹爽不满的郭太后,下诏诛杀曹爽,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曹爽击败了,重新夺回了大权。

这时曹爽正在郊外玩得起劲儿呢。突然间听到城内出现政变的消息,得知司马懿上表皇帝,罢免自己的兵权。曹爽吓得六神无主。只是他还抱着一线希望,“愿不做官,只做富家翁足矣”,便束手就擒。司马懿装疯卖傻,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是为了什么?还不是等待这样的机会?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他怎么会放过曹爽?所以曹爽的最后一线希望落空,司马懿赶尽杀绝,诛其三族。

司马懿终于如愿以偿,重回曹氏集团掌握大权。司马懿的这招可谓是绝妙至极。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对曹爽的了解,一方面得益于自己的谋略。司马懿明白曹爽其实只是个纨绔子弟而已,没有本领,没有政治头脑。所以,司马懿在装疯卖傻的这一年中,韬光养晦,小心谨慎,时时处处都在暗中观察曹爽的一举一动,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

现实启发

避开锋芒,关键时刻留余地

当时,司马懿率领一千多将士来到高平陵兵围曹爽,曹爽的谋臣就建议他说,现在曹氏集团的控制权在你手上,你完全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逼迫董事长下诏直接调兵遣将灭掉司马懿。这是最好的办法。谋臣还给曹爽献了一招:你掌握了曹氏集团的军队,所以只要你下命令调动军队来讨伐司马懿,他的一千多人可是撑不了多久的。

司马懿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替郭太后写诏书的时候就避开了锋芒,措辞比较委婉,留了一定的余地。在诏书中他只是说曹爽兵权太大,权高震主,应该收回他的兵权。他这样做,果真让无知的曹爽又中了圈套。曹爽看了这个诏书之后觉得司马懿不会对他怎么样,最多也就是交出兵权而已,就算是严重到自己退出曹氏集团的核心,也可以回老家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也就足够了。可是司马懿岂能放过他?这样层层布防,曹爽也就一次次地掉入陷阱。

置身职场,我们不要让自己总是锋芒毕露,这对个人的发展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自己表现得太冲,所以让自己陷入困境。关键时刻给自己适当留些余地,事情就可能出现转机。

要有足够的耐心,欲速则不达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没错,我们做人做事都需要忍耐,要懂得步步为营。那些最后成就大事的人,都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浮躁,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他们懂得有了耐心,才可能开创成功的人生局面。

司马懿可谓是耐心的典范,一年多的时间中认真观察,耐心等待时机,终于找到了机会,一举战胜了曹爽。司马懿不简单,因为他有能力,也有超强的耐心,甚至在曹爽这样的小字辈面前,都能做到耐心等待、忍辱负重、装疯卖傻。表面上看,这种做法很费力,但是我们要明白,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他没有笑,可是最后笑的那个人还是他。

因此,职场中的我们不要急躁。在奋斗的过程中,如果浮躁占据着我们的思维,那么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制定方针、策略而稳步前进。只有扼制住自己的浮躁心态,专心做事,拿出自己的耐心,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