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光之韵
海涛的小说篇幅都不长,这符合他诗人的性格,诗人都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许读诗读得多了,写诗写得久了,就写不出长篇大论的东西了。我读过海涛的另外两本书,一本是诗歌散文集,另一本却是写科学的,是他对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思考。海涛能写科学的文章并不奇怪,因为他就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的,但他在学校成绩并不好。他在中学的时候成绩就一般,但高考却考了第五名,班里只有一个姓李的男生名次在他前面,那是班里的尖子,其他三个都是女生。等到了大学,也总是在五名之内,但那是倒数的。如果不是有两个比他更差的,后来班里还来了三个留级生,他也许连学士学位都拿不到。留级生是不能拿学位的。靠着那两个成绩比他还差的和三个留级生垫底,他才勉强拿到理工科学士学位,但海涛的班里没有人留级。海涛成绩虽然差,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写科学的文章,因为大学理工科的所有课程他都系统的学过,毕业以后先是在研究所工作,干的就是科研。后来到公司工作,也是和高科技的东西打交道。先前忙的时候,思想没有空,等到闲暇下来以后,就有时间琢磨了。
我读过他那本有关科学物理学的书,海涛也和我谈起过他对科学和物理学的思路,但我对科学和物理都不感兴趣,所以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我的世界里科学很少,而物理学早就已经归零了,那是遥远的中学时代的故事。我记得我中学的物理老师是个身材颀长的中年男子,长着一张马脸,声音洪亮,看起来很潇洒。后来偶尔想起他,我就想他应该去演诸葛亮。
读完小说,我把书放下,站起身去冲了一杯咖啡。咖啡是雀巢的速溶咖啡,在里面放了两块方糖。用小盘子托着装咖啡的杯子回到座位上,用不锈钢的小勺子搅拌着咖啡,然后把勺子放在小盘子的边上,拿起书继续看。
我先读了前面的诗词,但我读到后面的散文时,其中的两篇散文让我感到震动了。第一篇是“光之韵”:
光之韵
光是影像的塑造者,而不是影像的传播者。
光是人最熟悉的自然现象。人类的历史伴随着光而发展,在文学、艺术、科学、宗教中到处都能找到光的存在。圣经里上帝说要有光,而佛经也充满了对光的描述。文学和艺术作品里离不了光。光学也早就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
。。。。。。。。。。。。。。。。。。。。。。。。。。。。。。。。。。。。。。。。
光是影像的塑造者,而不是影像的传播者。再远的星星也不需要光来传递它的影像,它就在遥远的天际,随时映入人们的眼帘。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故乡的小城凤凰又从记忆中闪回。她就在沱江的边上,依然质朴,仍旧继续着已是千年的美丽传说。
沱江悠远到湘边,晓照桥廊日映船。绿水无声诗有韵,轻楼有黛画无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