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文集(卷九 纪实文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玫瑰,你就一个红

题记

玫瑰,一种奇妙的花卉。它的形态、色泽、气味和枝叶甚至刺儿,都蕴藏着瑰丽迷人的语言。它艳丽,娇美,馨香,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人类表达爱情的象征。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约定俗成地把玫瑰当成了爱情之花。

如果说是迟开的玫瑰,迟迟到来的爱情,一定有一个离奇曲折而鲜为人知的生命故事。

何况是一出戏,一出与爱情有关的玫瑰的现代传说。

《迟开的玫瑰》是一出现代剧,它叙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古城小院中的故事。19岁的乔雪梅考上了大学,母亲却遭遇车祸身亡,她作为大姐毅然放弃学业,支撑起这个五口之家,把前途和幸福让给了弟妹们,将残疾的父亲养老送终。而自己的初恋情人与别人完婚,直到36岁,她才与通下水道的工人许师傅倾心爱慕,结为连理。

是又一个“活雷锋”吗?是好人的故事吗?是道德说教吗?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之风甚盛的经济生活中,有谁会为这样似乎过时了的娱乐主题动心?

可事实并非如此。这出眉户剧,从古都到京城,从北方到南方,从圈内人到社会各界,从老戏迷到大学生,观众们越过地方戏的语言障碍,越过年龄、知识背景、文化娱乐观念和审美趣味的鸿沟,一起在观赏中或唏嘘啜泣,或泪水如雨,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也就是这样一出现代地方戏,能在全国产生广泛的社会轰动,获得国家多项殊荣,这实在是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难能可贵之事。

这朵玫瑰,不攀富贵之高枝,也不趋时媚俗搞笑,它绽放的是平民百姓的大爱,散发的是精神世界的馨香。也是当代有出息的文艺家对娱乐精神的诠释,是一种文化立场的抉择。

玫瑰是怎么开的?它蓬勃的生命力,究竟来自哪里?

这枝玫瑰,迎风怒放,从现实社会丰腴土壤中生长起来,阳光,空气,风风雨雨,也一定有舞台幕后的戏中戏可看。

薪火承传

今天坐落于西安城南文艺路上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其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弹指之间,六十八年过去,换了人间。民众,是它的原名,也是它赖以生存的观众,是它的衣食父母,是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秦腔流传甚广的民间,这里被老百姓看作是西北戏曲的最高学府和艺术殿堂。

大型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正是从这里起根发苗,迎风绽放的。

秦腔源于陕西关中和甘肃,这一带古为秦地,故称秦腔,俗称乱弹、桄桄子。秦腔源于唐,形成于明,昌盛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眉户属曲牌体,又名曲子戏、清曲,是由陕西眉西、华县民间小调发展演变而成,是仅次于秦腔的陕西第二地方剧种。

早在延安时期,马健翎的《血泪仇》《穷人恨》等剧作,为投身中华民族革命斗争鼓与呼。建国后,黄俊耀的《梁秋燕》反映农村青年的新生活,风靡一时,乡间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美谈。新编历史剧《赵氏孤儿》、《游西湖》等剧目曾誉满京华,蜚声南国。新时期以来,《千古一帝》《杨贵妃》《西湖遗恨》《杏花村》《漂来的媳妇》《留下真情》等剧目脍炙人口,屡获国家级大奖,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民众立场是根本,作为戏曲艺术研究团体,他们遵循研究、改革、创新实验、示范演出的方针,不断推出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剧目,丰富着地方戏曲艺术宝库,延续并创造着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古老剧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演出《迟开的玫瑰》的青年实验团成立于1987年,阵容强大,艺术精湛,曾先后多次晋京献演并出访演出,得到海内外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迟开的玫瑰》,是戏曲研究院这个炉火纯青而新秀辈出的艺术殿堂在新世纪之初的一出精彩献演,是有真知灼见的艺术家们在现代多元文化撞击的舞台上一个独特的亮相,也把手中的艺术薪火又一次高高地举过头顶。

就像高高地擎着这枝红玫瑰。

一剧之本

端谁碗,受谁管,陈彦起初的动因是必须完成创作任务。写什么?他想到了过去住的院子,下水道常堵塞又没人管,由此想到人和社会一些基础的变异,有了一种忧患意识。于是故意找了一个老得快掉牙的故事,开始在旧瓶子里酿新酒。

1998年夏,陈彦带着他《迟开的玫瑰》剧作初稿进京求教。他对自己的新作是自信的,土特产,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但也难免有些惴惴不安。

文艺评论家康式昭是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他说他先睹为快,乍看之后,立刻产生了一种发现的喜悦,并情不自禁地在剧本末页写下了几句话:“此剧视角之新、内涵之深邃、精神核反应之大,为全国近年来现代戏创作之罕见,它对目前社会上比较混乱的利己主义、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具有反潮流意义。”

这特指的“反潮流”,是该剧最大价值之所在,也是问世以来遭遇的最多责难之所系。当时,有一种时尚风潮,其高论是远离革命、拒绝崇高、实现自我,甚至出自文艺界某些大人物及新潮评论家之口,充斥荧屏舞台的白领女人、别墅女人、暴发的女老板、甚至傍款爷的小蜜也成了引领社会价值的宠儿。不为这些扭曲的时髦所撼动,不被这些逆向的新潮所左右,坚守民族传统美德,保护心灵纯洁和做人本分,为此自甘被讥讽为保守、落伍,陈彦便是这样一个不合时宜、不识时务的“另类”,一枝刺玫瑰。

在京城的座谈会上,陈彦的《迟开的玫瑰》剧本初稿并不叫好,得到的赞成票只有寥寥几张。对这样一部注目城市平民心灵历程的作品,责难与质疑多于赞美诗。乔雪梅的牺牲值得吗?一个普通女工能和大学生比人生价值吗?家庭遭遇灾祸是社会和政府的事,放弃自我实现,不人道!如今的人讲实惠,谁还理睬那些奉献牺牲的高调?

回到西安,这位曾经成果斐然的年轻剧作家,在固执地琢磨剧情修订方案的同时,便是举步维艰的一阵阵叹息。这枝带刺的玫瑰,含苞待放。好在有戏曲研究院、文化厅、省领导和文艺界有识之士的呵护扶持,这出戏才得以成活。

艺术创作必须于通中求变,同时又要变而不失其通。陈彦始终对当下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保持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力,又深谙艺术生命在于不断创新的真谛,从《九岩风》《留下真情》《大树小树》到《迟开的玫瑰》,他追求变新的艺术创作之路,丰富、发展和超越自己。

历经八年,数易其稿,《迟》剧在艺术上不断趋于成熟。

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中,乔雪梅的崇高行为并未流于概念化的符号图解,而把笔触运转于一个普通人的真实情感世界。在剧作文本结构中,没有单纯描写乔雪梅的价值取向,而是分别描写了以温欣、许师傅、宫小花、乔雪梅为代表的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价值选择。

《迟》剧的开场,是一种明朗欢快的氛围,突如其来的灾祸使这一切戛然而止。剧作者巧妙地使用了这一情节核,亦可称为情节之母。结尾,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自我牺牲后,收获了他人的敬爱与如愿的情爱。其艺术表现手法,就像姗姗然绽放的玫瑰花瓣,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其中将七场戏镶嵌在七个生日之中,下水道气味的变化和“堵实了”的重复伴唱,不失为剧作的匠心独运。剧中有一个典型的细节是保护古宅民居事件,由乔雪梅积极带头搬迁修改为主动展开保护行为得以成功。这一细节的修订,加强了审美力度与厚重感。

陈忠实说,我看过陈彦三部戏,都是以当代生活为题材,多以城市里的普通人的种种心态为解剖对象,都有直抵观众灵魂的冲击力量。无论剧坛或者文坛,不少见某些标新立异乃至荒诞的形式,恰恰缺失了对生活的独立发现,甚至不惜瞎编臆造怪诞丑陋的情节细节,以掩饰思想的浅薄和苍白。陈彦的创作指向和追求,令我钦敬。

玫瑰,就一个红!

精兵强将

剧目上马,还是那个在剧本初稿时就慧眼识珠的康式昭,他举荐由著名导演谢平安执导该剧。

谢导读了剧本后,对乔雪梅这个人物形象的价值,说了几句大实话:“多一个乔雪梅,少了两个三陪女,少了一个杀人犯,值!”因贫穷而走上三陪是一些人血泪斑斑的现实生活,而失恋的弟弟正要去追杀那个“小广东”,这并非危言耸听。

导演谢平安和徐小强统率全局,在《迟开的玫瑰》舞台二度创作中,追求一种清明简洁的艺术风格,酿造一种亲切温馨的氛围。他们不刻意于浓墨重彩的描绘,只是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娓娓道来,自然而流畅,强化了这部戏的审美力。

最让观众抢眼的,自然是以李梅为首的演员队伍。

饰演一号人物的李梅,主工正、小旦,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居秦腔四大名旦之首。

饰演许师傅的李小锋,主工文武小生,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饰演姨妈的李娟,主工刀马旦、正旦,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秦腔四大名旦之一。

饰演温欣的郝卫,主工老生,表演艺术家。

陈魁,主工老生,表演艺术家。

任小蕾,主工正小旦,中国戏曲红梅大奖获得者。

张蓓,主工小花旦、刀马旦,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获得者。

李君梅,主工闺阁旦、正小旦,居秦腔四小名旦之首。

官小良,主工小生,秦腔百佳演员。

这么多鲜艳的梅花,能不让迟开的玫瑰光彩夺目吗?在舞台上,他们以精良的表演水平,塑造了既各有风采,又融合一体的艺术形象。在表演上追求艺术完整美,陕西戏曲研究院的这一优良传统,在《迟》剧的艺术特点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由李梅饰演乔雪梅,要演出19岁到36岁的距离,其实比演从青年到老年更难。李梅并不特别着力于外形的跳跃,她下功夫显示的是人物精神状态由青年气概到近于中年冷静历练的渐渐转换。李梅后半场戏中精光内敛,感情丰富却不外露,分寸上把握得恰到好处,光彩照人。

《迟开的玫瑰》是眉户戏,而演出此剧的青年剧团是秦腔、眉户和碗碗腔三种腔调全能演唱的剧团,这对于姊妹剧种音乐交流大有裨益。

《迟》剧作曲王激和谭建春,把板腔体的秦腔同联曲体的眉户两个剧种音乐的优长融会贯通,既浸透着眉户音乐优雅、委婉、细腻的本质属性,又容纳着秦腔音乐高亢、激越、大气的剧种特色,二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玫瑰,你就一个红!

落泪是金

春寒未尽的季节,玫瑰开了。1999年1月,大型眉户剧《迟开的玫瑰》首演成功。

《迟》剧走进高校,是在时任省委副书记范肖梅邀请大专院校书记和校长观摩演出后的新举措。从而,一部反映平民现实生活的地方戏征服了培育社会精英的高等学府。

这是人们事先没有想到的。以往不少人以为,传统戏曲尤其秦腔眉户,是演给普通市民和农民的,是演给中老年人的,或者是配合形势送票给官员们看的,现在的年轻人审美取向趋于现代娱乐文化,能买你的账?这枝昔日的爱之花,这束迟开的玫瑰合乎时令吗?

送你这朵玫瑰,朴素而高洁的爱之花,收下吧,年轻的朋友!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千多名师生的心随着剧情的起伏而激荡,许多人被剧情和剧中人的情操感动得热泪盈眶,剧场上不时可以听到师生们的唏嘘声。当全剧在雪梅的婚礼乐曲声中结束时,师生起立鼓掌,掌声延续了五分钟之久。同学们说,这比看美国大片还过瘾。

学生高俊一看完戏,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在东北的母亲打电话,母亲还以为有什么事,他说没有事,就想听听您的声音。他流着泪说:“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我的成长道路和上大学的不易。”

虚拟的魔鬼游戏,华美而空洞的片子,庸俗下作的搞笑逗乐,高大全的慷慨陈词,奸淫凶杀的猎奇,琐碎无聊的絮叨,在娱乐市场中屡见不鲜。让极具可塑性的年轻人从虚拟空间和喧嚣污秽的诱惑中,回到现实生活的严峻和温暖之中来,哪怕是触动了他的一丝心情,想听一声远方母亲的呼唤,也是艺术家们对世道人心的一点作为吧?

在西安交通大学宪梓堂前,离开演还有近一个小时,很少看戏的大学生已纷至沓来。几位女学生们说,我们从来没有看过眉户,听说戏太好了,想来看看。一传十,十传百,演出开始时,容纳1800多人的剧场,已经座无虚席,连剧场两侧也挤满了人。随着剧情的推进,大学生们被乔雪梅平凡而崇高的形象所感染,泪水模糊了他们的双眼,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据细心的记者统计,掌声竟达117次。

看完戏回到宿舍,同学们久久不能入睡,长时间沉浸在一种审美愉悦中。用同学们的话说,是好戏,崇高,我们为好戏鼓掌,我们为崇高鼓掌。什么样的戏为好戏?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让人激动,让人流泪,让人难以忘怀。靠什么达到这种境界?靠精神,崇高的精神。

鲁迅谈文学时有一句话说,文学是国民精神的火花,文学又引领国民精神的前进。文艺学硕士郑宁莉认为,《迟开的玫瑰》是一部不仅反映了国民精神的火花,而且是引领我们国民精神前进的优秀戏曲作品。

中文系副教授张蓉说:“当代大学生根本就不拒绝崇高、美好的东西,拒绝的只是那种为了宣传的、假大空的崇高,他们能被感化的是那种真正触动心灵神经的实实在在的崇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像《迟开的玫瑰》这样。”

在北京大学,到夜里10点钟,《迟开的玫瑰》落下帷幕,但台下仍观众不散,掌声不断。演员们再三谢幕,北大师生们却不走,他们要与《迟》剧的主创人员座谈,并推选出30名师生作为座谈代表,此举令剧组既感惊喜又觉意外。

博士生导师、社会心理学家、北大党委副书记王登峰说,作为知识分子,他是怀着一种抱愧的心理看完这部戏的。想想看,自己一路走过来,行程中曾经接受过多少像乔雪梅一样的人的扶持和帮助!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很多人只顾着往前走,却很少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自己曾有的经历。而这部戏令我们在浮躁中忽然变得心明如镜,心平气和,它张扬的正是人性上一种昂扬正气的东西。

在为西安翻译学院演出时,每场观众达6000余人。第一场演出后,校园便出现了许多标语:“看《迟开的玫瑰》,思考人生深层次哲理”“为《迟开的玫瑰》喝彩,向含辛茹苦的父母致敬”“学习乔雪梅的爱心、良知、责任感和崇高品德,做新世纪主人”。

9月27日晚,已在高校连演五十余场的《迟》剧,被解放军二炮工程学院请进了该校的大礼堂。拥挤在过道的学生一直站着看到演出结束,学生们都前呼后拥跑上台去与演员合影。

一位陕西籍学生在与李梅合影后,激动地说:“这个戏太棒了!李梅的表演太棒了!为我心中的偶像喝彩!”

12月17日晚饭后,贵州大学的师生们兴致勃勃地沿着花溪大道,来到位于北京路的影剧院,前来观看《迟开的玫瑰》,昨晚的首场演出已轰动贵阳全城。

一名喜欢戏曲的傣族女同学联系当地的滇剧黔剧说,滇剧细腻、欢快,黔剧婉转、质朴,而这次看到的眉户剧《迟开的玫瑰》在唱腔上融合了这两者的特色,同时又饱含一种苍劲质朴的西北地方特色,带给人一种淋漓率性而又典雅含蕴的审美享受,为此陶醉不已。

在校园巡演期间,先后有20多所大专院校的校刊为《迟》剧开辟了专版,引发了现代大学生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大讨论,被新闻媒体誉为“《迟开的玫瑰》现象”,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追求科技文明的一代学子,在从平民百姓的故事中汲取似乎久违了的人文关怀的思想甘霖。

玫瑰,你就一个红!

北上东行

1999年8月10日,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作为陕西唯一参加本届中国戏剧节的剧目,在沈阳中华剧场亮相,不少观众边看边流泪,激动地连连称赞“好戏”。

中国剧协副主席、戏剧评论家薛若琳看后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出不可多得的好戏!”

作曲家徐占海说,这出眉户剧非常感人,音乐运用了西洋乐器,很有气势,也特别美,有鲜明的特点,体现了西北丰富的音乐元素,配器细致、大气、抒情。

接着,国庆50周年晋京演出献礼,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让北京观众倾倒。

在连续两场演出中,座无虚席,连休息室的座椅也被观众全都搬到过道坐,有的竟站着看完戏,创政协礼堂有史以来观看人数两千多人的最高纪录。除了掌声和欢呼声外,整个剧场安静得落物有声。几个北京人看完戏,一走出剧场就议论说:“八十年代的《渴望》,九十年代的《迟开的玫瑰》!”

北京有一批戏剧学校的学员来看戏,据他们的老师说,这些人看戏爱挑毛病,但看了《迟》剧都说好。有一个广西人叫陈平,本想看一下就走,结果一屁股坐下去,一口气看完。回到宾馆还激动地写了一首顺口溜:“迟开的玫瑰浓浓情,催人泪下掌声鸣,平凡之人不平凡,甘将年华谱新音。”

常州,可以容纳两千多名观众的红星大剧院,为中国艺术节而装修一新。《迟开的玫瑰》离开场还有几十分钟,大厅里已经挤满了人,剧院一位工作人员讲,这样火爆的场面很少看到。一些远在苏州、无锡、扬州等地的陕西乡党也通过电话预订戏票,并赶来观看演出。虽为陕西地方戏,但《迟开的玫瑰》却并没有因为语言障碍而影响南方观众欣赏,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眼含热泪,掌声经久不息。

该剧第二次在红星大剧院演出,其场面仍然火爆,许多常州市民闻讯赶来时,戏票已全部卖完了。

一位在浙江打工的老陕叫胡连成,是常州市一家汽修厂老板,他说,美妙的乡音,把我带回到曾经生活了20多年的西部小院落,我想念那儿善良的乡亲。

之后,受陕西省人民政府委派,《迟开的玫瑰》应邀赴贵州演出,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和机关干部、大学生等各界代表前往观看,盛赞《迟》剧是一部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的时代力作,是给贵州人民带来的一份丰厚的礼物。在为大学代表举行的专场演出中,一场掌声多达105次。

2004年8月7日,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在杭州剧院擂响“西部文化东部行”的开场锣鼓。

离开演还有近一个小时,剧院门口就已经人头攒动,他们中有在杭州工作生活的陕西乡党,更多的是首次欣赏眉户的当地观众。观众们在字幕的帮助下,听得看得触景生情,毫不吝啬掌声和泪水。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是陕西人,从小听着秦腔长大,还带爱人在易俗社看过秦腔。看完《迟》剧,他说,这出戏思想性很强,写的虽是普通人,平常事,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它的震撼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揭示。你们的表演技艺精湛,演出阵容整齐,相信你们的演出,一定会受到浙江人民的欢迎,使东部人民深受教益。

剧作家胡小孩说,看《迟开的玫瑰》这个戏,我感受很深,就像吃甘蔗越吃越甜,越吃越有味,又像是喝绍兴黄酒,劲儿都在后头,这是非常难得的。现代戏不要跟风,搞所谓的大制作,常常只能是曲高和寡。

这天下午,陈彦院长带着手下的精兵强将从杭州赶到上海,将在美琪大戏院举行为期三天的演出。晚饭前,他们已经到美琪大戏院看过台了,晚饭后来不及休息一下,又开始排戏。陈彦院长感到,虽然两台大戏都是演了很多年的保留剧目,但正因为演得多了,演员难免有些油,也就是懈怠,所以才要抓紧时间重新进行排练。

排练结束已是深夜了,陈彦院长又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接着,又去剧场看舞美队装台。来沪三天演出的剧目都有不同,所以每天舞美队都要连夜翻台,十分辛苦。第二天上午演员们还要到剧场走台。

8月11日晚,千名上海观众观看了《迟开的玫瑰》。阔别四十余年,上海观众领略了新世纪陕西戏曲的风采。听惯吴侬软语的南方听众,被这一声声高腔的北方戏打动了。

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很坦率地讲,看了戏后我很受感动,在上海的舞台上,像这么精彩的现代戏很少看到。这个戏编得好,写得好,体现出陕西编剧人才的质量。剧本写得非常精致,戏剧冲突非常合乎逻辑,高潮迭起,戏中有戏,很多观众都掉了眼泪,大家非常认同剧本所体现的精神和价值。三朵“梅花”演得很流畅。我们认为该剧不愧为文华大奖得主,不愧为精品力作。上海的舞台是全国的舞台,全国有许多戏剧到上海来演出,但是,我们希望有更多像《迟开的玫瑰》这样的戏来上海,我也希望我们的沪剧能移植这部作品。

导演陈薪伊说,我一进剧场,看到人那么满,但又非常安静,还以为是组织的陕西老乡呢,但很快发现旁边坐的都是讲上海话的,鼓掌的也都是上海人,我很感动。美是永恒的,美是可以征服人的。

《梁祝》作曲、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说,《迟》剧的音乐很好听,符合青年的审美观,演员唱的很美,歌剧化,有激情。如果这样不断地发展,我相信,传统戏曲一定会赢得当代青年人的喜爱。五十年代我就经常看秦腔眉户,现在在电视上也看,很喜欢。这出戏的音乐有很多革命老区音乐的影子,听了不觉陌生,反而很亲切。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要有勇气经常到上海滩来,占领上海演出市场。

8月16日,《迟开的玫瑰》映红了秦淮河。当晚,南京紫金大剧院热闹异常,千余名观众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精彩的夜晚,江苏不少戏曲演员也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江苏演艺集团编剧张弘说,陕西是文化的绿洲,《迟》剧获得大奖当之无愧,让我对作者由衷的敬重。作家们现在很困惑,要赚钱,而陕西艺术家在大多数人迷茫徘徊时推出这样的戏,这种坚定打动了我。

一位江苏的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说:“陕西不愧是老大哥,江苏应该向你们学习。”

玫瑰,你就一个红!

专家如是说

刘厚生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戏剧专家,他说,我看过的戏难以数计,很难动情。看《迟开的玫瑰》时尽管很理性,还是被感动了,这个戏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普通知识青年的高尚情操,是一部很典型、有个性、有特点的戏。

姚欣曾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那天,他是陪台湾文化界的60多位朋友们来看戏的,他们中多数是文化学者,是博士、专家,都对这部戏反应强烈,是他没有想到的。台湾同胞对《迟》剧的赞赏和认同足以说明,炎黄子孙血脉相融,心灵相通,是乔雪梅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传统美德激起了海峡两岸人民内心的共鸣。

在曾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的剧作家戴英禄看来,《迟开的玫瑰》是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剧目,它像水盆显影一样,一点一点将最深刻、最打动人心的东西凸现出来,看着很有“后劲”。

曲润海,文化部艺术局原局长、剧作家,他评价道,《迟开的玫瑰》蕴涵的奉献和照亮别人的精神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也属于永恒的人类。试想,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人类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导演查明哲说,现代戏创作难,因为它是在众目睽睽下表现当前生活。剧作彰显出敢于大声疾呼的理想主义的勇气,是一部表现朴实与清新之美的生活诗篇。

刘杏林是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中国舞美学会副会长,他认为,《迟开的玫瑰》找到了民族文化遗产守成、创新的承载点,触及心灵深处的人性共鸣。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荣广润评价道,《迟》剧把社会的基本结构、普通人群在社会当中的作用、地位、力量表现得非常充分。

陈忠实撰文说,《迟》剧我看了两回,每一次都很自然地沉浸其中,每一次也都抑制不住热泪涌流,根本无法保持观赏者的纯粹娱乐或事不关己的理性状态。乔雪梅的精神取向和道德内涵,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自有文字以来就推崇着这种美德,是各个民族共通的一种不需语言沟通的东西。

贾平凹认为,从乔雪梅身上,你能感受到脊梁式的人物、支柱性精神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民族至关重要的作用。看《迟开的玫瑰》,让我联想到自己走过的路,我也像“大姐”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和心境,因此,我就落泪了。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秦天行说,《迟开的玫瑰》进高校,下基层,走南闯北,不仅给广大群众带去了高尚的艺术享受,也成为陕西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它深受欢迎的程度,也证明了品质优良的戏剧一定会被市场认可。

玫瑰,你就一个红!

观众说了算

传统秦腔戏,在民间庙会戏台上,会引得浑身尘土的老百姓万头攒动,台上小戏台,台下大戏台,戏中戏,戏外戏,常常构成了一起喜怒哀乐的巨大文化娱乐场。平民百姓常用戏里的道理教导后人,什么是仁义道德,什么是廉耻贵贱,什么是君子小人,什么是忠臣奸贼。《迟开的玫瑰》用它精良的戏剧品格,在多元的娱乐形式的竞争中,在无形的对台戏市场机制中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观众最多的一场,是在农村野外场地,有三四万人。

“戏太好了也让人操心。昨天四五万人聚在一起,把谁挤了、踏了,出了事就是不得了的大事,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没想到时装戏也这么好看,把人看得眼泪巴咂的。村上教师说,应该让娃们多看这样的戏,这比上多少堂课都管用。”这是在宝鸡陈仓演出时,全国劳模李黑记说的话。

《杨门女将》唱的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唐朝戏里是“生女当如杨玉环”。西北大学的观众姚敏杰说:“谁说女子不如男,生女当如乔雪梅。”

武警战士李小林当兵后,赶上西安护城河清淤,女朋友来看他,一堆泥人,分不清哪个是他,一气之下跟小伙子绝交,另攀高枝。《迟开的玫瑰》中乔雪梅对弟弟教育的话句句都像在说他自己。小林也有前去拼命的念头,但看罢戏后,心里的死结解开了。小林说:“这个戏比所有劝告的话都起作用,我感激它。”

来自农村的宁继荣,有三个姐姐,正是姐姐们的辛劳换取了他上大学的机会,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十一所工作。他说:“我感谢无数乔雪梅这样的姐姐,我祝福她们,同时我会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还有,一直在部队长大的女孩子王婷,是解放军四五一医院营房助理,并没有经过乔雪梅那样的艰难。她说:“《迟开的玫瑰》太好看了,催人泪下,这可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吧!”

《迟》剧在沪演出时,上海市科协干部郑健强看了一场戏,他完全被吸引住了。在上海看了不过瘾,他又特地乘了三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南京,抓紧机会又看了一场。

戏是演给谁看的?这是一个问题。

文化的腐败也在于“政绩”出庸官,不尊重艺术生产规律,假大空,劳民伤财,败坏良性循环的文化市场,教训还少吗?

爱心回报沃土,戏从生活中来并回归大地。观众说了算,高明的决策者顺乎民意,方才是戏剧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应该是艺术产品的游戏规则与文艺繁荣的标志。

玫瑰,你就一个红!

打造国家精品

在观看完《迟开的玫瑰》后,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中平心情很激动,他在接见演职人员的讲话中说,这部戏不愧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是弘扬主旋律的好作品,不愧是对青年学子和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他说,一是这部作品反映的是我们身边的事,是老百姓的事,是实实在在的事;二是李梅塑造了乔雪梅这样一位崇高的大姐形象,她勤劳、善良、忍耐,充满了爱心;三是传统不一定陈旧,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迟开的玫瑰》超百场纪念演出时,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观看并接见演职人员。他已经看过几场了,有几次都控制不住感动的泪水。他勉励剧组,要以“艺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打造艺术精品。

他讲道,这出戏通过一个寻常百姓的家常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以及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揭示出在当今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精神定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仍然是我们所追求的崇高境界,永远是一种奋发向上、凝聚社会的道德力量。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对该剧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也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现代戏创作能达到这样水平的不是很多,它引发了人们多重思考,非常不容易,它还把传统文化与物质遗产保护有机结合,没有人为拔高这个人物,一直朴朴实实的,非常真切感人,是一部精品力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几年前曾在西安观看过此剧,并给予高度评价。再度观看,仍然感动不已,他说:“这部戏修改得很好,艺术上更加成熟了,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好教材,一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好教材。”

《迟》剧上演以来,得到社会各界观众的好评,先后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金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2005年,《迟》剧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并滚动进入2005—2006年度初选剧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主要是选择和扶植能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代表中国舞台艺术最高水准的舞台艺术精品,以此带动全国艺术创作沿着良性轨道循环。这个宗旨本身就是对急功近利之风的一个扭转,也是对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的导向和引领。

《迟》剧从提名、初选到冲刺,经历了一个艰苦的锤炼过程,他们相信高峰就在前面,召唤着坚忍不拔的跋涉者。前年精品冲刺落榜时,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中平当即打来电话,要他们沉住气,他说落榜说明我们还有距离,还需要再努力,再精益求精,并安慰大家不要泄气。在向精品工程冲刺的舞台周围,从省领导到上级主管部门,他们都多次亲临剧组,观看演出并指导加工修改。省文化厅厅长秦天行,甚至为一句台词的修改,一天给陈彦院长发过六次信息。

2006年11月28日,特大喜讯从北京传来,《迟开的玫瑰》在“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一举夺魁,荣登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宝座,成为此次评选的最大赢家。

得知名列榜首的喜讯,袁纯清代省长和马中平部长打电话向剧组表示祝贺。《迟》剧实现了陕西在该项目中零的突破,被评选为2006影响陕西文化的十件大事之首,为陕西的和谐文化建设写下了新的辉煌。

玫瑰,你就一个红!

花开遍地

陈彦是陕南商洛镇安人,他的老家出花鼓戏,多年来被誉为戏剧之乡,他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山雀儿出脱成了凤凰,陈彦写了新戏,又当了院长,南鹏作为乡党、同行,看了《迟开的玫瑰》后真的被感动了。他索性连看五场,不禁萌发了学习排演此剧的念头,想以此为突破口,救活已经瘫痪了近十年的商州区剧团。

南鹏背水一战,先找财政支持,又从银行贷款,调动一拨人的激情,商州版的《迟》剧终于亮相舞台。一个只有数万人的小县城与关中相比,缺乏形成规模的戏迷群,一般的戏最多在县城只能演两三场。但《迟开的玫瑰》乍一上演,便轰动县城,连演八场。好几位角色艺术上还稚嫩,但剧中人那高尚的人性美唤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看到动情处,连大男人也是泪流满面。

商洛玫瑰,几年间开遍了商山洛水,观众达数十万人次。玫瑰有情,让商州剧团起死回生。

山西有个夏县蒲剧团,移植上演了《迟开的玫瑰》,在晋南演出上百场。一时间,前来包戏的人,都点的是《迟开的玫瑰》,戏价也从每场八百元上升到一千五至两千元,《迟》剧成了他们演出的压轴戏。剧团丰厚的经济效益,使凝聚力空前增强。在省移植剧目调演中,十多台奉调上演的移植剧目,唯夏县版的《迟》剧一举夺得演出、导演、音乐、表演等六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江苏省有个盐城淮剧团,将眉户剧《迟开的玫瑰》移植为《大姐你好》,基于原作艺术风格清新,人物个性鲜明,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演出近两百场,也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文化部向全国推荐的新时期十五部优秀剧目之一,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先后被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江苏等省市十余家剧团多个剧种移植,演出逾千场。

《迟开的玫瑰》自1988年创演以来,至今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及七十多所大专院校演出已近400场。从2006年4月开始,《迟》剧新一轮百场巡演正式启动,继宝鸡、铜川两地的演出之后,巡演活动已经在陕西省各地市及周边地区陆续展开。

2006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现代戏展演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入选全国展演的10台剧目之一奉调进京,大获成功。

是年夏秋之交,在央视陕西戏曲展播中,《迟》剧又一次让更多观众大饱眼福。

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迟》剧早已收回先期投资,赢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进入了演出市场的良性循环。这也昭示着,国家精品工程的高峰,必将有一株骄人的玫瑰绽放。

《迟开的玫瑰》在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一举夺魁,荣登十大精品剧目榜首,可谓众望所归。评审组专家说,《迟开的玫瑰》以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无瑕疵地呈现”在舞台之上,一语道出了广大观众的心声。

面对所谓“好戏不叫座”的怪圈,关于艺术与市场的冲突,《迟》剧给我们的启示是多元而深刻的。有句话说得好:《迟开的玫瑰》是“演”出来的精品。

十年磨一戏,花开香天地。你就一个红,玫瑰!

玫瑰,多好的名字!唱出你的立场,你的情感,你的真诚,把你的大爱寄予这朵玫瑰,献给普通劳动者,献给养育我们的默默无闻的泥土。

在文艺舞台的百花园里,这一枝俏丽的玫瑰,带给人们的是感动,是愉悦,更多的是诸种意义上的思考。它的出现,在校正着人们在多元文化市场中的娱乐价值观。这一枝玫瑰,是独特的,也是有普遍意味的。迟到,并不要紧,问题是它终于来到了,终于开放了。关不住的是春色,开不败的是人们追求美向往美的心灵之花。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把你玫瑰之梦,从悲喜交集寄予永远绽放的笑容。让人生的玫瑰馨香渗透大地,渗透你的肌体与灵魂,变成所有人活生生的平常的日子。

玫瑰,历久弥香。

《文艺报》2007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