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重组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4 廣東省政府停止墊付債務利息

粵企和南粵債權銀行的回應,一下子把廣東省政府逼到了牆角上。表面上看,廣東省政府似乎面臨着兩種選擇:要麼粵企和南粵申請清盤,要麼如數償還債權人的債權本息。但實際上,只有清盤一種選擇。因為現在如數償還債務本息對於廣東省來講是災難性的,絕對不能接受。即使接受也無法做到。道理很簡單:

一是廣東省政府宣佈重組粵海,已經墊付了近30億人民幣的利息和其他費用開支,聘請了一批顧問,花了大量顧問費,然後再一分不少地償還債務本息,這不是瞎折騰嗎?如果不是,為甚麼不在去年年底宣佈全面拯救粵海呢?因此,這樣做,對各方面都無法交待。

二是改革開放20年,廣東省是比其他省份得益多,經濟也發展快,但同時也面臨着因經濟發展過快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金融問題、產業結構問題、環境保護問題等等。現在廣東省政府要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推動全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沒有錢辦不到。在這種情況下拿出東深供水項目,債權銀行還說不夠,還要讓廣東省政府再掏18億美金的現金或資產,這怎麼能通得過呢?別說廣東省級財政現在真的沒有這份能力,即使有,怎麼能傾全省之財力去為一個已經宣佈重組的企業百分之百地清償債務呢?

三是在過去,廣東省像粵海這樣的“窗口”公司是以鎮為單位在海外設立的。如果廣東省政府把粵企和南粵的債都代還了,其他窗口公司的債豈不也要照此辦理。問題更大的是廣東省這樣做了,全國怎麼辦?都如此辦理受得了嗎?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這種做法引起的道德風險將後患無窮。像粵企、南粵這樣嚴重資不抵債的中資企業絕非僅此兩家。搞成這個樣子,當然有政府監管不力的問題,但主要的問題在於企業經營機制不適應海外經營環境的要求,以及銀行貸款時不是審查企業的經營狀況而是看企業背景。廣東省政府把粵企和南粵的欠債全背下來,等於讓這種狀況繼續維持下去。

因此,按照國際慣例重組粵海是繼廣信破產案之後改變這種狀態的又一個契機。不改變這種狀態,海外中資國有企業的改革就無從做起,海外中資國有企業就沒有發展前途。在這樣一個如此重大的原則問題上廣東省政府怎麼可能讓步呢?

1999年7月1日上午,廣東省政府重組粵海工作小組通知重組顧問,從今天起停止為粵海墊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