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0章 建筑商——工地
赵红梅的家位于泰楠市市中心的东方一号小区。小区不远处就是泰楠市美丽壮观的东方文化广场。广场中心矗立着净高12.26米、底座4.1米的毛主席雕像,巍然挺拔。
东方广场占地面积30000多平方米。广场的设计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现代之城”。花坛,喷泉,绿地,泰楠历史发展图谱浮雕,泰楠文化图腾石雕群等应有尽有。整个广场展现了泰楠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时尚的现代化气息。
广场南北长,东西短。呈南北走向的长方形。从南至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侧各九根汉白玉擎天柱。擎天柱上面是一条腾飞的巨龙,神圣而庄严。擎天柱上彩绘着一组组图腾文化浮雕。
石柱浮雕北面是梯级状的二口方形和一口圆形的音乐喷泉。夜幕降临时,喷泉便会在19:30准时开放,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灯光旖旎下的喷泉随着音乐节奏的高低而变换着不同的式样。音乐柔和时,色彩变换,水花四溅,犹如盛开的朵朵莲花;音乐高亢时,水柱升起,好似悬在空中的舞者,随风弄影。
鉴于位置优越,又属于学区房,东方一号院内官宦商贾云集,大咖名流簇拥。
王建军因为包工承建东方一号的部分工程。最后完工时,他从开发商未付足的款项里抵扣了两套房子。以现在的价格估算,房价翻了两番。
为了案子的尽快落实,不到六点,蒋政和山岚就赶到赵红梅所住的东方一号。按赵红梅的描述,俩人在地下停车场发现了王建军的车辆。神不知鬼不觉,蒋政便偷偷地在他车上安装了定位设备。
随后,蒋政把车停在出车口附近等待王建军出门。
停好车后,蒋政迅速跑到沿街商铺买了两份早餐,带到车上。他和山岚两个人在车上一边吃一边观察。
地下车库是两层的,停了不少的车辆。虽然是六点钟,但不时有车辆从车库驶出来。蒋政、山岚不敢怠慢,眼睛紧紧盯着车库出口,唯怕一时疏忽大意,王建军的车从身边溜走。
等待的过程是煎熬人的,时间显得漫长而滞钝。平时抽烟的蒋政,碍于山岚在车上,强忍着百爪挠心的烟瘾,好不容易挨到七点半。正待下车抽烟时,一眼瞥见王建军的车从车库里钻出来,一驳头,便驶向大路。
蒋政不敢怠慢,迅速发动车辆追了上去,并悄悄地尾随其后。
由于是上班高峰,王建军的车行驶的并不快。待走到黄河大道的一个红绿灯路口不远处时,车辆靠路边稍稍停顿了一下,接上路边站着的一个男人后,继续前行。
坐在副驾驶的山岚留心看了一眼导航地图,发现这条路是可以通向老君屯镇的路线。据赵红梅讲,王建军的工地就在老君屯。
“蒋政,导航显示车辆通向老君屯,那里有王建军的工地。老君屯离市区咋这么远!65公里呢!”
“哦?也不算远!比去石虎的老家近不少呢!呵呵…”蒋政安慰道。
“我看看,老君屯属于哪个县?”山岚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百度。
“老君屯属于宗天县,宗天县老君镇。蒋政,这条路车辆不少,盯人盯车的活由我来干,你就负责好好开车。注意安全!”
“好勒姐,咱也是部队千锤百炼的老司机了。你就放心吧。今天起得早,你要是困,就打个盹。你的安全我负责。”蒋政信誓旦旦拍着胸脯,一副成竹在胸的劲头。
虽说蒋政这样说,但是山岚却不敢睡。盯人跟人是两个人的事,一点不敢马虎。就这样,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眼睛始终不离目标。
出了市区,车辆都在逐渐加速。行驶了约半个小时,王建军又在宗天县城百货大楼公交站台旁边,接了两名年轻的女人上了车。
“他王建军这是去哪?怎么又接了两个女人。”
山岚好像在自言自语,又像是跟蒋政说话。
“不要着急,静观其变,小心跟着就是。”蒋政安慰山岚。
车辆又行驶了约二十分钟,蒋政远远看到一块路标牌,高高地立在马路边,上面写着三个字老君镇。
没想到,正逢老君镇大集。商贩摊位摆在大路两侧,占道经营,造成交通堵塞。行人,自行车,人力车,三轮车,汽车呜呜泱泱的。人声,喇叭声,小贩叫卖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
“摆摊,怎么摆到大路上了?也没人管管?”山岚抱怨道。
“农村乡镇大都就是这样,约定俗成的。每逢大集,堵的那是人山人海。”
“哎呀,包子,油条这么多小吃摊的也都摆在路边呀!你看灰尘这么大,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吃的津津有味呢!”山岚惊讶地问。
“这有啥?你没在农村待过,这还是好的呢!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哈哈哈…”
“唉!无语。”
看到烧鸡、酱牛肉等熟食的也都是露天摆放着卖,看到车来车往扬起的灰尘,山岚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道:
“这里的政府,这里的领导肯定不称职。也不为百姓想一想。像这样的情况,早就该画出一片地方,规整规整了。影响了交通不说,还影响了人的健康。”
“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穷,经济不发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经济发展了,我想,将来这里一定会改观。”
蒋政从农村长大的,他了解农村的状况,他了解乡镇的发展。
庆幸的是行人有了躲避车辆的意识,不到二十分钟车辆就通过了熙熙攘攘的集市,要是在前几年,一个大集不堵上一个来小时,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穿过集市后,前行了大约一公里,王建军的车辆向右拐向一条窄窄的柏油小路。顺着车辆看去,前方不远处几座塔吊在不停的运转,有几栋楼房正在紧张地施工。
“前面应该就是王建军的工地吧?像是在建的住宅小区。”山岚疑道。
“有可能,再往前没有工地了。”
果不其然,正如山岚猜测的那样,眼见王建军驶进了工地的大门。
蒋政未做停留,车驶过工地大门口时,看到门口挂着一副老君镇“新农村建设综合楼指挥部”的牌子。蒋政把车停在离工地门口不远的地方,告诉山岚在车上等待,自己下车到工地探探情况,看个究竟。
工地大门右侧立着大型喷绘广告,上面写着工地项目的简介。上面详细介绍项目是老君镇附近的几个村庄拆迁的住宅楼。
工地门口临时搭建的一间小屋,权做工地的传达室。门里面坐着一位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的老人,蒋政走过去搭讪。
“大爷,忙呢!”蒋政说着,递过去一支烟。
“哎!小伙子,你找谁?”老人接过去烟问。
“不找谁,这不,看到这里盖房子,来问问啥时候交工,想在这里买套房结婚用。”
“那得明年五一才能完工。你不是回迁的?”
“不是,不是,我要是回迁户,就不用买房了。呵呵…这不,家里介绍个对象,她家里不愿意住在老家,非得要求到镇里买房才能结婚,唉!没办法。”蒋政有板有眼的说道。
“孩子,你说说现在社会流行的啥,结婚还得到城里买房,老家的房子不也是挺好的吗?住老家的房子就不能生个一男半女的?为了给孩子买房子,你看把老人都累成啥样了,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的挣钱攒钱。唉!一言难尽啊,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嘛!”
“就是啊!不买房媳妇就不嫁,娶不到家里呀!”
蒋政了解农村的现状,这也是他经历过的,当兵期间,老家媒婆给他介绍了对象,对象父母开始也要求在县城买房子,考虑到经济困难,蒋政父母只能答应在老家盖一座新房。来回拉锯几次,差一点婚事告吹,还好蒋政的对象劝阻了他的父母做出了让步,俩人才结成婚。
“大爷,那几个村子拆了,都搬这里来呀?”
“嗯嗯,老农民有啥办法,政府强制搬迁,说什么镇里建开发区,招商引资啥的。唉!你说说,政府开发就一句话,你让农民干啥去,犁子、耙的,农具放哪里?拖拉机,喷灌机放哪里?唉!”
大爷深深吸了一口烟叹息道。
“大爷,我认为得相信政府,你看以前你们这一辈哪个不经历过挨饿受冻呀,现在是家家吃的饱,穿的暖,多好呀!我想,您老人家也肯定过过苦日子,比较一下,现在不是很好了吗,白馒头,肉片子谁家都不缺了吧,不像以前,一年吃上一次肉就不错了,是不是,大爷?”
蒋政说的是实话,老一辈的人,哪一个没有经历过困苦的日子。
“大爷,我进去看看,看看盖的怎么样,到时候买上一套。”
蒋政觉得有必要进去观察一下,于是跟看门大爷打声招呼进去了。
“好嘞,孩子。小心点啊,别被落下砖头砸着!来,给你一顶安全帽戴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