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能帮你戒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越南的“吊诡”事实:心理预测的自我验证

顺便说一下海洛因。

越南战争时,华盛顿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和教授李·奈尔肯·罗宾斯女士进行了一次大型的麻醉剂消费研究,从中得出了美国士兵们对麻醉剂上瘾的结论。

在越南战争进行期间,麻醉剂在美国士兵中大肆传播。1970年到1971年,在驻扎越南的士兵中,34%的人都会吸食海洛因,这是一种高浓度提纯版的鸦片,而不论是海洛因还是鸦片在越南都很便宜,也很容易买到。

在罗宾斯的研究中有一个让人惊喜的发现:在越南吸食海洛因或类似毒品而上瘾的士兵中(1),回到美国后仍然对毒品有依赖的人员明显减少,只占5%。这些人仍有毒瘾主要是因为除海洛因等毒品外同时还摄入其他药物,比如巴比妥类药物或安非他明,而且多数是在参加越战之前就已经开始服用了。其余95%的人回来之后,身体在短期内出现了较强的戒断症状,但等这一段时间过去,之前产生的对毒品的依赖就没有了,不用采取专门措施,戒毒戒得非常简单。

罗宾斯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海洛因的成瘾性并没有人们普遍认为的那么强。完成调查研究20年后,她为了检验专业期刊《Addiction》中一篇科学文章的时效性,再一次进行了调研,并得出了与20年前一样的结论。她将海洛因的成瘾性比作“心理预测的自我验证”(Self-Fufilling Prophecy),即人会给自己预测一个结论,之后因这个心理预设而自甘堕落,于是这个预测最后成真。换句话说,只有那些认为自己会长期依赖药物的人才会成瘾,没有这种心理预设就不会。当年那些士兵很有可能把使用药物当作战争中的经历,回到美国后,生活环境和在越南时完全不同,他们习惯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和环境下使用药物,回家后就没有这种要用药物的情况和环境了,所以大部分人不怎么费力就戒掉了毒瘾。

很明显,形成对药物的依赖需要更多身体素质方面的前提,而不仅是某一种影响大脑多巴胺水平的物质。如今这种观点再一次赢得了现代科学家们的关注和肯定。

哪怕是像海洛因或鸦片这种“经典”的毒品都没有强大到一定让人成瘾,香烟又怎么能让世界范围内的人们都上瘾呢?

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它确实不能。


(1) 根据突然停用后出现的戒断症状和测量药物使用频率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