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姨妈莲莲
外公家虽不如祖父家底子深厚,却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两任夫人生了七个孩子。年龄最长的是北京大姨妈。听母亲说,那时候家里条件好,北京大姨妈洗澡是用牛奶洗的。我私下认为母亲的形容有夸张之嫌,或者她小时候的记忆并不十分清晰,因而演化成另外一种影像。试想,用整桶牛奶洗澡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就算是婴儿,也未必会奢侈到这个程度吧?在浴桶中加入牛奶以期达到某种效果,比如嫩肤,比如美白,那倒是有可能的。但我的母亲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我一般不会去质疑她,听听也就罢了。
我的外婆,头胎也是个女儿,就是我母亲。外婆后来死于糖尿病,我仍然记得她一个人坐在华梧巷院子里的板凳上,弓着背,在清冷的阳光下剥毛豆、川豆、板栗……后来人越来越瘦。外婆也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只可惜命运不济,因而半辈子一直郁郁寡欢。想当年,她可是南开大学的首批女大学生,样样拔尖不落于人后,又倔强又高冷,加上眉目宜人,当年刘海粟先生的恩师,抬了红花大轿来宿舍前求婚,被她拿一张与女扮男装室友的合照矜持地拒绝了。教授心碎而去。之后外婆生了一场大病,回到故乡临海,匆匆嫁人。一次错过就是一辈子,从此不见,却未必不怀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外公,也是一个感情上的牺牲者。
再说我的姨妈。小姨妈叫莲莲,惭愧,我连她的全名都不知道。实际情况是,她有没有名字都是个问题!小姨妈是外婆的最后一个孩子,她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破败了。据说,当时一个咸鸭蛋要切成四等分后再对半切开,全家人每人一份八分之一的咸鸭蛋,算是一餐。所以小姨妈莲莲出生后,家里已经负担不起了。莲莲被送到一个乡下人家里寄养。刚开始送时,外婆是很心疼的,曾经送了又抱回来,多次反复。但人就是这样,不住在一起久了,渐渐地伤疤也会愈合,渐渐地也就习惯和接受现实了。那时候乡下人家里是很穷的,凭什么来收养人家的女儿呢?人家养了是打算长大以后让她当媳妇的。当媳妇也不是说白养着,还得干农活,创造效益。所以莲莲小时候是很苦很苦的。
莲莲唯一能掏心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有时她到城里来,除了例行拜访一下家里的长辈,主要就是来看下姐姐。每次来都担一箩她自己种的并精心挑选的番薯、芋头、青菜,等等。但我小时候特别顽皮,见她睡在我家床上,就把手伸进床栏里去揪她的头发,不让她睡,直到我母亲过来大声地呵斥我。
因为莲莲长得不好看,我小时候心里有点担心。我们家人的基因,遗传外婆比较多,长得都不难看,但莲莲偏偏完全继承了外公的基因,长着一张鞋拔子脸,还有发型,土得掉渣。碰巧我的小姨父长得也不好看,小时候我觉得他就是雷震子,每次见他来都吓得要命。所以,陪着莲莲进城来我家时,他总是自觉地站到外面去,默默地抽旱烟,免得吓着了孩子。
上天不会把最好的都给一个人,也不会把最坏的都给一个人。莲莲遇上这么倒霉的命运,居然也有一个好的方面,那就是婆家对她挺好。她会干活能吃苦,对家庭一心一意,从来不抱怨,活得似乎比我们都还开心。就算讲到家里很困难无米下锅的囧事,也是就事论事。从来不会借此向别人借钱,连暗示都没有。穷到没饭吃要饿死了,她会去刨草根,而不会开口借钱,因为她觉得大家都很困难,就这么一个简单善良的想法。
长大后,一年特别是寒暑假期里,我也会被母亲送到乡下去“体验生活”。莲莲每天进进出出地干活不歇息,像个劳动机器。我很懒,从来不帮她干农活,莲莲把我当公主一样侍奉着,生怕我有一点儿不满意。我看到小姨父还是怕,这种“怕”,直到工作后才消除,才明白他是一个多么老实简单的农民,不善言辞,所以才总是沉默着。其实,每次我来的时候,他们心里都高兴得不得了,觉得我很给他们面子。
上一次回老家碰到莲莲,是去年秋天的事了。一天我在街上闲逛,碰巧看到她在买衣服。莲莲比以前好看了,身材圆润了些,因此鞋拔子脸也不十分明显了。我见她在几件款式之间纠结不已,就全买了送给她。她感动得不得了,嘱咐我们一定要去乡下,说有新鲜瓜果蔬菜可以摘。第二天,我们组了个团去她家。那时她已翻新了房子,儿女们都出去住了,她说夫妻俩住着三层的楼房也太寂寞,因此腾出了一半给村里做邮政局用。房子周围一片绿意,后面是大片的田地,种满了各种蔬菜,我们在那里摘了一下午的菜,装了几麻袋,够吃几个星期,莲莲一点都不介意,自己种的菜有人欣赏反而高兴得什么似的。小姨父仍然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但话却多了起来,表达也十分流利顺畅,跟以前判若两人,特别是讲起自己的孙辈们更是眉飞色舞。那一刻我突然羡慕起他们来了。
我曾经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亿万富翁得了抑郁症再也快乐不起来,十分痛苦,就决定到乡下去透透气。他开着豪车来到乡下,停在一个小山坡边,碰巧坡上飞驰而下一辆破马车,车上坐着一对极丑的农夫农妇。两人蓬头垢面,男人在前面赶马车,女人坐在车里,马车下坡了,颠簸得随时都要散架,但车上的两人放肆地大笑着,享受这短暂下坡路带来的极速和颠簸,仿佛这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似的。我觉得这两人像极了莲莲和小姨父。
我们的快乐和痛苦都是相对的。没有经历过极致的痛,就不会体验到极致的快乐。人生中,一切的等待都会变得值得,它或成为你的经历,或成为你的收获。我真为那些先苦后甜的人们感到幸福。
20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