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妇科病的外治法
第一节 月经过多
月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而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者,称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一般认为女性正常月经量以20~60毫升为适宜,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月经过多是妇科常见病,可见于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由于子宫肌瘤、生殖器炎症、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常与周期、经期异常同时发生,如先期量多、后期量多、经期延长合并月经过多等。月经过多会对女性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出血量多者在短时间内可因大量失血而出现失血性贫血症状,如头晕、心悸、气短、乏力等;若患者持续长时间处于贫血状态,可能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液供应缺乏,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与健康。因此,出现本病时应重视,并及时给予治疗,避免疾病加重造成进一步危害。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配合适当的外治法收效更佳。
1.穴位贴敷
(1)处方一
方药: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硫黄25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出血期和非出血期本方均可使用。
方解:党参、白术健脾补中益气;炙甘草健脾和胃;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硫黄补火助阳。全方合用可补益脾肾阳虚,用治脾肾阳气虚所致月经过多之证。
(2)处方二
方药: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白芍10克,山药10克,续断10克,炒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甘草5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出血期和非出血期本方均可使用。
方解:方中黄芩、黄柏、生地黄清热凉血;熟地黄、白芍养血敛阴;山药、续断补肾固冲;炒地榆、槐花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效。宜用治血热之月经过多。
(3)处方三
方药: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5克,红花5克,三七5克,茜草5克。
操作:上药共研为细末。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适量填脐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非经期本方可使用,经期出血量多不宜使用。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活血养血调经;熟地黄、白芍补血养阴以安血室;三七、茜草活血祛瘀,用以增强祛瘀止血之效。瘀去则冲任通畅,自能血循常道。本方善治血瘀所致的月经过多。
2.针灸
取穴:中极、关元、石门、三阴交、足三里、隐白。
配穴:气虚型加脾俞、肝肾、肾俞;脾气虚型加气海;肾气虚型加命门、百会、复溜;肾阴虚型加然谷、阴谷;血瘀型加地机、气冲、冲门;血热型加水泉、大敦、太冲。
操作:隐白穴需重灸30分钟,其余均为浅刺。
方解:隐白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具有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之功,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要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隐白配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石门为三焦募穴,可募集三焦经气血;关元为足三阴、任脉之会,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之功;中极为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石门配三阴交、关元、中极可治月经过多。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补虚强壮之功。
3.耳针
取穴:子宫、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
操作:选准耳穴后,找出最敏感点,耳郭皮肤常规消毒,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次,每次10分钟,以微感疼痛为度。每隔3天换贴一次,15天为一疗程。
方解:子宫能疏通经络,祛瘀止血,主治妇科疾病;皮质下、内分泌可调节机体功能,调经止血;肝能调畅气机,藏血生血;肾、脾可健脾益肾,补先后天之本,摄血生血。
4.灸法
处方:隐白、大敦、三阴交、关元、百会、血海、石门。
操作:每次选2~4穴,用艾条隔姜灸,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或5~7壮,使局部微红,不发泡。每日或隔日1次,20日为一疗程。
方解:隐白有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之功,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要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隐白配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大敦疏肝理气、调经和营;百会升阳固脱;石门为三焦募穴,可募集三焦经气血;关元为足三阴、任脉之会,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之功;血海补血养血,引血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