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家长手册:欢迎来到五年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回家先不写作业才是对的

每天的家庭作业,不是提笔就写,而是应该先“反刍”新课。

前两天,董子涵妈妈和他班主任聊天:“孩子很勤快,每次我下班回家功课全做完了。然而,我要是盯着检查一遍呢,对不起,错误一大堆。返工很麻烦,孩子依旧睡得晚。”什么原因?问题可能就出在“孩子很勤快”这五个字上——孩子回到家,不复习,不把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在心里反刍一遍,拿起笔来就赶作业,多半会错误百出。这就像拿着钝镰刀割草,不仅效率差,还容易割到手指。

磨刀不误割草工。这句话,说的就是在写作业前,一定要先复习一下今天老师教的内容,这一习惯,至少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用:

第一,让孩子心定下来,排除干扰,逐渐进入做功课的状态。

回到课本与笔记上,进行复习,就是一个收心的过程。尤其对一部分性格外向、浮躁的孩子,这一收心的过程尤其重要。它“强迫”孩子凝聚心神,把今天学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这样做就是对孩子浮躁个性的一种有力修正。

第二,让孩子回到一课之本上,把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搞清楚。

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是刷题最多的孩子。为什么有一些孩子能够举一反三,有些孩子却连举三反一都做不到呢?因为这里面拼的可不是多做几道题,而是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搞清楚了,当然事半功倍;没搞清,各种返工订正马上接踵而来。

第三,“反刍”当天学的新课,也是一个给新知识“归位”的过程。

如果把我们日积月累学到的知识具象成一个像图书馆那样的知识库,那么新来的这些知识应该放到哪个位置存储?和哪些既有知识有关联?它的源知识从哪里来?又会延展到哪些地方去?反刍新课,培养了孩子在知识结构上的全局观,未来越到综合复习,他的优势越明显。

每天都一个猛子扎进作业里,只顾埋头解题,从不总结分析,孩子的学习就会成为一个量的积累,缺乏质的提升。他做过的题都会,稍微一换“马甲”就不会。这种孩子学得就很苦,原因就是他只知公式、原理的结果,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全局观。打个比方,这孩子就像打鱼人,手上只有一张张簸箕大的网,捞些小鱼小虾还可以,捞大鱼就没门。他只有好好介入做功课前的复习,回到根源上,编织起一张超大渔网——毫无缺漏的知识体系,他才能捕获大鱼。那些很少被综合大题难倒的孩子,往往是事先做了这样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