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太初四年是大汉帝国由盛转衰的一年。贰师将军李广利,是皇帝的宠姬李夫人的哥哥,他于太初元年(前104)第一次率领大军远征大宛(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其兵力为“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其目的则是大宛国的善马。皇帝原本以为这一战必定可以轻易拿下,因为之前有人跟他说“以汉兵三千人,强弩射之,即尽虏破宛矣”。哪里想到贰师将军李广利是个大草包,他的军队千辛万苦走到大宛东境的郁成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根城)时,已经只剩数千人,而且还都是又饥又疲,李广利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攻城,结果大败。这时连李广利也知道事情不好办了,他对手下王恢和李哆说:“连郁成都攻不下,更不用说大宛国的王都了。”于是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敦煌去。带出去数万人,回到敦煌的仅剩十之一二。皇帝听说贰师将军大败,大怒,让使者到玉门关去阻拦,不让李广利入关,还说谁敢入关就杀谁。李广利没有办法,只好留在敦煌。到这一年的夏天,皇帝下定了决心要再次攻打大宛,他先是查办了反对讨伐大宛的公卿大臣,随后派出军队计六万人(负载私人装备的随从未算在内),牛十万头,马三万余匹,驴、骡、骆驼亦有好几万头,携带粮食、兵器、弓弩前去攻打大宛。因为大宛王城内没有水井,再征发水工以引开王城水源,又征发边防戍军十八万人到酒泉、张掖以北以拱卫酒泉,并征发全国的七种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去转运粮食。这一次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理由再失败了,到太初四年,终于大胜凯旋,带回大宛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三千余匹,而李广利亦得封为海西侯。
这一年改元为天汉元年,到天汉二年(前99)而李陵案起。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颇有乃祖之风,善于骑射且爱护士卒。长大以后,先是做了建章监(建章卫尉的属官,统率羽林骑。卫青未显时,也曾任建章监),后来汉武帝因为他是李广的孙子,便给了他八百骑兵,他率这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没有遇到敌人,安全地返回了,因此得拜为骑都尉(秩二千石),率领五千荆楚勇士,教射于酒泉、张掖。天汉二年秋,那个大草包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到祁连天山(在今甘肃张掖西南)去与匈奴右贤王作战,而使李陵率五千士卒出居延(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内)北,深入匈奴千余里以分匈奴兵。李陵大概走了三十天,到达浚稽山(蒙古国图拉河与鄂尔浑河之间)宿营,约定的日期已到,就率军往回走,却被匈奴单于以八万骑包围。李陵手下只有五千步卒,只能且战且退,连续与匈奴人打了八天,终于退到距离居延城仅有百余里的地方,这时却被匈奴人阻挡了道路,粮食、武器都已耗尽,而救兵又迟迟不至,李陵没有办法,只好投降。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京师长安,皇帝大怒,正好这时贰师将军李广利也大败而回,一帮子阿谀奉承之徒,都知道李广利是皇帝宠姬的哥哥,因此都略过不管,只是一股劲地大骂李陵。司马迁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以为李陵率五千步卒,深入王庭,伤敌万余,虽不得已而降敌,但功过已可相抵。且李陵忠心耿耿,虽身陷敌境,但只要有机会,必定会奋起以报汉。他把自己的想法对皇帝说了,汉武帝也觉得有理,于是派因杅将军公孙敖(此人是卫青的发小)率军深入匈奴以迎李陵。公孙敖在边境上待了有一年多,大约是待得实在不耐烦了,便借俘虏之口说“李陵教单于兵以备汉”,皇帝大怒,族灭了李陵一家,而司马迁也被株连,被判“诬罔”之罪,这罪是死罪。汉朝有赎死的法律,只要皇帝允许,可以入钱五十万以赎死,如果没有钱,也可以腐刑赎死。而司马迁不过是个秩六百石的太史令,拿不出五十万钱,朋友们这时也避之唯恐不及。他告贷无门,原本想一死了之,却又想到《史记》还没有写成,父亲的嘱托尚未完成,况且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也不是大丈夫的作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接受了腐刑赎死的办法。
汉武帝其实也不是真想要司马迁的命,他若真想要谁的命,那不管你有多少钱,也不管你有多少生殖器,都没有办法逃得脱。终武帝之世,士大夫犯死罪而得以腐刑赎死者只有两人,司马迁是其中之一。汉武帝可能只是想用腐刑折辱司马迁而已,这一点从他将受了腐刑的司马迁任命为中书令(武帝以宦官为中书谒者,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文书档案,中书令为中书谒者的主官)也可以看出来,他仍然欣赏司马迁的才能,他只是想用腐刑来磨去司马迁的桀骜不驯,让司马迁乖乖听话。然而腐刑割去的却只是司马迁肉体上的势,他的思想反倒因此而变得更为桀骜不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