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学术(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粤方言中的饮茶用语

粤方言饮茶用语自饮茶的产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从最早出现的“一厘馆”“二厘馆”等饮茶处所用语,发展到与饮食有关的许多用语,饮茶用语已经非常普遍。饮茶文化深深烙在每一个广东人民的心中。饮茶对广东人来说非常重要,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粤方言中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一套饮茶文化用语。我们主要从饮茶处所、茶水、茶点等方面探究饮茶用语,以发现粤方言饮茶用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一)饮茶处所用语

饮茶处所用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二厘馆、茶居、茶楼,这三个表示饮茶处所的用语在粤方言中曾被广泛使用。

1.二厘馆

广州的饮茶之风可以追溯到南越王时期,但是广州最早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茶楼却是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二厘馆”便是早期的饮茶处所。“二厘馆”是“在清代后期广州市场出现的一种廉价茶馆,因茶资只收二厘钱而得名”李秀松:《广州又见“二厘馆”》,《商业经济文荟》1994年第4期,第52页。。早期的“二厘馆”十分简陋,仅仅提供几张四方桌和几条长凳子,所售的也不过是芋头糕之类的点心,价格相当低廉。“二厘馆”的特色主要有两点:一是选址多在鱼栏、码头、街市等穷苦大众的聚集地,其目的是服务和方便下层人民,因此提供的食物并不讲究,价格低廉;二是“二厘馆”多是简陋平房等一类建筑,不追求装饰,有些甚至用竹木搭建起屋身,盖以树皮作顶,里面再摆放上几张简单的桌凳,这就是茶楼的萌芽。余欢:《广州传统茶楼建筑文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第12-16页。

由此可以看出,“二厘馆”作为最早的饮茶处所,功能十分单一,仅为食客提供一个落脚之处。其所提供的食物和服务亦不大讲究,以充饥为主要目的,与现代茶楼的休闲、社交功能相去甚远。因此,“二厘馆”这个名词,恰恰体现了早期茶楼廉价、简陋的特点,此时期的饮茶文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2.茶居

在清朝后期,随着广州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展,商贾阶层崛起。商贾的经济实力有了大幅的提升,这就促使他们不再单纯追求果腹,而是有了精神享受等方面的追求,“二厘馆”这种低矮简陋、茶质普通、茶点廉价的处所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了迎合商贾阶层的消费需求,这时候出现了一些以“居”命名的茶楼,如著名的陶陶居、陆羽居、怡香居等。广府人把这些带有“居”的茶楼统称为“茶居”莫露:《广府方言与茶文化》,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15页。,用以区别、取代原来的“二厘馆”。

与“二厘馆”相比,这些茶居装饰富丽堂皇,环境典雅清幽,提供精美丰富的茶饮与茶点。在建筑方面,不同于单层的“二厘馆”,茶居开始形成了两层结构,装修也更为注重。在饮茶方面也开始有所讲究,出现“一盅两件”这样的饮茶方式。光绪中期的一些比较有名的茶居,如“一品陛”等已经有了“一盅两件”这种饮茶方式。“一盅”指的就是一人一盅茶,而“两件”指的是一盅茶搭配两件茶点。时至今天,“一盅两件”仍然是许多老广州人饮茶时必点的东西。

“茶居”中的“居”,并非“居住”意义,应该解释为处所,指停留、休息的地方。李秀松《茶楼絮语》认为“居是居住,但这里解作停留,与‘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意同”李秀松:《广州又见“三厘馆”》,《商业经济文荟》1994年第4期,第57页。。从“茶居”一词,我们可以看出饮茶处所无论在规模还是功能上,都比“二厘馆”更胜一筹,从中也折射出广府人饮茶心理的变化,饮茶开始受到广府人的重视。

3.茶楼

随着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饮茶处所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这种消费的内需推动下,出现了更加高大气派的饮茶处所,那就是茶楼。在光绪中期,部分精明商人看到了广州地区饮茶风气背后的巨大商机,纷纷选取环境优美的商业繁荣区作为茶楼的地址。这些茶楼一开始是由佛山七堡乡人投资兴建的,比如光绪中期的金华、利南、祥珍、其昌等著名茶楼就是由七堡乡人经营而出名的。蒋建国:《晚清广州茶楼消费的社会话语》,《大经贸》2004年第5期,第92-94页。现在普遍认为当时位于广州的商业中心十三行里的“三元楼”是第一座在广州出现的茶楼,此后怡香楼、品南楼、莲香楼相继诞生。

茶楼的出现,既能反映当时广州商业经济的繁荣,同时也折射出广府人饮茶文化心理的进一步变化。从最初的“二厘馆”,到茶楼的频繁出现,饮茶处所名字的变迁,可以看出饮茶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时至今天,茶楼已经成为饮茶文化的处所象征。

(二)饮茶食物用语

饮茶用语是一种饮食文化,与人们的饮食密切相关。在饮茶过程中,少不了喝茶水和吃点心,所以饮茶用语主要有茶水、茶点方面的用语。

1.茶水用语

广府人饮茶,讲究“一盅两件”,即茶一盅,点心两件。广府人对茶的要求虽然没有潮州功夫茶那么严格,茶叶也大多是乌龙、普洱、铁观音、龙井等市面上常见的茶,但是广府人对于饮茶的茶水却有不少独特的讲究,从茶水方面的用语可以窥得一二。

茶水用语主要有冲茶、焗茶、斟茶、揭盖、水滚茶靓、酒满茶半等。该类茶水用语在粤方言中经常使用。例如:

(1)冲茶:用开水泡茶。

(2)焗茶:沏茶。

“冲茶”和“焗茶”都是粤语中对于泡茶、沏茶的说法。“冲”,从水中声,《说文解字》:“冲,涌摇也。”“冲”本义为冲洗、冲刷、冲凉,“冲茶”中的“冲”,取其引申义“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焗”,从火局声,《广州方言词典》解释为:“微火焖煮或开水泡,不使透气。”李荣主编,白宛如编纂:《广州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05页。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冲茶”已经逐渐被“泡茶”“沏茶”所取代,但是粤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冲茶”这种说法。而“焗”是一个方言词汇,“焗茶”可以看作是粤方言中特有的饮茶文化用语,例如:唔该帮我焗壶茶(请你帮我泡一壶茶)。

(3)斟茶:倒茶。

斟,《说文解字》:“勺也。从斗甚声。”《广雅》:“斟,酌也。”“斟”有“用壶倒酒或茶水”之意。粤方言保留了该义项,一直沿用“斟茶”至今。在广东饮茶,大家不说“倒茶”,而是说“斟茶”,这也是粤方言保留古语词的一个用例。

(4)揭盖:掀起茶盖。

“揭盖”是广府饮茶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当茶壶里面的茶水喝光了,不需要客人吆喝服务员倒水,只需要把壶盖掀起,架在壶口和壶把间,服务员便会心领神会地往茶壶倒入滚烫的开水。王思维:《早茶民俗的嬗变与广府文化的传承》,《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71-75页。揭盖据说与清朝的一桩茶楼纠纷有关,自此揭盖续茶便成为广府饮茶文化的独特习俗。

(5)水滚茶靓、酒满茶半。

“水滚茶靓”体现了广府人对饮茶的讲究。“滚”有“水煮开,沸腾”之意,在粤方言中指的是“水开了”。因此,粤方言会把“开水”称为“滚水”。广府人认为水的温度越高,冲出来的茶色就越是清透,茶也更加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因为广府人讲究“水滚茶靓”,受此限制,给人斟茶时,讲究“酒满茶半”。由于水温高,如果倒茶时太满,会造成茶杯杯壁过热,导致饮用不便,这在广府人看来是一种不敬的行为,因此又衍生了一句俗话:“酒多敬人,茶多欺人。”

2.茶点用语

广州的饮茶,除消遣之外,吃点小食也必不可少。茶食似乎是比单纯饮茶更重要的项目,“食在广州”之称绝对名副其实。广东的饮茶多数是一边饮茶水一边吃东西,所吃食物多以非常精致的点心为主。广府茶楼的点心种类众多,独具广府特色。

茶点方面用语主要有点心、糕点、细蓉、艇仔粥等。在粤方言中,“点心”一词并不单指某一类茶点,更多是对众多茶点的合称。“点心”一词最早记载出自唐代,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我们可以推断出“点心”最初是指早晨的晨馔、早饭。李宁:《释古代“点心”》,《语文学刊》2015年第1期,第41-42页。“点心”与小食关系密切,是由小食演变而来的词。早茶中的点心,与点心的最初本义有众多相似之处,类似小吃类的食品。

“糕点”并非广府早茶的专属点心,与北方的糕点相比,广府糕点主要以米粉为原料,出名的有黄金糕、芋头糕、马蹄糕等。广府人喜欢用糕点配茶,“糕”在粤方言中与“高”同音,取“糕点”谐音,暗喻“步步高升”之意,寄托着广府人美好的愿望。

“细蓉”在粤方言中指的是云吞面。云吞煮熟时宛如盛开的芙蓉花,根据这一特点云吞面就有了“细蓉”一说。“细蓉”一词在广州地区已不常用,但是在港澳地区卖的云吞面依照大小的不同仍然分为“大用”和“细用”两种。“细”在粤方言中有“小”的意思,习惯用“细”指代“小”,如“细仔”,意为“小孩子”。

“艇仔粥”这道茶点,涉及广州的水上文化——疍家文化。“艇仔粥”最初是广州的水上游民——疍家人用新鲜的鱼虾蚬螺等河鲜放在一起熬制成粥,美味异常。由于该粥是在船(粤方言称为“艇仔”)上制作的,因此取名为“艇仔粥”。

(三)其他相关用语

粤方言的饮茶用语不仅用于饮食类词语,也用于与饮茶相关的词语。如对茶楼职员或服务员的称呼为“企堂”,结账为“埋单”等。

“企堂”指招待员、服务员。在茶楼中,少不了“企堂”。《广州话词典》里“企堂”解释为“旧时称茶楼的招待员”饶秉才:《广州话词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2页。。该称呼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广府人在茶楼习惯把招待员或服务员称为“企堂”。

“埋单”意为结账。“埋单”是粤方言特有的用词,《广州话方言词典》释义为“开单,结账”李荣主编,白宛如编纂:《广州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81页。。关于“埋单”一词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埋单”一词源于香港,香港人请客人吃饭,为了不让客人看到这顿饭的具体价格是多少,请客主人在结账时都会对服务员说一句“埋单”,这样服务员就会把账单盖上递给请客的主人,不让客人看到花费;另一种说法是广州茶楼为了区别点心的价格,不同价格的点心装在不同颜色的碟子里,根据碟子颜色辨别点心价格,等需要结账时,服务员通过数碟子的数量算账。而“埋”在粤语中有“靠拢、合拢”之意,因此“埋”有“收集”的含义,“埋单”就是指“收集碟子算账”江蓝生:《语词探源的路径——以“埋单”为例》,《中国语文》2010年第4期,第291-298页。。这与当时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茶楼均实行“先吃不付款”的做法有关系。但不管是何种说法,“埋单”一词指的都是结账付款的意思。“埋单”这种用法是广府文化的缩影,包含了广府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