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四季养生概要】
《内经》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更替阴阳变化,是自然界万物赖以生长的根本。正因为此,圣人注意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
(1)春季
《内经》云:“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在春季的三个月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开始复苏,万物一片生气,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来后,披着头发,放松全身在庭院中散步,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这是适应春季时令而养生的道理。
人体在经过漫长冬季的敛藏之后,也静极思动,渐萌向上向外发散的生气,此时新陈代谢旺盛,身体感到轻健,精神振奋且充满活力,可经常到室外、林阴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假日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
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
(2)夏季
《内经》云:“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在夏季的三个月里,天地之气上下交通,万物开花结果,长势旺盛。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长日,要使心志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这是适应夏季时令而养长的道理。
“精则神藏,躁则消亡”,“春夏养阳,保精益气”。夏季的运动应以宁心安神,保精益气为主。因为夏季炎热,人体燥热难忍,心烦意乱,难以平静;暑热迫津外泄,大汗淋漓,津亏液少。
夏季运动养生的具体方式应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动静结合,以适应季节的气候变化,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为首选。切忌过劳。劳力、劳神、房劳都可以使汗大出,津大泄,精大亡。轻者中暑,萎靡不振;重者“夏伤于暑,秋必病疟”。
(3)秋季
《内经》云:“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在秋季的三个月里,天气劲急,地气清明。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作息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似,使神志保持安宁,这是适应秋季时令而养收的道理。
秋风乍起,气候干燥。而秋日早晨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秋季一天中空气最湿润的好时候,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锻炼,不但是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以利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使肌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从而保持充沛的活力,为度过寒冬作了充分准备。
爬山、登高、海水浴、跑步、做操都是秋季健身的好方法,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但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疲劳过度会使抵抗力下降而易感疾病。另外,秋季忽冷忽热,大汗淋漓也会引发外感。
(4)冬季
《内经》云:“冬三月……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在冬季的三个月里,水冷得结冰,地冻得开裂。此时,人们千万不要扰动阳气,而应该早睡晚起,直到太阳出来才起床,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这是适应冬季时令而养藏的道理。
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冬季生活起居要注意,穿衣要讲“衣服气候”,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要注重双脚的保暖,足部受寒会影响内脏,从而引发疾病;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蒙头睡觉不可取;夜间忌憋尿。
相关链接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的更替和阴阳的变化,是自然界万物的起点和终点,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背了它,就会产生灾害,而顺从它,疾病就可以避免,明白了这些,就掌握了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