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手功能评定
手对于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手的运动功能十分复杂,不仅有伸手、抓握、松开,还包括了手掌内操作、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等。手的正常功能有赖于手部的骨和关节动力链的完整性;有赖于手的内在肌与外在肌之间,主缩肌、协同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协调;有赖于手部神经支配的正常传导等。因此,对于伤病后手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手功能评定,对于明确障碍的原因和程度,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手功能及其特点
(一)手运动功能及特点
1.手运动功能 手运动功能主要通过拿取、推、拉、托举物品等多种不同动作和活动来实现,简单地可以分为非抓握式和抓握式。①非抓握式功能活动:是指用手指或整只手掌推动(图6-6-1)、托举(图6-6-2)、按压(图6-6-3)、悬浮(图6-6-4)、叩击(图6-6-5)、约束(图6-6-6)物件等;②抓握式功能活动:是用手抓握物件,分为力性抓握、精确抓握两类,其中力性抓握是用五个手指同时以一定的力度将物件握持在手中,如球状抓握(图6-6-7)、柱状抓握(图6-6-8)和钩状抓握(图6-6-9)等;精确抓握则是拇指与其他手指的指尖相对拿取物件,力量主要来自手内在肌,如指尖对捏(即拇指和第2~5指的指尖对捏;图6-6-10)、侧捏(即拇指和示指桡侧对捏;图6-6-11)、三指捏(即拇指和示指、中指指尖对捏;图6-6-12)等。
图6-6-1 推动
图6-6-2 托举
图6-6-3 按压
图6-6-4 悬浮
图6-6-5 叩击
图6-6-6 约束
图6-6-7 球状抓握
图6-6-8 柱状抓握
图6-6-9 钩状抓握
图6-6-10 指尖对捏
图6-6-11 侧捏
图6-6-12 三指捏
拇指指尖向其他手指尖方向的运动称为对掌(thumb opposition)活动,是保证手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而手正常运动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手部的感觉功能,即手部感觉正常是人类用手正确操作物品、体验物品的品质,保护自己免受不良刺激伤害的保证。
2.手功能特点 手功能最主要的特点是动作精细、协调,有很好的精确性、稳定性。此外,手还具有沟通功能,如“摆手”及聋哑人士使用“手语”等。
(二)手的结构特点及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1.骨与关节
(1)掌骨、指骨和手弓:掌骨和指骨都分为底、体(干)和头三个部分,体的掌侧面纵向微凹,容纳肌肉和肌腱。掌骨头粗大凸起,背侧有一后结节,掌指关节侧副韧带附着于该结节上。第2~5掌骨底与腕骨形成腕掌关节,其相互间形成近端掌骨间关节。手部有两个横弓和一个纵弓,近横弓由远侧列腕骨构成,较稳定;远横弓由各掌指关节组成;纵弓主要由第2、3指列组成,其弓顶是第2、3掌指关节,故第2、3掌指关节结构障碍时可导致整个手弓塌陷。
(2)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和掌骨底构成,其中第2、3腕掌关节为稳定关节;第4、5腕掌关节为微动关节,可以通过轻微的屈曲和外旋使远横弓弧度发生改变。第1掌腕关节为鞍状关节,活动度大、灵活,在对掌位时手大部分韧带被拉紧,是拇指的稳定位。
(3)掌指关节:由掌骨头和近节指骨底构成,其两侧分别有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掌侧有掌侧韧带和掌板。侧副韧带起自掌骨头后结节,然后斜向掌面,粗壮的束状部止于指骨底掌面,薄而有弹性的附属部呈扇状附于掌板侧缘。掌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过伸,为盘状的纤维软骨结构,远端厚且硬,连在指骨底部;近端薄且富有弹性,连于掌骨颈。掌指关节的运动包括屈曲和伸展、内收和外展。第2~5指屈曲活动由90°~110°递增,内收和外展的活动度各约20°。掌指关节在半伸位可被动进行前后向、侧向和分离运动及轴向旋转运动,利于完成各种形状的抓握。掌指关节屈曲70°~90°时侧副韧带被拉紧,指骨底关节凹接触到掌骨头掌面的平面部分,此位置最稳定。拇指的掌指关节只有一个屈曲约60°的运动,其过伸角度也较小。
(4)指间关节:属于滑车关节,其中近端指间关节屈曲为100°~120°,远端指间关节屈曲为70°~90°。第2、5指屈曲时合并有轻度旋转,有利于对指;握拳时指间关节两侧侧副韧带的束状部有限制收展的作用,附属部附着于掌板,故当需要固定手指时应把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防止掌板、指伸浅屈肌挛缩。
2.肌肉和肌腱
(1)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均通过腕管到达第2~5指,在掌指关节和远端指骨底的掌面各有一腱鞘包裹,在腕横韧带的近侧开始8条肌腱被共同包裹在尺侧囊里,通过腕管后行到掌心近处时第2~4指屈肌腱逐个离开尺侧囊的盲端,唯有小指的腱鞘和尺侧囊连接在一起。拇长屈肌腱有腱鞘和单独的桡侧囊包裹,结构与小指类似。腱鞘的外层为纤维鞘,质地坚韧,其上有滑车包裹加固,环状滑车和十字滑车互相间隔排列。内层为滑液鞘,分脏层和壁层,分别包裹肌腱和衬贴于纤维鞘内侧壁,两层互相移行形成腱系膜和腱纽,供应肌腱的血管从中通过。纤维鞘和滑车有约束和引导肌腱的作用,滑液鞘有营养和保护肌腱,利于肌腱滑动的作用。
(2)伸肌腱:在腕背面有一条横向的伸肌支持带覆盖着6个具有滑膜鞘的隔室,每个隔室均有肌腱通过(第一隔室有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第二隔室有桡侧腕长、短伸肌腱,第三隔室有拇长伸肌腱,第四隔室有指总伸肌和示指固有伸肌共5条肌腱,第五隔室有小指固有伸肌腱,第六隔室有尺侧腕伸肌腱)。在手掌背面有横斜的腱间结合把相邻的两条指总伸肌腱联结起来,使正常人在屈曲示指和小指时无法单独伸直中指和无名指;而示指和小指由于都有固有伸肌故能单独伸指。指总伸肌腱到掌骨头处变宽形成伸肌腱帽,其下方分出短小的肌腱附着于近节指骨底,然后分为三束,中央束止于中节指骨底,两侧束行至中节指骨远端合并为终末腱止于远节指骨底。
(3)手内肌和手外肌:手内肌为4条蚓状肌,分别起自指深屈肌腱桡侧,经过掌骨深横韧带掌面与经过该韧带背面的骨间肌在指骨桡侧汇合,然后再分成两束分别加入伸肌腱中央束和侧束。桡侧两肌受正中神经支配,尺侧两肌受尺神经掌深支支配,有屈曲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节的作用。骨间掌侧肌有3条,分别起第2掌骨干尺侧,第4、5掌骨干桡侧,止于同一指列近节指骨底的同侧。骨间背侧肌有4条,各有两个头始于相邻两掌骨的相对缘,第1、2骨间背侧肌分别止于示指和中指近节指骨底桡侧,第3、4分别止于中指和小指尺侧。骨间肌受尺神经掌深支支配,有屈曲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的作用,掌侧骨间肌还有内收第2、4、5指的作用,背侧骨间肌还有外展第2、4指和使中指桡尺偏的作用。手外肌单独收缩时出现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手内肌单独收缩可使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手伸开”时最早是指总伸肌收缩伸掌指关节;中期骨间肌和蚓状肌辅助伸指间关节,并防止掌指关节过伸;末期肌肉继续收缩直到完全伸直。“握拳”时首先出现近、远端指间关节屈曲,紧接着掌指关节屈曲。“轻握拳”时指浅屈肌没有肌电活动,只有大力握拳或单独屈曲近端指间关节时指浅屈肌才有主动收缩。伸指肌在握拳时起到拮抗作用,还可使指深屈肌力向远侧传递。用大力握拳时腕伸肌强力收缩以拮抗屈腕力矩,并使屈肌处于最佳的长度张力曲线范围。
二、手功能障碍
(一)手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引起手功能障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手部外伤、疾病所致手部功能障碍以及手部先天性发育不良等。
1.手部外伤 手部外伤是引起手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如手部的切割伤、撕脱伤、砸伤、挤压伤、碾压伤、烧/烫/灼伤、绞轧伤、爆炸伤、枪伤等。
(1)手部切割伤:手剖切割伤是手部外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切割程度较轻时可仅伤及皮肤和皮下组织,严重者可伤及肌腱、神经、血管甚至骨骼,更为严重损伤者可出现指端缺损,表现为全指、手掌和手腕部的断离而造成完全性断肢(即在肢体断离部分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组织相连,或虽有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切除)或不完全性断肢(即骨折或脱位伴2/3以上软组织断离、主要血管断裂等)。
(2)手部撕脱伤:常见于在工作中手被卷入转动的机器设备内,是手外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严重者整个手部皮肤被完全撕脱,甚至伤及皮下软组织如血管、神经、肌腱等。
(3)手部挤压伤:手部挤压伤是由于外界重物的挤压等所致皮肤局部挫裂伤、皮下血管破裂、组织肿胀等,严重者可合并骨折和关节脱位等。
(4)手部烧/烫/灼伤:是由于接触火焰、高温容器、高温气/液体、电击等造成手局部的皮肤破溃、肿胀、坏死甚至炭化等。
2.疾病 可导致手功能障碍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退形性关节炎、周围神经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损、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原发性肌病以及肌肉萎缩等。
3.先天性发育不良 可导致手功能障碍的先天性发育不良包括先天性手或上肢骨骼发育不良、脑神经发育不良等。
(二)常见手功能障碍及其特点
根据手部损伤的类型、部位、结构和程度的不同,手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不同程度和类型,患手在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中能力受限,部分患者还会因此而出现心理障碍。
1.常见手功能障碍的类型
(1)运动功能障碍:如由于外伤导致屈(伸)指肌腱断裂时表现为手指的屈曲(伸展)功能受限或消失。手部韧带损伤时可表现为局部关节活动的不稳、疼痛、压痛和肿胀等,严重者可引起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影响手的运动功能。周围神经损伤时可表现为损伤平面及以下部位肌肉或肌群瘫痪,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中枢神经损伤还可以出现患侧上肢和手部肌张力增高造成上肢及手活动受限等。
(2)感觉功能障碍:因外周传入神经纤维受损导致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深感觉减退或消失以及感觉异常;中枢神经损伤患者也可表现为上肢及手部的感觉缺失、感觉减退和感觉丧失等。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损伤平面及以下的部位少汗、无汗或多汗,皮肤颜色苍白或发绀,皮肤温度减低或增高,指甲干燥脆裂等。
2.常见手功能障碍的特点 由于外伤和急慢性疾病所致手功能障碍各有其特点,常见如下。
(1)“爪形手”:由于尺神经损伤所致,表现为患侧手部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半屈曲,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小鱼际肌萎缩,影响手部的日常生活活动,患者不能抓握较大的物品,拇指与示指不能协调完成侧捏动作,小指和无名指尺侧皮肤感觉消失(图6-6-13)。
图6-6-13 “爪形手”
(2)“猿手”:由于正中神经损伤所致,表现为患侧拇指、示指屈曲功能受限,拇指、示指、中指及无名指桡侧感觉消失,影响手部的技巧性活动能力(图6-6-14)。
图6-6-14 “猿手”
(3)“垂腕”:由于桡神经损伤导致患侧前臂伸肌麻痹,表现为腕关节不能伸展而出现垂腕、垂指的畸形(图6-6-15)。
图6-6-15 “垂腕”
(4)屈曲痉挛:由于颅脑外伤、脑发育不全和脑部疾病所致中枢神经损伤时上肢及手表现为共同运动模式,患侧呈上肢痉挛屈曲,手部呈屈腕握拳的痉挛状态(图6-6-16)。
图6-6-16 屈曲痉挛
(5)拇指“Z”字畸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炎症刺激造成手部鱼际肌痉挛,引起手腕向掌侧屈曲内收,拇长伸肌被动张力增高引起掌指关节过度伸展,继而引起拇长屈肌被动张力增高,导致指间关节屈曲而出现拇指的“Z”字畸形(图6-6-17)。
图6-6-17 拇指“Z”字畸形
(6)掌指关节掌侧脱位:在正常状态下手部握拳时屈指肌腱对滑车和掌板有一个掌侧方向的作用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炎症可造成掌侧副韧带薄弱甚至断裂,在向掌侧方向作用力的拉动下易造成构成掌指关节的手指骨向掌侧脱位而引起手弓塌陷,影响抓握功能(图6-6-18)。
图6-6-18 掌指关节掌侧脱位
(7)“纽扣”畸形: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腱损伤、骨关节炎等患者,由于指伸肌的肌腱中央箍断裂,骨间肌、蚓状肌的肌腱向掌侧滑动对近端手指的骨间关节的屈曲作用导致掌指关节伸展,近端指骨关节屈曲,远端指骨关节过伸(图6-6-19)。
图6-6-19 “纽扣”畸形
(8)“天鹅颈”样畸形:常见于手内在肌挛缩(蚓状肌)和掌板撕裂,也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和手部外伤后患者。这种畸形是由于手内在肌过度紧张等原因所致的手部掌指关节屈曲,近端指关节过度伸展,远端指关节屈曲的一种变形,出现在第2~5指(图6-6-20)。
图6-6-20 “天鹅颈”样畸形
(9)掌指关节的尺侧偏移:由于手指背侧肌腱帽横行纤维断裂后失去维持伸指肌腱中心位置的能力使掌指关节出现尺侧偏移,由此产生的扭矩使尺偏越来越加重,桡侧副韧带断裂,造成近节指骨尺侧脱位(图6-6-21)。
图6-6-21 掌指关节的尺侧偏移
三、手功能的评定
通过对上肢和手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不仅可以了解患者手功能障碍的类型及程度,也是制订康复治疗计划,设计、制作、佩戴假肢矫形器以及评判效果的重要依据。手功能评定应根据具体障碍的程度、类型等选择评估工具和方法。手功能评估包括生理性评估和功能性评估。生理性评估包括关节活动度、握力、捏力、肿胀程度以及关节形态的评测等(详见本章第一至五节)。这里重点介绍临床上常用的手功能性评估方法。
(一)手功能评估
1.普渡钉板测验(the purdue pegboard test) 普渡钉板测验主要用于评估手部进行精细动作的操作能力。
(1)评估用品:顶端有4个槽的木板1块,木板上有两列(每列有25个)小孔;小铁棍50根;垫片40个;项圈40个(图6-6-22);计时器1个。
(2)评测体位:采取坐位进行。
(3)测试方法:本测试由4个分测验组成。测试前在木板上的空槽内按规则摆放好部件,右利手被试者从左到右依次放置小铁棍、垫片、项圈、小铁棍;左利手被试者为小铁棍、项圈、垫片、小铁棍。每项测试前由治疗师先示范完成3~4个,然后让被试者操作一遍,嘱其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确认被试者明白规则后开始测试。①利手操作,用利手以最快的速度从同侧的杯子中拿出小铁棍,插入同侧的孔里。②非利手操作,方法同①,用非利手完成。③双手操作,方法同①,用两手分别拿同侧槽内的小铁棍并分别插在同侧的小孔里。进行上述3个分测试时一次只能拿一个小铁棍,并自上面的第一个孔开始按顺序依次向下插,记录30s内完成的数量即为得分。④装配操作,每组装配任务由4个部分组成,即用利手拿起一根小铁棍放入同侧的木板顶端的孔里,在插入孔内的同时用非利手拿起一块垫片套在小铁棍上,在垫片插入小孔的同时用利手拿起一个项圈并套在小铁棍上,在项圈套入小铁棍的同时非利手再拿起一片垫片套在小铁棍上为完成第一个装配任务;接着利手再拿起一根小铁棍放入同侧的顶端第二个孔里,以此类推。测试前先让患者尝试组装2~3组,然后开始测试,记录60s内完成组件的数量并记录分数。
图6-6-22 普渡钉板测验(A~C)
(4)结果判定:4个分测试得分之和为测试的总分。
(5)注意事项:如果测试过程中物件掉落,不需要捡起,可直接从槽中重新拿一个继续测试。
2.Jebesn手功能测试(Jebesn hand function test) Jebesn手功能测试主要用于评定双手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功能,简便易行。
(1)评估用品:测试板1块;带纸夹的书写垫板1个;20cm×28cm左右的白纸4张;圆珠笔1支;计时器1个;13cm×20cm的写有句子的卡片4张;13cm×18cm的卡片5张;直径8.5cm左右、高11.5cm左右的空罐头筒1个;硬币2个;瓶盖2个;回形针2个;长度1.6cm左右的落花生5个;不锈钢茶匙1个;直径3cm、厚1cm的红色木质棋子4个;直径8cm、高10cm的罐头筒5个(图6-6-23)。
图6-6-23 Jebesn手功能测试用具
(2)评测体位:选择适宜高度的桌椅,让患者在桌前保持坐位,治疗师在患者的正前方。
(3)测试方法:本测试有7项分测试。①书写文字,给患者1支圆珠笔,把4张白纸夹在书写垫板上,桌子上放着4张写有需要抄写句子的反放着的卡片,让患者每翻开一张卡片就尽快抄完,记录每抄完一张卡片所需要的时间。②翻卡片,把5张13cm×18cm的卡片在距离桌边缘12~13cm处一字排开放置,卡片间相距5cm,听到口令后尽快翻转卡片,记录翻完卡片需要的时间。③捡拾小物品放入容器内,在桌子中间部位距离桌边缘12~13cm处放置直径8.5cm左右、高11.5cm左右的空罐头筒1个,在罐头筒的左侧每隔5cm依次排列放置2个一分硬币、2个仰着放的瓶盖、2个回形针,听到口令后尽快逐一捡起放入筒内,记录放好6个物品需要的时间。④模拟进食,在评测板的立板的左侧每隔5cm依次靠立长1.6cm左右的落花生5个,桌子中央放置直径8.5cm左右、高11.5cm左右的空罐头筒,让患者用不锈钢茶匙尽快把落花生舀到罐头筒内,并记录时间。⑤堆放棋子,在桌子上放4个直径3cm、厚1cm的红色木棋子,2个在左、2个在右,让患者听到口令后尽快将棋子在中线处垛成一堆,计算时间。⑥移动大而轻的物体,将5个直径8cm、高10cm的空罐头筒开口朝下以5cm间距摆放在离桌缘一上肢远处的实验板。让患者听到口令后迅速地将筒一一放在实验板的水平板上,计算时间。⑦移动大而重的物体,方法同⑥,但罐头筒口朝上放,并每罐放入450g的物品,再让患者操作。
(4)结果判定:以单项测试的计时以及完成全部测试的时间总和表示,测试结果可按年龄、性别、利手和非利手查表,判断是否正常。
(5)注意事项:测试前先可参考《中国人利手调查表》确定利手。
3.明尼苏达协调性动作测试(minnesota rate of manipulation test) 明尼苏达协调性动作测试主要用于评估被测者手眼的协调性以及上肢和手的灵活性。
(1)测试用具:测试板2个;操作用物件60个。
(2)测试体位:患者在测试过程中保持站立姿势。
(3)测试方法:该法由5个分测试组成,包括放置物件、翻转物件、置换物件、单手翻转和放置物件、双手翻转和放置物件。每个测试最多重复4次,完成一次测试后将测试板重置再开始下一项测试(图6-6-24)。
图6-6-24 明尼苏达协调性动作测试
(4)结果判定:测试结果以操作的速度和放置物件的准确性表示;各项分测试所得分数的总和为最终得分。
4.九孔插板试验 九孔插板试验主要用于对手功能的简单快速筛查。
(1)评估用品:有9个孔(深度为1.3cm,直径为0.71cm),孔和孔之间的距离为3.2cm,大小为13cm×13cm的木板1块;长为3.2cm,直径为0.64cm的木插棒9根。
(2)测试体位:坐位。
(3)评定方法:将插板置于身体前方桌上,9根木棒放于测试手一侧的浅皿中。嘱患者每次1根地将木棒插入9个孔中,然后再每次1根地将9根木棒拔出放回浅皿中。先测定健侧手再测定患侧手。
(4)结果判定:完成该项活动的总时间。
图6-6-25 九孔插板试验
5.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 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又称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是由美国巴尔的摩康复医学部Carroll博士研究制订的。
(1)测试用具:边长10cm、7.5cm、5cm、2.5cm的正方体木块各1个;直径4cm、长15cm和直径2.2cm、长10cm的大铁管和小铁管各1个;厚1.0cm、宽2.5cm、长11cm的石板条1个;直径7.5cm的木球1个;直径分别为0.4cm、0.6cm、1.1cm、1.6cm的钢珠各1个,质量分别为0.34g、1.0g、6.3g、6.6g;外径3.5cm、内径1.5cm、厚0.25cm钢垫圈1个;电熨斗1个;平底无脚塑料酒杯1个;易拉罐1个;铅笔1支。
(2)测试体位:坐位。
(3)测试方法:该测试将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的上肢动作分成6大类,其中Ⅰ~Ⅳ类主要是评定手抓握和对捏的功能,V、Ⅵ类主要是检查协调和整个上肢的功能,共33项(表6-6-1),逐项进行评分。①0分:全部活动不能完成,包括将物品推出其原来位置、推出板外、推到桌上,或能拿起笔,但写不出可以辨认的字。②1分:只能完成一部分活动,能拿起物品,但放不到指定位置上;在27项、28项中能拿起水壶和杯子,但不能倒水等。③2分:能完成活动,但动作较慢或笨拙。④3分:能正常完成活动。
(4)结果评定:将各项的得分相加得到测试总分,并据此判断上肢和手的功能水平,0~25分为“微弱”;26~50分为“很差”;51~75分为“差”;76~89分为“功能不完全”;90~98分为“完全有功能”;99分(利手)、96分(非利手)为“功能达最大”。
6.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 STEF是由日本金子翼先生设计的手及上肢功能检查方法。STEF优点为可以判断患者上肢运动受限的程度并将不同年龄组与正常人的分值相比较,对检查过程中上肢各关节的活动如抓握动作、躯干及下肢的姿势、平衡状态、非检查侧的反应以及表情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判断上肢活动受限的原因、部位等。检查结果有准确的得分,可与自己不同时期得分进行比较,与治疗训练、用药前后及自助具或支具佩戴的不同时期进行对照比较来观察疗效。
(1)评测用具:大球5个;木球6个;小球6个;大木方5块;中木方6块;小木方6块;圆木片6个;金属圆片6个;人造革6片;金属棍6根(图6-6-26)。
图6-6-26 测评用具
(2)评测体位:坐位。
表6-6-1 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
(3)评测方法:共10个动作,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完成并将成绩记录在相应的所需时间栏内。检查时一般先查右手再查左手,但偏瘫患者应先检查健手。具体的评价方法如下(以右手为例),分别记录各项测试所用时间。
测试1:将5个大球放在右侧的空格内,右手放在规定位置上做好准备,检查者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按秒表开始记录时间。被检查者尽快地将大球逐一拿放到左侧框格内,见图6-6-27。
图6-6-27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1)
测试2:将木球放在离被检查者最近的框内,右手放在开始位置上,当检查者发出“开始”口令时,被检查者尽快地将球逐一拿放到右侧的框格内,见图6-6-28。
图6-6-28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2)
测试3:将5块大木方放在左侧框格内,右手放在开始位置上,当检查者发出“开始”口令后,被检查者以最快的速度将木方逐一拿放到右侧的框格内,见图6-6-29。
图6-6-29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3)
测试4:将6块中木方摆放在右侧框格的上下缘,右手放在开始位置上,当检查者发出“开始”口令后以最快的速度将木块逐一放到下方,见图6-6-30。
图6-6-30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4)
测试5:将6个圆木片放在图示位置上,右手放在开始位置。当检查者发出“开始”口令后,被检查者以最快速度逐一将圆木片拿放到下方,见图6-6-31。
图6-6-31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5)
测试6:将6块小木方放在图示位置上,当检查者发出“开始”口令后,被检查者以最快的速度将木块拿放到下方,见图6-6-32。
图6-6-32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6)
测试7:将6片人造革摆放在中央,右手放在开始的位置。当检查者发出“开始”口令后,被检查者以最快的速度逐一翻成反面向上,不需要摆放整齐,翻过来即可,见图6-6-33。
图6-6-33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7)
测试8:将6片金属圆片放好,将圆片以最快的速度逐一拿放到上方,见图6-6-34。
图6-6-34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8)
测试9:把6个小球放在中央的位置上层的框格内,然后用右手以最快的速度逐一拿放到下方,见图6-6-35。
图6-6-35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9)
测试10:把6根金属棍放好,用右手以最快的速度逐一插放在小红圆孔内,见图6-6-36。
图6-6-36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测试10)
(4)结果判定:根据患者操作所用的时间在评价记录表(表6-6-2)“相应测试项目”的横格内寻找相应的得分。如所用时间为9.3s,则比9分栏的7.7s慢,而在8分的9.5s范围内,故而得8分。“限制时间”栏是指1~10项各动作规定的时间范围,如超过了这个时间就不能得分。表中的“时间内个数”栏,是指患者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虽然不能得分,但检查者可以记录其完成的个数,以便再次评价时进行比较。
表6-6-2 简易上肢功能检查评价记录表
续表6-6-2
7.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Hong Kong edition of functional test for the hemiplegic upperextremity,FTHUE-HK) 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用于评价脑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上肢的能力。测试内容根据Wilson,Baker和Craddock在1984年所设计的functional test for the hemiplegic upper extremity、Brunnstorm上肢及手部功能恢复理论和中国人的手部功能的特点完成。由A~L 12项任务组成(表6-6-3),并根据其复杂程度(运动技能、感觉、认知能力、判断力及一般偏瘫上肢的恢复趋势)将其分为7个等级,其优点是用时较短,通常只需要15min,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还可以用于研究,有助于检查患者治疗的进展及疗效,帮助其制订康复目标。
表6-6-3 FTHUE-HK
(1)测试用具:1磅重的手提袋1个(1磅=0.45千克);口径在10in(1in=2.54cm)有螺旋的塑料或其他不易碎的广口瓶1个;毛巾或用20OZ(1OZ=29.57mL)健手胶1块;1in的小木块5块;盒子1个;碗和勺子各1个;弹珠10个;6in×2in×9in的谷物盒1个;12in×8in木块1块;饮用水瓶1个;钥匙和锁1套;筷子1副;盘子1个;1in大小的泡沫5块;普通的衣服夹子5个。
(2)测试方法:测试前治疗师对每个任务都给予示范和讲解,如果患者对该项任务有疑惑,可以手把手引导患者练习该项测试,如有必要可以尽可能多地给予口头或非语言的提示。对于每一项任务患者有三次尝试机会,但每项任务总时间控制在3min以内。如果患者完成任务困难而使用健侧上肢帮助,可以降级进行评测。
(3)结果判定:一般情况下患者必须同时通过每个级的两个项目方可升级。
8.综合评估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制订了相应手功能障碍的评定系统,采用单项评估方式,进行标准化的组合和评分,易用可行,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1)断指再植后功能评定量表:用于断指再植后手功能的评定(表6-6-4)。
表6-6-4 断指再植后功能评定量表
续表6-6-4
说明:多指离断时,对于关节活动各指各个关节独立检查,然后相加,除以指数,取其平均值
(2)拇指或其余四指再造后功能评定量表:用于拇指或其余四指再造后功能的评定(表6-6-5)。
表6-6-5 手指(包括拇指)再造后功能评定量表
(3)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评定:腋神经损伤后的评定可以采用腋神经评分标准(表6-6-6)评定。肌皮神经损伤后功能评定可以采用肌皮神经评分标准(表6-6-7)评定。桡神经损伤后功能评定可以采用桡神经评分标准(表6-6-8)评定。正中神经损伤后评定可以采用正中神经评分标准(表6-6-9)评定。尺神经损伤后功能评定可以采用尺神经评分标准(表6-6-10)评定。臂丛神经损伤后对上肢关节综合功能的评定可以采用臂丛神经关节功能评定(表6-6-11)。
表6-6-6 腋神经评分标准
注:合计总分分级,优7~8分,良5~6分,可3~4分,差2分以下
表6-6-7 肌皮神经评分标准
注:合计总分分级,优7~8分,良5~6分,可3~4分,差2分以下
表6-6-8 桡神经评分标准
注:伸指功能取4指TAM的平均值。分级:优13~16分,良9~12分,可5~8分,差4分以下
表6-6-9 正中神经评分标准
注:屈指功能取示、中指TAM的平均值。分级:优13~16分,良9~12分,可5~8分,差4分以下
表6-6-10 尺神经评分标准
注:屈指功能取环、小指TAM的平均值。分级:优10~12分,良7~9分,可4~6分,差3分以下
表6-6-11 臂丛神经关节功能评定
合计总分分级:优13~16分,良9~12分,可5~8分,差1~4分
(二)手能力评定
1.Sollerman手ADL能力测试 由瑞典的Sollerm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主要用于评测手完成20种ADL功能的能力。测试内容见表6-6-12。
表6-6-12 Sollerman手ADL能力测试
2.偏瘫手的能力评价 用于评定偏瘫患者患手的能力。
(1)评测用具:剪刀1把;信封1个;带拉链的钱包1个;雨伞1把;指甲刀1把;男士长袖衬衣1件。
(2)评测方法:评价共有5个动作(图6-6-37),要求患者按规定逐项完成。①健手在患手的帮助下剪开信封;②用患手在空中拿住钱包,健手从钱包中取出硬币,包括拉开、合上拉链;③用患手把伞在空中垂直支撑10s以上;④患手用未经改造的指甲刀(长约10cm)剪健手指甲;⑤用患手系健侧衬衫袖口的钮扣。
图6-6-37 偏瘫手的能力评价
(3)结果判定:根据上面5个动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手的能力级别,包括废用手、辅助手C、辅助手B、辅助手A、实用手B、实用手A 6个能力水平(表6-6-13)。
表6-6-13 上肢能力综合评价表
(4)注意事项:评测使用的指甲刀大小约10cm,不得有特殊加工;衬衫袖口必须是男式衬衫袖口、钮扣不得改造。伞不得扛在肩上,并且要持续10s。
(三)手职业评估
进行手职业评估的目的是尽可能模拟患者职业的需要,测定患者是否具备重返工作岗位有关的能力,通常由治疗师采用模拟职业设备对患者进行手和上肢标准职业行为评估。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专用评估设备进行手和上肢的职业能力评估,如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the Valpar work samples)、BTE Primus工作模拟训练系统(the Baltimore therapeutic equipment primus work st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BTE Primus)等,其测试结果较为准确,但设备价格昂贵。
1.手损伤后恢复工作情况评定简表 见表6-6-14。
表6-6-14 手损伤后恢复工作情况评定简表
2.手工作能力障碍的评定 见表6-6-15。
表6-6-15 手工作能力障碍的评定
(闫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