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當我遇上路人甲
謝謝作者邀我為此書作序。從《當父母遇上愛因斯坦》的書名,我想起一個作序的文題:「當我遇上路人甲」。
本書命名為《當父母遇上愛因斯坦》,自然是以父母作為讀者、作為對象。當讀者遇上愛因斯坦,會想起甚麼?愛因斯坦是誰?應該無人不識吧!愛因斯坦是發明相對論的物理學家,是被選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世紀人物。但許多人便未能講下去:甚麼是相對論?為何影響?這樣的一個世紀人物是如何成長的?父母若想子女成為一個人物,究竟打算如何教養他們?
本書讓父母仔細思考:你是可如何培育子女成長——從在家期,讀小學,讀大學到入社會的成長。兩位作者好像研究相對論一樣,讓讀者不一定把自己置於一個永恆不變的框架,反而是對應不同的關懷而作出反思。若用本人著作《拾養人生》的框架來說明,本書讓父母細想:「在子女從出生到二十多年歲所要面對的『三個成』(成長、成績、成就),父母自身有何想法?有何做法?」
書中包括豐富的經驗分享、多樣的理論介紹,以及適切的實踐指示。若用生命教育的框架「情、意、知、行」來描述,此書讓父母好好地檢視自身情意再加感受,然後好好反思渴求多知,繼而好好決志付諸實行。讀者值得通過此書,對自身的生命作一情意知行的反思。許多家長教育的理論都指向:「成為父母,是子女讓自身再活人生一次。」
本書讓讀者明白:人生在世,若能遇上不同的非凡人物(以及任何平凡人),可以多作自身教養反思。同理,當我遇上路人甲,總可從路人甲身上反思自身,有所學習。凡人皆有可學,路人甲可以是愛因斯坦,可以是父母或子女,也可以是老師、同學、朋友,以至任何身邊人和陌生人。因為,一生最重要的,莫過於學會學習,而且,凡人皆有可學。
鄭漢文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全人生命教育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