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足部反射区

右足底反射区
左足底反射区
1.大脑
2.额窦
3.小脑和脑干
4.脑垂体
5.三叉神经
6.鼻
7.颈项
8.眼
9.耳
11.斜方肌
12.甲状腺
13.甲状旁腺
14.肺和支气管
15.胃
16.十二指肠
17.胰
18.肝
19.胆囊
20.腹腔神经丛
21.肾上腺
22.肾
23.输尿管
24.膀胱
25.小肠
26.盲肠和阑尾
27.回盲瓣
28.升结肠
29.横结肠
30.降结肠
31.乙状结肠和直肠
32.肛门
33.心
34.脾
36.生殖腺(卵巢或睾丸)
53.颈椎

足内侧反射区
38.髋关节
49.腹股沟
50.前列腺或子宫
51.尿道、阴道
52.直肠和肛门
54.胸椎
55.腰椎
56.骶骨
57.内尾骨
62.坐骨神经

足外侧反射区
10.肩关节
35.膝关节
37.下腹部
58.外尾骨
60.肘关节

足背部反射区
39.上身淋巴结
40.下身淋巴结
41.胸部淋巴结
42.内耳迷路
43.胸(乳房)
44.横膈膜
45.扁桃体
46.下颌
47.上颌
48.喉及气管
59.肩胛骨
61.肋骨
大脑
解剖大脑在颅腔之中,可以调节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具有调节体温、分析感觉等功能。
定位双足趾趾腹整个区域。左半球大脑反射区在右足
趾趾腹上,右半球大脑反射区在左足
趾趾腹上。
手法:食指刮压法。
用食指中节背面由远侧至近侧刮压,逐次加力。另一手扶住足背,双手配合;刮压力度要适中,要使整个足趾趾腹都受到刮压而无遗漏;要根据受术者的耐受程度来决定力度的大小,刮压时用力要均匀;必要时可加用拇指、食指捏揉。
●功用:平肝潜阳,清脑明目,镇静安神,舒筋通络。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高血压病、脑外伤后遗症、脑性瘫痪、脑血管病及神经衰弱等。

额窦
解剖额窦位于人体头部前额,是与鼻腔相通的含气腔隙。
定位双足10个足趾趾端。左侧额窦反射区在右足,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足。
手法:拇指指腹推压法或食指刮压法。
用拇指自内向外做推法或食指刮压,另一手要扶住足趾;施术时要随足趾顶端呈弧形做推法或刮压,受力要均匀,逐次加力,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
●功用: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主治:前额痛、头晕、眼病、鼻病、视物模糊、三叉神经痛和耳部疾病等。

小脑和脑干
解剖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肌肉运动;脑干位于间脑和脊髓之间,包括中脑、脑桥、延髓,内有重要的神经中枢,能传导神经冲动。
定位双足趾趾腹根部靠近第2趾骨处。左侧小脑和脑干反射区在右足,右侧小脑和脑干反射区在左足。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力由轻逐次加重,用食指扣拳法时,另一手必须扶住足趾背侧;施术时按摩手与另一手协调配合,相互适度挤压才能获得适宜的刺激。
●功用: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头晕、高血压病、失眠、记忆力减退及运动平衡失调等。

脑垂体
解剖脑垂体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对机体生长及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定位双足趾趾腹中央部位。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食指指间关节外侧突出部按压,逐次加力。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扶住趾背侧,拇指协助加压;按压时要垂直用力,位置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渐重。
●功用:调节内分泌功能,抗衰老,平衡阴阳。
●主治:内分泌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等。

三叉神经
解剖三叉神经位于头部两侧,包括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定位双足趾近第2趾的一侧。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
手法:拇指指腹推压法。
以右手拇指指端,由足趾端向足趾根部推压,另一手固定其足。该反射区较敏感,用力宜逐次加大。
●功用: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及五官科的病痛。

鼻
解剖鼻位于呼吸道起始部位,是嗅觉器官,为呼吸出入的门户。
定位双足趾远节趾骨内侧,自
趾趾腹边缘延伸到
趾趾甲部。左侧鼻反射区在右足,右侧鼻反射区在左足。
手法:拇指推掌法或食指扣拳法。
用拇指腹从趾趾腹内侧推向甲根后方,或以食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顶压
趾趾腹内侧,逐次加力。
●功用:清热疏风,通利鼻窍。
●主治:各种鼻病、呼吸道疾病等。

颈项
解剖颈项位于头与胸之间,前称颈,后称项。颈项可以协调头部向各个方向运动。
定位双足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足,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足。
手法:拇指指腹推压法。
边推压边由外向内旋扭移动,亦可由内向外推压。用力由轻逐次加重,另一手要扶住足部;拇指尖应从足趾外侧开始推压,由外向内边推压边旋转,移动时手指不可放松,尤其是趾根两侧的敏感点应以有酸痛感为度。
●功用:疏通经络,柔颈止痛。
●主治:颈部酸痛、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椎病、高血压病、头痛、头晕及消化道疾病。

眼
解剖眼由眼球及眼附属器组成。眼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定位双足足底第2、3趾的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底面及两侧面。左眼反射区在右足,右眼反射区在左足。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食指扣拳法顶压各敏感点,也可用拇指尖捏掐趾根敏感点,由轻渐重,各点顶压或捏掐;然后用拇指指腹由远而近推各趾的内、下、外三面;最后用拇指侧峰按压第2、3趾根间背侧敏感点。
●功用:清肝,养肝,明目。
●主治:各种眼病及与肝有关的病症。

耳
解剖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和中耳是收集和传导声波的装置,内耳是接收声波和位觉刺激的感受器。
定位双足足底第4、5趾的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底面及内、外两侧。左耳反射区在右足,右耳反射区在左足。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食指扣拳法顶压各敏感点,也可用拇指尖捏掐趾根敏感点,由轻渐重,各点顶压或捏掐;然后用拇指指腹由远而近推各趾的内、下、外三面;最后用拇指侧峰按压第4、5趾根间背侧敏感点。
●功用:补肾,开窍,聪耳。
●主治:各种耳病、眩晕、晕车、晕船等。

斜方肌
解剖斜方肌位于项部与背部,参与肩胛骨的活动。
定位足掌前半部,眼反射区、耳反射区下一横指宽,自甲状腺反射区至肩关节反射区之间的带状区域。
手法:食指刮压法。
用食指中节从外向内刮压,另一手要将各趾扒成微屈状,使足掌放松,不可使各趾呈背伸;每次刮压的力度要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落枕、颈背酸痛、手臂无力酸麻等。

甲状腺
解剖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可以分泌含碘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尤其对于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十分重要。
定位双足足底趾与第2趾蹼处沿第1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手法:用拇指指腹推压法,也可用食指刮压法。
用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
●功用:调节激素分泌,平衡阴阳。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失眠、心悸、情绪不佳、肥胖症等,并能促进小儿长高。

甲状旁腺
解剖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的后方,可分泌激素,调节人体钙磷代谢。
定位足底第1跖趾关节前方凹陷。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食指中节近侧指背顶压,逐次加力。以出现麻胀感为宜。也可用拇指揉法。
●功用:补肾养肾,柔肝养筋。
●主治: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缺钙、筋骨酸痛、手足痉挛,以及心脏病、各种过敏性疾病、白内障、失眠、皮肤病、妇科病等。

肺和支气管
解剖肺位于胸腔内,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支气管是气体出入的通道。
定位双足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反射区与肺反射区重叠,并由肺反射区延伸至第3趾中节末端的索带状区域。
手法:拇指指腹推压法。
用双手拇指推向各足趾,力度逐次加重。做肺反射区按摩时,必须由外向内推压;做支气管反射区按摩时,拇指应推向各趾;推压或推法的力度应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补肺益气,清热解毒。
●主治:肺与支气管的病症、鼻病、心脏病、便秘等。

胃
解剖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内,小部分位于上腹部。具有分泌胃液、容纳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定位双足第1跖骨体部跖趾关节后,约一横指宽的区域。
手法:拇指指腹按压法。
一手拇指按压,另一手要扶住足跟;逐次加力,摸准反射区后用拇指指腹定点顶压;力度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若有胃痛症状,可有明显的敏感点而能奏效。
●功用:降逆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胃部疾病、厌食、消化不良、糖尿病、胆囊疾病等。

十二指肠
解剖十二指肠位于右上腹,上接幽门,下连空肠,呈“C”字形包围着胰头,能起到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
定位位于双足足底内侧第1跖趾关节后方。
手法:食指扣拳法。
一手要扶住足背,另一手顶压,顶压的力度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但用力比胰反射区要轻。力度既不可太重,避免疼痛难忍,又要有适宜的刺激量才能奏效。
●功用:养气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十二指肠疾病、腹部饱胀、消化不良等。

胰
解剖位于胃后方,形狭长。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帮助人体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内分泌部主要分泌胰岛素等,对人体内糖类、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定位双足足底第1跖骨,胃反射区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手法:食指扣拳法。
一手扶住足背,另一手顶压,顶压的力度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因该反射区靠近第1跖骨基底部,故用力应比胃反射区轻些;要双手合作形成适宜的力度。
●功用:降糖清胰。
●主治:胰腺疾病、消化不良、糖尿病等。

肝
解剖肝位于右上腹,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能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具有代谢、解毒等功能。
定位右足第4、5跖骨的底面,上界被肺和支气管反射区覆盖。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顶压,另一手要扶住足背;用力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解毒,补益肝血,平肝潜阳。
●主治:肝脏疾病、血液病、高脂血症、眼病、眩晕等。

胆囊
解剖胆囊位于肝右叶下方的胆囊窝内,主要功能为储存和浓缩胆汁,对食物进行消化。
定位右足底第4、5跖骨之间,肝反射区的下方。
手法:食指扣拳法。
顶压方向应斜向外上方,顶压时要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顶入,左手配合用力,不要移动或旋扭;力度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
●功用:清热化湿,利胆止痛。
●主治:胆囊疾病、肝脏疾病、失眠、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腹腔神经丛
解剖腹腔神经丛位于人体腹腔各器官的周围,是支配人体内脏活动的最大神经丛,可以调节胃肠功能。
定位双足底第1~4跖骨体处,分布在近跖骨底处(肾上腺反射区下一横指)附近的椭圆形区域内。
手法:食指刮压法。
用右手食指中节由远而近地刮压,用力由轻逐渐加重,做3~5次。另一手握住足背并给予反作用力。刮压时可呈弧形,力度均匀并逐次加力,双手动作要协调配合。
●功用:调理三焦,提高痛阈。
●主治:腹腔内各器官的病症,主要是用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可以缓解自主神经紧张。

肾上腺
解剖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端,左右各一。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维持人体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平衡,并维持水和电解质的代谢。
定位双足底第2跖骨上端稍外侧,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右手食指背侧指间关节突出部缓慢顶入,以出现酸胀感为宜,停留10~20秒后再缓慢放松。逐次加力,直至出现微痛。用另一手从其足背加以扶持和协助,不要改变方向。
●功用:补肾填精,活血祛风,抗休克,抗过敏。
●主治:肾上腺疾病、各种感染、心律失常、休克、风湿病、糖尿病等。

肾
解剖肾位于脊椎两侧,腹膜后方。具有生殖、泌尿和内分泌功能。
定位双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体处。
手法:食指刮压法。
右手食指中节由远而近地刮压3~5次,另一手固定足背。定位要准确,用力要渗透、均匀,刮压的速度宜缓慢;刮压时要用食指中节背侧压入,避免近侧指间关节着力。
●功用:补肾填精,壮阳,温经通脉,醒神开窍,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主治:泌尿系统疾病、各种肾病。

输尿管
解剖输尿管位于人体下腹腔,左右各一,上连肾盂,下连膀胱,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
定位自肾反射区斜向足底内侧,至舟状骨内下方,呈一弧状条带区。
手法:食指刮压法。
右手食指中节背侧自肾反射区中间开始,先压入到合适的深度后再向下刮压至离膀胱反射区约1/3的距离时,右手边内旋边刮压至膀胱反射区中点,停留片刻后缓慢抬起。力量由轻到重,逐次加力。刮压的力度要均匀、渗透,速度宜缓慢。
●功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泻火解毒。
●主治:尿路结石、前列腺炎、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疾病。

膀胱
解剖膀胱位于人体下腹部,是储存尿液的器官,中医认为其具有气化的作用。
定位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展肌内缘旁。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食指中节由足内侧向足外侧呈扇形旋压。另一手扶足部,使其外展,便于操作;用力不可过大。
●功用:清热泻火,通利小便,解毒。
●主治: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及泌尿系其他疾病。

小肠
解剖小肠位于腹腔,上起于胃的幽门,下与大肠相接,是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最重要的场所。
定位位于双足足掌中部凹进区域。
手法:刮压法。
四指屈曲,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着力,由远而近刮压十几次;刮压的力度要均匀,速度宜快,动作要有节奏;刮压后常出现足心发热。
●功用:消食导滞,健脾行气。
●主治:小肠炎症、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心律失常、失眠等。

盲肠和阑尾
解剖盲肠位于右下腹,是大肠的起始部,上续升结肠。盲肠的内下方就是阑尾。
定位右足底跟骨前缘外侧,第4、5趾间的垂直线上。
手法:食指扣拳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向深部按摩;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定点顶压,顶压时不能移动位置和旋扭;力度应由轻逐渐加重。
●功用:消炎,加强肠蠕动。
●主治:盲肠炎、阑尾炎、下腹部胀气等。

回盲瓣
解剖回盲瓣位于小肠(回肠)通入盲肠的入口处,能延缓小肠内容物进入大肠,使食物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并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回肠)内。
定位位于右足底跟骨前外侧,盲肠和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手法:食指扣拳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向深部揉按;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揉按时不可移动位置或旋扭;力度应由轻逐渐加重。
●功用:导滞,通便,消食等。
●主治:肠炎、便秘、下腹部胀气、腹痛等。

升结肠
解剖升结肠位于右腹部,上接盲肠,沿腹后壁右侧上升到肝右叶下面转向左。升结肠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物的功能。
定位位于右足足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5跖骨底,为小肠反射区与足外侧平行带状区。
手法:食指刮压法。
用食指中节偏桡侧面由近端向远端刮压,按摩手要用力压入足掌,刮压时用力要均匀并逐次加重;刮压的方向必须由近端向远端,即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按摩。
●功用:行气,通便。
●主治:结肠炎、便秘、腹泻、腹胀、腹痛等。

横结肠
解剖横结肠位于中上腹部,是大肠的一部分,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物的作用。
定位位于双足足底中间,相当于胰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水平线上横越足底的带状区域。
手法:食指刮压法。
以食指中节刮压,刮压时应先压后刮动;刮压的方向是左足由内向外、右足由外向内;刮压的力度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
●功用:导滞,通便,止泻。
●主治:便秘、腹泻、腹痛、结肠炎等。

降结肠
解剖降结肠位于左上腹,与横结肠相连接,沿腹部左侧下降至左下腹,与乙状结肠相连接,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物的作用。
定位位于左足足底外侧第5跖骨沿骰骨外侧至跟骨前缘,相当于胰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平面至跟骨前缘外侧的竖带状区域。
手法:食指刮压法。
自远而近,逐次加力,另一手扶住足背并给予反作用力,双手合力,使刮压有适宜的力度;用力要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导滞,通便,止泻。
●主治:便秘、腹泻、腹痛、结肠炎等。

乙状结肠和直肠
解剖乙状结肠和直肠位于左下腹,呈“乙”字弯曲,上接结肠、下接肛管至肛门,具有运送大便从肛门排出的作用。
定位位于左足足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手法:食指刮压法。
用食指中节刮压,逐次加力,另一手扶住足背,双手合力刮压,力度适宜;应从足跟前外方呈反“S”形刮压,先刮压后移至膀胱反射区的后方,需用腕部和前臂内旋动作带动;用力要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清热,补虚,通便,消炎。
●主治:乙状结肠炎、直肠炎、便秘、腹泻等。

肛门
解剖位于消化系统管道末端,上接直肠,具有控制和排出大便的功能。
定位位于左足足底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和直肠反射区的末端,展肌外侧缘。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顶压,逐次加力,顶压的方向宜从内下向外上;力度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消痔,止血,通便。
●主治:痔、肛裂、脱肛、便秘、便血等。

心
解剖心脏位于胸腔的前纵隔内、左右肺之间,2/3在正中线的左侧。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中枢,推动人体血液循环的运行。
定位中心点在左足第4、5跖骨之间,肺和支气管反射区后方。
手法:食指扣拳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施术时先用轻手法,如能承受则加重手法,无异常反应再用重手法。逐次加重并延长时间。对心脏病患者,手法宜轻些。
●功用:补气,养心,生血。
●主治:心脏病、高血压病、休克、失眠、盗汗、肺部疾病。

脾
解剖位于左上腹部,具有储血和免疫的功能。
定位左足底第4、5跖骨基底部之间,心反射区正下方一横指处。
手法:食指扣拳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用食指扣拳法顶压。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力度逐次加重。
●功用:健脾化湿,统摄血液,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主治:发热、炎症、贫血、高血压病、舌炎、唇炎、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皮肤过敏等。

生殖腺(卵巢或睾丸)
解剖男性生殖腺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是生产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女性生殖腺卵巢位于骨盆内,左右各一,是生产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
定位位于足底,足跟部的中央。
手法:食指扣拳法。
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顶压,另一手扶住足部;顶压时不要移动或旋扭;力度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补肾益精,抗衰老。
●主治:男女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

颈椎
解剖颈椎位于脊椎的最上端,由7节颈椎体构成。颈椎能支持头部,保持全身平衡。
定位双足趾根部内侧纹尽头处的凹陷区域,
趾趾关节后处。
手法:用拇指推掌法或双指钳法。
推或钳的力度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而达到适宜的刺激量。
●功用:舒筋,活血,和脉。
●主治:颈椎病、落枕等。

髋关节
解剖髋关节位于肢体连接部,是连接躯体与下肢的运动关节。
定位双足内踝及内踝下缘一呈弧形的区域。
手法:拇指推掌法。
用拇指沿骨缝从前下方推到后下方,逐次加力;拇指推时应使力作用于骨缝内,并要获得酸胀感;推至后方时腕部需扭转,使拇指尽可能推入骨缝;用力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股骨颈骨折疼痛、臀肌损伤、下肢瘫痪,以及膝、肘、肩、踝、腕等关节疾病。

腹股沟
解剖腹股沟位于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区域。男性的精索、女性的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腹壁在此形成一条裂隙。
定位双足内踝尖上方二横指,胫骨内侧凹陷中。
手法:拇指推掌法。
用拇指指端推压,每次均有酸痛感;推压力度要均匀。
●功用:温肾壮阳,抗衰老。
●主治:腹股沟部疾病、疝气、淋巴结炎、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低下、精索静脉曲张等。

前列腺或子宫
解剖男性前列腺位于膀胱下方,围绕膀胱颈和尿道起始部,被尿道和射精管贯穿。前列腺分泌乳白色的弱碱性液体,此液体是精液的主要成分。女性子宫位于盆腔中部,是受精卵发育及胎儿成长的场所。
定位双足跟骨内侧,内踝的后下方近似三角形区域,前列腺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子宫颈敏感点在三角形斜边的上段。
手法:拇指指腹推压法。
双手拇指自下而上推压,做3~5次,逐次加重,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
●功用:补肾益精,活血养宫。
●主治:子宫病变、痛经、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低下等。

尿道、阴道
解剖男性尿道起于膀胱,终于阴茎头,具有排尿和排精的作用。女性尿道与膀胱连接,仅有排尿功能。女性的阴道与子宫连接,是女性的性交器官,还具有导入精液、排出月经及娩出胎儿的功能。
定位足跟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延伸经距骨止于内踝的后下方。
手法:拇指指腹推压法。
用拇指指腹从膀胱区后下方推向内踝的后下方。当推至内踝后下方时,将手腕内旋,用拇指桡侧峰向内踝后下方的骨缝挤压,以出现酸胀感为度。用力逐次加重,推压的速度宜缓慢。
●功用:消炎解毒,通淋利尿。
●主治:泌尿系统感染、排尿障碍、会阴部病症等。

直肠和肛门
解剖直肠位于盆腔内,骶骨和尾骨的前方,上接乙状结肠,下端终于肛门。它是大肠的末端,起着暂时储存、排出粪便的作用。
定位双足胫骨内侧,内踝后沟内,从内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手法:拇指推掌法。
一手从下向上推按,另一手扶住足背;拇指推时要获得酸胀感;用力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宽肠,通便,消痔,解毒。
●主治:痔、肛裂、直肠炎、便秘、腹泻等。

胸椎
解剖胸椎位于脊椎的上端,由12节胸椎体构成,上接颈椎,下连腰椎,可以支撑躯体,保持全身平衡。
定位位于双足足弓内侧缘,第1跖骨头下方到第1楔骨前。
手法:用拇指推掌法或食指刮压法。
由远而近,逐次加力,推或刮压的力度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而达到适宜的刺激量;腰椎反射区与胸椎反射区是连接的,手法操作时要注意衔接。
●功用:舒筋,活血,通脉。
●主治:胸背部病症,如胸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病变、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等,胸腔内器官疾病(如心、肺、食管、气管的病症)。

腰椎
解剖腰椎位于脊椎的中下端,由5节腰椎体构成,上接胸椎,下连骶骨,可以保持全身平衡,并使躯体转动。
定位双足足弓内侧缘,第1楔骨至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
手法:用拇指推掌法或食指刮压法。
由远而近,逐次加力,推或刮压的力度要均匀,并由轻逐次加重,以达到适宜的刺激量;腰椎反射区与骶骨反射区的接合部是足弓最高处,宜用力向上顶压。
●功用: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以及腰椎其他疾病,腹腔和盆腔内的病症等。

骶骨
解剖位于脊椎的末端,由5块骶椎骨组合而成,上接腰椎,下连尾骨,保持全身平衡。
定位双足足弓内侧缘,起于足舟骨后方,经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缘。
手法:拇指推掌法或食指刮压法。
由前向后,逐次加力,推或刮压时需用力向上压才能获得适宜的刺激量;力度要均匀并逐次加重。
●功用:活血,通络。
●主治:骶椎挫伤、骶骨骨质增生、会阴部疾病、坐骨神经痛、颈椎病、失眠、便秘、不孕症、性功能障碍等。

坐骨神经
解剖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最粗的神经。它从盆腔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达股后,下降至窝上方,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支配肌肉运动及感觉。
定位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侧足内踝关节后方,沿胫骨内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侧足外踝外缘沿腓骨前侧上行至腓骨小头处。
手法:拇指推掌法。
按摩前要涂抹按摩膏,以便于操作和防止皮肤损伤;从下向上,用力均匀并由轻到重逐次加力,推的速度宜缓慢。
●功用: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双下肢末梢神经炎、膝和小腿疼痛、脑卒中、糖尿病等。

内尾骨
解剖内尾骨位于脊椎的尾部,由4~5块退化的尾椎骨形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具有保持全身平衡的作用。
定位双足足弓内侧缘,沿跟骨结节后内侧呈“L”形区域。
手法:食指勾掌法或食指扣拳法。
用食指中节桡侧面勾刮尾骨内侧反射区的后部,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顶压跟骨内下角处,用食指中节勾刮尾骨内侧反射区的前部,勾刮的力度要均匀并逐次加重,以局部感到酸痛为好。
●功用:活血,通络,消痔,止痛。
●主治:骶尾部挫伤、骶骨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痔、生殖系统疾病等。

肩关节
解剖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可做多方向较大幅度的运动。
定位位于双足外侧第5跖趾关节处。
手法:食指扣拳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定点施力按压;力度以产生酸痛为宜。
●功用: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止痛利节。
●主治:肩关节疼痛、肩周炎、手臂无力、肩背痛、颈椎病、上肢瘫痪,以及髋、膝、肘、踝、腕等关节疾病。

膝关节
解剖膝关节是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主管下肢的屈、伸活动。
定位位于双足外侧跟骨前缘,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圆形凹陷处。
手法:食指扣拳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环绕反射区的半月形区域按摩。
●功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膝关节损伤、骨质增生、膝关节炎等。

下腹部
解剖下腹部即脐以下的区域。
定位位于双腿腓骨外后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与足内侧的直肠和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手法:拇指推掌法。
从外踝骨后方向上推压,用力至有酸胀感。
●功用:补肾,益精,活血,通经,利小便。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腹痛、腹胀等疾病。

外尾骨
解剖尾骨由4~5块退化的尾椎骨形成, 上接骶骨,下端游离,具有保持全身平衡的作用。
定位位于双足跟骨外侧,沿跟骨结节后外侧呈“L”形区域。
手法:食指扣拳法或食指勾掌法。
从跟骨后上方开始勾刮至足跟外后下方拐弯处时,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垂直顶压至有酸胀感,然后再用食指勾刮外下方,到前方与膝关节反射区相接。
●功用:活血,止痛,消痔。
●主治:坐骨神经痛、骶尾部挫伤、生殖系统疾病等。

肘关节
解剖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主管上肢的屈伸活动。
定位位于双足外侧第5跖骨下端,接近跖骨粗隆处。
手法:双食指扣拳法。
用双食指分别定点顶压两个凹陷处;也可用食指、中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同时顶压两个凹陷处。
●功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痛利节。
●主治:肘关节外伤、网球肘、肘关节酸痛等。

上身淋巴结
解剖上身淋巴结指脐以上、颈部以下,包括胸部与上肢的淋巴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定位位于双足外踝与腓骨、距骨的凹陷部位。
手法:拇指指腹按压法。
用拇指尺侧缘挤压,另一手握住足前部,做踝关节的背伸与跖屈动作;用拇指摸准该区的骨缝,当足屈伸时拇指尺侧缘轻轻挤入,以有酸胀感为度。
●功用: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免疫力低下等。

下身淋巴结
解剖下身淋巴结指脐以下,包括腰部、盆腔部及下肢的淋巴系统。下身淋巴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定位双足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中。
手法:拇指指腹按压法。
将拇指尺侧缘挤入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以出现酸胀为度。
●功用: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下肢水肿、踝部肿胀、蜂窝织炎等。

胸部淋巴结
解剖胸部淋巴结包括胸导管、乳糜池、胸腺等。胸腺是一个淋巴器官,兼有内分泌功能。
定位双足足背第1、2跖骨之间,延伸至第1、2趾蹼处。
手法:拇指推掌法。
由远而近,逐次加力,操作时要沿第1跖骨外侧用力向上推,会出现麻胀感。
●功用: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胸痛、免疫力低下。

内耳迷路
解剖内耳迷路位于内耳,由构造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故称为内耳迷路。内耳有位、听觉感受器,能传导平衡感觉冲动,也称平衡器官。
定位双足足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关节之间。
手法:拇指推掌法。
推时由远而近,逐次加力以出现麻胀感为宜。
●功用:平肝益肾,调理阴阳。
●主治:头晕、晕车、晕船、梅尼埃病、耳鸣、耳聋、高血压病、低血压等。

胸(乳房)
解剖胸的上界为颈部下界,胸的下界相当于胸廓下口,外界为三角肌前后缘。
定位双足足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圆形区域。
手法:拇指推掌法。
从轻到重,由远至近,要用双手拇指指腹推,接触面积宜大些;对疲劳、失眠、更年期综合征者推摩次数可增至数十次。
●功用:清热解毒,抗癌护胸。
●主治:胸痛、乳腺炎、乳腺癌、乳汁不足、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

横膈膜
解剖横膈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圆顶形扁薄的阔肌,分隔胸腔和腹腔。
定位双足足背第1~5跖骨底部与楔骨、骰骨之间,横跨足背的带状区域。
手法:食指刮压法。
自足背中央向两侧刮压,力度以出现酸胀为度。
●功用:降逆和胃。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膈肌痉挛、哮喘、腹胀、呕吐等。

扁桃体
解剖扁桃体位于咽喉处,由淋巴组织构成,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
定位双足足背趾近节趾骨,
长伸肌的左右两侧。
手法:拇指指腹按压法。
用双手拇指指端按压,逐次稍加力,定位要准确,要斜向上方用力按压。
●功用: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喉炎、鼻炎等。

下颌
解剖下颌位于下牙的根部,腭骨与下颌骨的连接处,包括下颌三叉神经分布区。
定位双足足背趾趾间横纹后方的带状区域。
手法:拇指推掌法。
由内向外,逐次加力,若要增加美容效果,可用拇指指端扣掐甲根及甲旁。
●功用:通经,活络,止痛,美容。
●主治:牙痛、口腔溃疡、打鼾、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并可用于面部美容。

上颌
解剖上颌位于上牙的根部,腭骨与上颌骨的连接处,包括上颌三叉神经分布区。
定位双足足背趾趾间横纹前方的带状区域。
手法:拇指推掌法。
由内向外,逐次加力,若要增加美容效果,可用拇指指端扣掐甲根及甲旁。
●功用:通经,活络,止痛,美容。
●主治:牙痛、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腮腺疾病等,并可用于面部美容。

喉及气管
解剖喉位于颈前部中间,上方借韧带连于舌骨,下方接气管。喉是呼吸道,也是发音器官。气管是略扁平的圆桶状管道,具有弹性,上端与喉相连,向下进入胸腔。
定位双足足背第1、2跖趾关节处。
手法:食指勾掌法。
以拇指固定,用食指内侧缘施力,力度以反射区产生酸痛为宜。逐次稍加力。
●功用:调理气血,泻火清音。
●主治:咽炎、扁桃体炎、声音嘶哑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脑卒中不语等。

肩胛骨
解剖肩胛骨位于背部的第2~7肋骨之间。肩胛骨是呈三角形的扁骨。
定位位于双足足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手法:拇指指腹推压法。
自远而近,双手其余四指置于足底起辅助作用;用拇指指腹推,动作要协调,力度要均匀并逐次稍加力。
●功用: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肩部酸胀疼痛、肩颈综合征、肩关节活动障碍等。

肋骨
解剖肋骨左右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第11、12对肋软骨游离于腹壁肌层中,也称为浮肋。
定位位于双足足背,第1楔骨与舟骨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内侧肋骨。第3楔骨与骰骨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外侧肋骨。
手法:拇指指腹按压法。
找准穴位后用拇指指腹定点顶压;力度均匀并逐次加力;若用拇指指端用力扣点时,有时可有明显放射到肋骨的感觉。
●功用:宽胸理气,平肝止痛。
●主治:胸闷、胸痛、肋软骨炎、肋骨损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