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病毒的增殖过程
2.4.1 病毒的增殖过程
病毒的增殖不同于其他微生物的繁殖。其基本特点是:无生长过程;不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由病毒基因组的核酸指令宿主细胞复制大量病毒核酸,继而合成大量病毒蛋白质,最后装配成大量子病毒并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各类病毒的增殖过程基本相似,以E.coli T系列噬菌体为例,来介绍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见图2-4)。
图2-4 病毒的增殖(复制)过程
(1)吸附 噬菌体以其尾部末端吸附于敏感细菌(E.coli细胞)表面的特定部位(受体)。这是一个识别过程,病毒对敏感细胞表面的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等,进行识别。
(2)侵入 T系列噬菌体吸附到细胞壁上后,借助尾丝的帮助固着,由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破坏细胞壁,形成小孔,然后通过尾鞘收缩,将头部的DNA注入细菌体内,此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细胞外(在其他种类的病毒中,也有整个粒子侵入宿主细胞的情景),宿主细胞壁上的小孔被修复。一般情况下,一个宿主细胞只能被一个噬菌体个体侵入。
(3)增殖(复制)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后,细菌自身的DNA被破坏,病毒的DNA控制了细菌细胞的代谢,借助于细菌的合成机构,如核糖体、mRNA、tRNA、ATP和酶等,噬菌体进行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4)成熟(装配) 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等在细菌体内装配成一个个完整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中,其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装配成一个完整的大肠杆菌T4噬菌体。
(5)裂解和释放 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的细胞壁而导致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噬菌体粒子,一个宿主细胞可以释放10~1000个(平均为300个)病毒粒子。释放出的新的病毒粒子又可去感染新的宿主细胞。
对于大肠杆菌T4噬菌体来说,完成上述一个复制增殖的周期,共需要大约25min的时间。
另一种现象,大量的噬菌体吸附在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酶,而导致细菌细胞破裂,称为自外裂解,显然,它是不同于由于噬菌体在细胞内增殖而发生的裂解情况。
2.4.2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并非所有的噬菌体在感染宿主细胞后都立即引起细胞的裂解。
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细胞破裂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而有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其一起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宿主细胞称为溶原细胞,而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见图2-5。
图2-5 细菌受噬菌体感染后的两种反应:裂解反应和溶原性反应
溶原性是遗传的,溶原性细菌的后代也是溶原性的,在溶原性细菌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颗粒,但细菌可能由于原噬菌体的存在而带来某种新的性状,如不能再被新的同种噬菌体感染等。在特定条件下,温和噬菌体会发生变异(自发或诱发),从细菌染色体上脱落,恢复复制能力,引起细菌裂解,转化成毒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的核酸从宿主染色体上脱离时,会携带部分宿主的基因。利用这一特性,在遗传(基因)工程中可用温和噬菌体进行基因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