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经典漫画全集(彩色纪念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写在前面

连环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E.O.Plauen)原名埃里西·奥塞尔(Erich Ohser),1903年3月18日出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翁特盖滕格林村,童年时迁居卜劳恩市。少年时代他学过钳工,后来在著名的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进行深造。他成为自由职业画家后,曾给《横断面》《新莱比锡报》《前进》《诙谐报》等许多报刊杂志作画。

20世纪30年代初,覆盖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严重冲击德国,严重的政治后果就是在纳粹政权下,德国成了恐怖的人间地狱,个人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奥塞尔的政治漫画被全面禁止。

1934年春,《柏林画报》编辑库尔特·库林贝格博士准备开辟一个新的连环漫画专栏,由于期望过高,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漫画家。在筛选了数十个漫画家之后,邀请奥塞尔试画这个专栏,《父与子》等几个连环漫画故事初稿拿到《柏林画报》后,立刻受到了高度的赞扬,画报社认为:“奥塞尔虽然是个有政治问题的漫画家,但冒这个险非常值得!”《柏林画报》是当时德国最具权威的画报社,经过交涉也为了规避风险,奥塞尔最终获准改用笔名埃·奥·卜劳恩发表非政治性的作品。这个笔名是由他姓名的第一个字母以及他童年生活过的城市卜劳恩构成的。从此诞生了以《父与子》漫画闻名于世的天才漫画家卜劳恩。

《父与子》第一组连环漫画故事《差透了的家庭作业》于1934年12月13日在《柏林画报》第50期上发表,之后卜劳恩每周都在该画报上发表一个该主题的系列漫画故事。

冠以《父与子》主题的漫画发表数期之后,无数的追捧者迸发出不可遏止的热情,同时与漫画形象有关的衍生商品如玩具、食品等纷纷出现,印有该漫画形象的商品更是随处可见。《父与子》的故事随即被搬上舞台……几乎一夜之间,卜劳恩的名字在德国已是家喻户晓,卜劳恩名利双收。

实际上,卜劳恩的创作激情根植于他对儿子深深的父爱,作品中的故事就是作者与其儿子的生活写照。卜劳恩供职于《柏林画报》时,他的儿子刚3岁。卜劳恩把对儿子无限的热爱融入画笔,创作出了一系列闪烁着灵性光芒又蕴含普通人生活乐趣的作品,使读者在快乐的幽默中体味到纯真的父子深情和生活的某些天真本色。

但由于卜劳恩原来漫画的政治色彩,在他的《父与子》系列漫画取得巨大成功的两年之后,纳粹政权再次发出了对他的禁令,经过《柏林画报》新的交涉,他才获得创作的自由,但他仍然是在危险中坚持着他的事业。

《父与子》系列作品终于在1937年12月结束了在《柏林画报》上的连载,由出版社结集出版,初版增加了10个从未发表的故事,首印9万册,畅销一时,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有不同的文字及版本面世。

由于卜劳恩深深地热爱着他的政治漫画,他在《父与子》系列故事创作结束后无事可做,陷入现实与理想的巨大的冲突之中,他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被苦闷和悲观挟裹着进退失据。

最终他还是重操政治漫画的旧业,对他憎恨的纳粹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嘲笑和咒骂。由于他的直率,说了无人敢说的话,被邻人告发,于1944年3月被纳粹以“反国家言论罪”投入监狱,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指使“人民法庭”判处卜劳恩死刑。4月6日,卜劳恩自杀于狱中。就这样,天才的漫画家毁于法西斯的屠刀下。

卜劳恩是继海恩里希·霍夫曼和威廉·布施之后的又一德国艺术巨匠,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他的《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父与子》在我国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早在20世纪30年代吴朗西先生在《美术生活》杂志上第一次将《父与子》介绍到中国来,并且送了一本《父与子》画集给鲁迅先生,鲁迅先生非常喜欢这本画集;丰子恺先生也曾高度赞扬过《父与子》,在他的推荐下,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在国内第一次以画册的形式出版了《无字连环漫画父与子》,丰子恺先生还为这本画集写了序;华君武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写过一篇专门介绍《父与子》的文章,十分推崇卜劳恩的艺术才能,在他的建议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斯图加特对外关系协会于1984年4月14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漫画家卜劳恩作品展览》;方成先生在他的连环漫画论著中也多次以《父与子》为例证,并创作了自己的《父与子的故事》……

如今,我们经过精心设计与包装,配合诙谐的中英双语文字,将幽默大师的传世之作再次奉献给可爱的读者,但愿能带给不同年龄的读者快乐,并加深人们对父与子这一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