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信息化发展概况
2018年,中国地震局党组在部署和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地震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地震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局党组部署,大力推进地震信息化发展,建立日常运行机制,扎实开展工作,大力夯实网络安全基础,组织实施信息化战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完成地震信息化顶层设计,绘就地震信息化发展蓝图】
2018年,中国地震局印发《地震信息化顶层设计》《地震信息化行动方案(2018—2020年)》,贯彻局党组关于地震信息化战略部署,提出地震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蓝图框架,明确了2018—2020年地震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建设目标、实施进度和组织模式,旨在实现数据资源化、业务云端化、服务智能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对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引领和驱动作用。
【研究制定地震信息化标准规制体系,地震信息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组建地震信息化标准框架工作组,研究制定《地震信息化标准体系(2018版)》,确定了地震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明确了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数据资源标准、信息应用平台标准、信息安全标准、信息化管理标准6个分体系及首批223项标准清单,启动23项急需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完成地震信息化管理规范调研,启动地震信息化管理规制体系框架研究。
【实施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护项目,地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明显增强】
完成“中国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护项目”建设,初步建成地震行业网络安全体系。印发《中国地震局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建立健全地震行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保障和恢复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地震系统各单位开展网络安全自查,对网络安全主体责任、管理规制、人防技防措施、信息发布管理、信息通报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进行全面梳理整改,地震信息网络安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认真开展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地震数据与资料管理更加规范】
对地震系统数据共享工作进行检查和调研,启动数据共享工作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研究,组织编印《国家地震科学数据资源手册》,系统梳理4类13项地震科学数据资源。组织地震系统各单位分步骤开展模拟地震历史资料抢救专项行动,摸底调查形成资料清单,共统计图纸1604万张,汇编相关技术标准,编制技术规范,启动地震模拟资料抢救试点工作。
【不断拓宽地震信息服务渠道,地震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备】
坚持需求导向,探索“互联网+地震”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了包括12322传统平台和移动多媒体平台的完整地震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地震速报信息人口覆盖由百万量级到以亿为单位的能力提升。其中,速报微博粉丝突破700万户,居全国应急系统首位;微博年度累计阅读量突破14亿人次,单条微博最高阅读量6500万人次;地震速报微博连续第5年被人民日报评为“全国十大中央机构微博”。开启智慧服务模式,自主研发的“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正式上线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