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头颈放射学专委会
一、发展简史
(一)成立经过
在时任中放主任委员冯晓源教授积极倡导下,经中华医学会批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于2012年7月12日的中华医学会第24届理事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批准新建,成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10个学组。分管中放副主委为金征宇教授,首任学组组长为王振常教授,副组长4人(陶晓峰教授、鲜军舫教授、沙炎教授和罗德红教授),委员23人,秘书2人。
头颈学组成立后的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2012年10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中放年会上召开,组长王振常教授首先宣布学组成立,并为每个委员颁发证书,并提出了作为学组委员应承担起的责任及领导班子的分工,制定了头颈学组四个工作重点:学术会议、继续教育、服务同行和科研合作。
(二)学术会议
2012年11月9—12日在上海举行了学组成立获批后第一届学术会议。注册代表超过380人,到会人数超过500人。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到会做大会主旨演讲。
图4-2-1 2012年上海会议学组部分委员合影
2013年3月15—17日,由头颈学组主办,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中放头颈学组成立大会暨2013年头颈学组学术会议,在此次大会上,金征宇副主任委员代表中华医学会宣布了头颈学组正式成立,并宣读了学组组长和成员名单。头颈学组成立后的第一次学术年会随即举办,共分3个分会场进行,内容涉及头颈部各部位的主要病变,既紧密结合临床又有学术研究,举办专家讲座40余人次,大会发言12人次。(图4-2-2,图4-2-3)
图4-2-2 2013年3月16日,王振常教授主持头颈学组成立大会
图4-2-3 2013年头颈学组学术会议
2014年3月14—17日,由头颈学组主办,《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天津市人民医院承办的“中放头颈学组2014年学术年会”学在天津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质量与规范”为主题,来自全国26个省市的488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参会人员创造了头颈学组年会参会代表的最高纪录。(图4-2-4)
图4-2-4 2014年头颈学组学术会议
2015年3月1—15日,由头颈学组主办,《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承办的中放2015年全国头颈部影像学大会在吉林长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注册会员参加了大会。本次会议主题为“头颈部影像学普及与提高”,中华放射学会徐克主任委员亲自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结合主题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头颈部影像技术、诊断与鉴别诊断、介入治疗和新进展等方面,既包括头颈部影像学基本解剖、检查路径、诊断思路、征象解读,又涵盖头颈部影像新技术、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图4-2-5)
图4-2-5 2015年头颈学组学术会议
2015年6月18—20日在上海头颈学组学术会议上,正式成立了第二届中放头颈学组的青年学组。并根据徐克主委的提议和中华医学会的同意,中放头颈学组更名为中华放射学会头颈专业委员会,两个名称共存。王振常教授(友谊医院副院长)继续担任第二届头颈学组组长,即头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组长即副主委分别是:鲜军舫(同仁医院放射科主任)、陶晓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刘筠(天津市人民医院)、李松柏(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满凤媛(第二炮兵总医院放射科主任)。满凤媛担任新成立的第一届头颈专委会青年学组组长。(图4-2-6,图4-2-7)
图4-2-6 第二届中放头颈学组成员合影
图4-2-7 新成立的头颈学组青年学组委员合影
2016年头颈学术年会与中放年会同期举行(2016年10月12—16日,苏州)。
2017年3月10—12日,由头颈学组主办,《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西安市中心医院、《实用放射学杂志》社承办的中放2017年全国头颈部影像学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新技术应用与临床转化”。(图4-2-8)
图4-2-8 2017年西安头颈学组学术会议
除此之外,头颈学组积极组织并参加每年举办的中放年会,组织承担其中的头颈学术专场,使头颈部影像学的新生力量有机会展示风采,提高头颈部影像学的国内外影响力。
(三)继续教育项目
续表
注:时间截止到2017年6月底
(四)头颈部疾病影像检查与诊断专家共识的制定
规范化的检查和诊断是提高头颈部影像学水平的基本条件。2003年,受中放和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委托,由王振常教授牵头,依托国内30余名头颈部影像学专家共同制定了放射学专业首部具有行业指南性的《头颈部CT和MR扫描规范指南(试用稿)》(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3):230-233)(图4-2-9)。这一规范是我国医学影像学界的第一部CT和MR扫描规范,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图4-2-9 《头颈部CT、MR扫描规范指南(试用稿)》
又经过一年半的实践,2007年对该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头颈部CT和MR扫描规范指南(修改稿)》(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9):996-999)(图4-2-10)。
图4-2-10 《头颈部CT、MR扫描规范指南(修改稿)》
由于影像学技术及诊断经验的发展日新月异,规范也需要不断修正。基于此,头颈学组牵头组织国内专家团,以《头颈部CT、MRI扫描规范指南(修改稿)》为基础,参考2016年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制定的《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MR检查技术专家共识》及其他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撰写了眼部、耳部、鼻部、甲状腺检查及诊断专家共识草案。经过学组全体委员反复修正优化,历时3年最终形成该版本共识,于2017年11月刊登发表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其中《甲状腺结节影像检查流程专家共识》先于2016年12月刊登发表,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12):911-915)(图4-2-11)。
图4-2-11 《甲状腺结节影像检查流程专家共识》
(五)学术推广
为加快青年医师的培养,同时规范临床放射诊断,头颈学组积极组织参编中放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的《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基础篇、提高篇)》系列教学光盘(图4-2-12)。该套光盘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分册之一。该系列光盘已于2014年出版发行。
图4-2-12 《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全集(基础篇、提高篇)》
随着头颈部影像学在头颈部疾病诊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中放头颈学组为基础,联合领域内知名教授共同编撰《头颈部影像学》系列丛书(图4-2-13)。该系列丛书分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卷、眼科卷、颅底卷,已分别于2014年1月、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出版。
图4-2-13 《头颈部影像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卷、眼科卷、颅底卷
中放REACH项目丛书《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头颈分册》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主编/副主编第一次编写会,经过专家点评及病例提供者多次、反复的互动修稿,于2017年2月的福州定稿会上最终敲定。该分册涉及眼、耳、鼻、咽、喉、颌面、腮腺、颅底、甲状腺、颈部等10个部位的126例病例。
二、专委会主任委员简介
一般情况:王振常(图4-2-14),男,1964年9月出生,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及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北京学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创人才杰出人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使命人才”计划团队带头人等人才培养计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图4-2-14 王振常教授
工作业绩:长期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及省部级课题9项,目前在研课题6项,总经费1800余万元。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NeuroImage、AJNR、Hearing Research(缩写名hearing res)《中华放射学杂志》等业内高水平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头颈部科技论文450篇,总被引2400余次。主编/主译专著、教材24部,参编。
学会任职: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头颈影像诊断专委会主任委员、头颈学组组长,北京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等22种专业杂志副主编、编委。
专业方向:擅长头颈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历届学组成员名单
四、举办学术会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