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说情绪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情绪阴晴不定,影响我们的心情

气大伤身,悔之晚矣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每个人都会受到情绪的困扰,比如愤怒。人为什么会愤怒?首先,人们常常会因为担心很多事情而感到焦虑不安,然后会感到自己的压力很大。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超出了自己承受的限度,所以要发泄出来,这就形成了愤怒。如果隐而不发,随着愤怒累积的时间越长,人的表现越强烈,越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因为极度愤怒,导致了很多伤害事件的发生。

其次,是自身权益受到了侵害。比如,明明属于你的东西,却被别人拿走了,你会愤怒;昨天明明还好好的路,今天再开车走到这里时,却因为施工而堵起了车,不管路旁是否提前设置了“道路施工”的牌子,你都会憋一肚子火。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见了、正常的出行需求突然间变得艰难……人们就会愤怒。一个人无端受到伤害、被别人轻视或忽略,都会感到愤怒。还有一种,就是别人把你看得过高,你也会愤怒。比如某件事情,需要每个人均摊5000块钱,你就会感到愤怒,心想:我又没有别人挣得多,凭什么也要出5000块钱!

如果你明白了愤怒背后的真相,也许就不会轻易发怒了。比如你因为别人的误会而生了一肚子闷气,气到晚上睡不着觉,但是那个误会你的人却在呼呼大睡,这样你就很不值得;如果你想打电话过去和他理论,或者干脆大吵一架,可是对方却关机了,这时你会更加生气。做错的人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生气的人反而在活受罪,这就正应了那句话: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一个人明白了这一点,应该受惩罚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他就会改变自己的观念。因为观念改变了,行为也会跟着改变,情绪自然就改变了。

有些公司领导动不动就爱发火。比如他刚走进公司,看到员工正在整理会议室,就会指手画脚一通,说这里没整理好、那里也没整理好。如果员工试着跟他辩解,即使说得头头是道,领导也不会改变态度。他甚至会用一种大多数领导都会用的“模糊主题”的办法,借一件别的事情指责员工没有做好。这简直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碴。不是他不讲理,而是他恼羞成怒了——我是领导,即使我说错了,你作为员工也不能说我的不是,不然我作为领导的面子往哪里搁?但是如果员工抢在领导之前向他报告这里的情况,在领导做错以前帮助他,不让他出错,领导就会非常有面子。这时候他就会说“辛苦辛苦”,而不会骂员工了。

在生气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后悔。尤其是打破东西会更后悔,因为还要花钱去买回来。生气时摔东西只是图一时之快,而后面是漫长的弥补之痛。所以为了减少后悔,大家还是要少生气为好。

人在愤怒时,通常会伴随各种不同的情绪出现,如悲伤、挫折等。比如一个人本来很愤怒,最后竟然会气得哭起来。有时,正在生气的人会摔东西、乱骂人,向外界做出攻击行为。但同时他还会有一种罪恶感和羞耻感,觉得自己修养很差,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还会害怕受到报复,等等。大概每一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一个人如果因愤怒而失去了理智,那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就好像一只发了疯的恶犬,见人就咬;但是如果把愤怒完全压抑在心底,最后人自身也会受到“内伤”。所以,对待愤怒,最好的做法就是“激而不怒”。就像《三国演义》里面的司马懿,他是第一流的情绪管理大师,不管诸葛亮如何刺激他,他都不会生气,总是笑呵呵的。

难过非过,重在调剂

外国人见面的时候总是很热情地又握手又拥抱,好像久别重逢一样,而道别时的样子也是紧紧拥抱,不愿放开,好像从此再也见不到了一样。我们中国人不这样。在中国人看来,没有到生离死别的程度,分别时居然做出生离死别的样子,那是一种不祥之兆。一个人只有从此不再见面了,才会那么慎重,一而再再而三地道别。如果很快会再见面,中国人只是简单地互相打一声招呼,然后就各自离去了。当你要和一个人道别时,突然间很伤心,甚至难过得想哭,这就是不祥的征兆,表示你们从此不会再见面了。

难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难过的时间有长有短,难过的程度有强有弱。比如,一个人无法和亲人见面时,会觉得难过;一个人突然间被冷落了,会觉得难过;一个人本来有把握做好的事情,结果没有做好,也会觉得难过……

另外,难过经常与愤怒、害怕、羞耻、哀伤等情绪联结在一起,交替出现。比如,你心爱的东西被偷了;本来属于你的机会,结果被别人强占了;照照镜子,看到自己一年比一年老;亲人去世,或者意外身亡……总之,发生使人愤怒、懊恼、悔恨、内疚的事情,都会让人哀伤、难过。

难过是不会产生任何责任问题的,而其他的情绪则会。所以,当一个人难过时,表示他有羞耻心、有责任感,表示他珍惜机会,人们应该替他高兴才对。

难过不完全是负面情绪,它也可以对人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当一个人难过的时候,他就会认真地去做事情;当一个人难过的时候,他就会珍惜眼前的机会;当一个人难过的时候,他就会改变他的态度……总之,利弊相关,福祸相倚,关键要看人们自己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比如有人家里面长辈过世了,大家就会劝他节哀顺变,而不会让他一直哭下去,因为哭也没用。

要懂得适度转化难过的情绪,化悲痛为力量,去体会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没有完成的事情,因为帮先人完成遗愿总比天天哭个没完来得要有意义。很多中国人只有清明节和死者忌日才会去扫墓,而不是想到过世的亲人就去扫墓。清明节就是为了祭奠逝者或祖先才去扫墓,但常常去扫墓也不妥,事情总要有个合理的限度。对祖先要怀念,但是不能永远活在对祖先的怀念当中。

人在难过的时候,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感情,有心事也不敢轻易表达出来。似乎人们从小便受到这样的教育,好像表达出难过的情绪就是懦弱的表现。尤其是有一句话叫作“男儿有泪不轻弹”,就是说男人掉眼泪是很丢脸的事情,所以即使想哭也得忍住。但是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说男人也要掉眼泪,因为“不轻弹”是不轻易流眼泪,而不是不流眼泪。

很多人的事业是哭出来的,很多机会是哀求出来的,愿不愿意流泪是人自己决定的,我们不能苛求。有的人怕丢脸、怕麻烦,一有眼泪就往肚子里咽,装作没事一样,偶尔为之无伤大雅,但长此以往,对身体大有伤害。有的人实在忍不住了,就关起门来痛哭一场,然后出来跟没事人一样,该干吗干吗,这种情绪的释放,无论对眼睛还是对身体都是有好处的。

人们应该记住:长期隐藏难过的情绪对身体是不好的,应该适当地让它得到宣泄。因为长期的隐藏、忍受会逐渐变成无力感,而无力感再发展下去就会变成无助感,最后无药可救。

调整心态,重塑自我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还有想要突破的意愿,只是感觉到无能为力,想要做好却感觉力不从心,很难去突破,这就是无力感。身在职场,人们难免会有无力感:你想把事情做好,但就是没有办法;你有好的意见,但老板听不进去;你想好好展现自己的能力,但是老板不给你机会……无力感会让一个人觉得非常泄气、沮丧。

造成无力感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因为到处碰壁,事事不如意,就会慢慢贬低自己,甚至看不起自己。第二,自我贬低之后,就会慢慢可怜自己。第三,从可怜自己到可怜别人。其实自我可怜跟可怜别人是一样的,因为只有可怜的人才会可怜别人。

有的人因为既定目标久久无法达成,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自贬;有的人遭遇到重大的痛苦和挫折,就开始自己可怜自己,这是自怜;有的人在新闻里看到那么多没有饭吃的人,会怜悯他们,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就会产生无力感。

很多事情都不是人们能够随意控制的,有些甚至是无法控制的。西方人认为,一个人长大以后的言行,都是由他小时候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但是如果让环境决定人的一切,那么人就没有自主性了,只能听任环境的摆布。所以很多人抱着“努力无用,理想虚妄”的消极想法,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人虽然不能控制环境、改变环境,但是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一定要把无力感的真正原因找出来,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有的人看到别人学业有成,或事业成功,或身居高位,他可能会感到自卑。怎么办呢?第一,他从此自轻自贱,继续碌碌无为;第二,他可以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不是整天在那里自卑,到头来一事无成。

与其不断贬低自己,不如想办法充实、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自怨自艾。一个人能够正视自己,勇敢地承认自己暂时不如别人,就不是自贬。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其实情商很高,这是他的优势所在。诸葛亮可以气周瑜、气曹真、气王朗,对司马懿却无可奈何。诸葛亮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魏营,嘲笑司马懿是妇人,不是大丈夫,期望激怒司马懿,以便与其在祁山开战。没想到司马懿在使节面前不但没有表示怒意,反而面带笑容,向使节打听起诸葛亮的饮食起居来。

诸葛亮求战不得,退缩的话,又会被嘲笑,结果反被司马懿气病了。其实,司马懿所受侮辱的程度比周瑜、曹真和王朗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一个男人被人嘲笑为“妇人”,是很丢脸的事情。

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诸葛亮,一方面会气死周瑜,一方面又会被司马懿气病呢?因为他没有办法化解自己的问题。司马懿说:“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认为诸葛亮比自己厉害,自己输给他,没有什么丢脸的。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表现出了一种比较豁达的风度。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自己种田不如农夫,打猎不如猎人,但是讲道理讲得过别人,也就是说,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

除了不自贬,人们还要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实自我。比如东吴大将吕蒙,本来不识字,可是后来变得很有学问。因为有一次孙权说吕蒙打仗很在行,但是写字却很难看,讲话也苍白乏味,没有文采,有失将军体统。吕蒙辩解说自己太忙,没有时间读书,有心无力。孙权就说自己比他还忙,都有时间读书,还说曹操那么厉害的人,也天天读书。吕蒙听了这话,就去读书了。没过多久,吕蒙的学问就大有长进,写字也像模像样了。后来,人们在说到一个人能力提高很快时,经常会讲“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人要善于改变自己,不要天天自怜、自贬,或者可怜别人。整天可怜别人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我们要做的是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同情他、取笑他,更不是可怜他。中国人同情弱者,但并不同情可怜的人,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循序渐进,切莫强求

无力感久了以后就会变成无助感。无助感是一个人碰到了太多挫折,最后连突破的愿望都没有了,只想安于现状。如果一个人有了无助感,就会连自己本来能做到的事情都不做了,而如果一个人“不想”做事情,那是很麻烦、很可怕的。

如果把一条狗关在一个笼子里面,刚开始时它一定会左冲右撞,想逃离这个笼子。可是当它几经努力后仍然到处碰壁,慢慢就会有无力感。直到有一天,就算把门打开它也不会出来,而是躺在笼子里动也懒得动,这就说明这条狗有了无助感。

无助感大部分是由环境造成的。当父母管得太严,每次都要求孩子考100分的时候,孩子就会有无助感。因为他不可能一下子就考100分,也不可能每次都考100分,所以到最后,孩子有那个能力也不愿努力了。其实家长可以设一个“进步奖”鼓励孩子,即使孩子现在只考20分也没关系,等他下次考了25分,家长就要给他奖励,那么孩子在学习上就会很有动力,并且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到后来可能比别人的成绩都要好;如果你要求他一下子就考到80分、90分,他也会有无助感,因为他觉得差距太大,自己做不到。

无助感其实代表了一种很可怕的心理,叫作逆来顺受。合理的逆来顺受可以促进彼此的关系,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太过分,那就不好了。过分的逆来顺受会让人完全没有突破困境的决心、勇气和行为,只能坐以待毙。

无助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许多不幸的经验积累而成的。假如把一只老虎关在一个通电的笼子里,它总是会因为想要逃跑而频频被电到,在被电了几次之后,老虎就会乖乖听话了。即使笼子里没有通电,它也会很听话,因为它知道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就放弃反抗了。

有句成语叫作“狗急跳墙”,但当狗有了无助感的时候,再急它也不会跳墙了,因为它不想跳了。同样,当一个人心灰意冷到完全没有一点动力的时候,他就会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毫无作为,明明可以做的也不想做了,这是很可怕的。

当一个人辛勤耕耘却没有半点收获的时候,当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徒劳无功的时候,他就会产生深深的无助感,他会觉得一切都是无常,眼前是无助,未来是无望,感觉成败完全是由老天做主,而不是自己做主。

那到底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是“谋事在天,成事在人”呢?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小事情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事情是“谋事在天,成事在人”。

中国人讲“小富由勤”,即一个人如果很勤劳、很节俭,他就可能变成中产阶级了。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大富由天”,一个人要想大富大贵,不单要靠自身努力,有时候还要看运气。如果每一分钱都是通过人辛辛苦苦赚回来,那么他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大富翁,最多只能达到小康水平。

无助感是很难治疗的。人一旦进入无助感的状态,谁都救不了,自己也很难救自己,除非经过很长时间、很用心的再教育,否则很难改变。所以大家要趁自己还没有无助感的时候提前预防。

那么要怎样才能预防无助感呢?首先,不要对自己要求太多、太苛刻。如果一个人抱着“大事情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想法,那么他的野心就不会太大。即使某一天他摊上了大事情,也会冷静处之,不会去做违背自然的事情,而是会顺其自然。

其次,人一旦发现自己有无力感的时候,就要警惕了,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有无力感。因为无力感累积起来就会变成无助感,人有了无助感,基本无药可救了。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有了无力感或无助感,就会裹足不前。所以大家要时常保持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如果一个人因为能力不足而感到无力或无助,那么他可以请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来替自己做事。比如一个老板聘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到公司做事,那么他就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好老板;如果他手下的员工能力还不如他,那么他的公司迟早会关门大吉。自己不懂或不会做的事情,可以委托给别人来做,照样可以完成任务。比如一个人做电脑生意,对于自己不在行的那些业务,完全可以外包出去,委托给别人去做,但他的主营业务还是电脑行业。只要找对人,把困难一一解决,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即使一个人什么都不懂,只要他懂得如何用人就可以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比如老板,老板可以没有学问,也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他心胸宽广、眼睛会看人,放心地把工作委托给合适的人,同时舍得与别人分享、不独吞,那么他照样可以赚钱。一个人最好不要苛求自己样样精通,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并且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比如第一个人的专长是打字快,第二个人虽然打字慢,但他也不会自卑,因为他写字的速度比第一个人打字的速度还快。人各有生存的条件和能力,谁也不用羡慕谁。

每个人对自己要有适当的要求,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就像爬楼梯,如果每一级台阶都很矮,人就会很快爬上去,并且不会感到累;如果每一级台阶都非常高,那爬起来就会很累,大家也不必要求自己马上爬上去,日有寸进,不必强求,一切顺其自然就好。这样的话,人就不会有什么无力感,更不会有无助感了。

适度害怕,远离焦虑

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一只猴子被关在动物园里,你觉得它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其实相对来说,那只猴子可能也挺自由的,可是再自由,也还是被关在笼子里,只不过笼子比较大而已。但是一个人活着又有多大的自由呢?你能够想出国就出国吗?不行。你能够想去太空就去太空吗?也不行。比如有个人想去美国,结果被拒签了,因为签证官担心他太有钱,去了美国可能就不回来了。可见,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而正是因为不自由,所以带来焦虑。

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看问题的角度也很重要。所以,有没有自由取决于你的看法和心态。比如你上班能随便迟到和早退吗?公司给你安排好一个位子,你能随便坐在别人的位子上吗?因此,你的选择、你的心态、你的看法,将决定你的状态,影响你的情绪。

比如,你每天早上起来都说“好累啊”,你就可能一整天都觉得很累;你每天早上起来都说“精神焕发”,你就可能一整天都很精神。同样,你总是怕这怕那,就会感觉处处都不安全;你总是满腹心事,就会常常感觉压力很大。

焦虑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一个人选择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都会造成焦虑。一个人内心不安,会越想越焦虑。“我这单生意能不能完成?完成以后能不能收到钱?给了钱以后,别人会不会反悔,要退货……”没完没了,焦虑不安。想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多想,但也不能不想。一个人如果顾虑太多,就会一事无成;如果完全不顾虑,那他是缺心眼。

人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选择不相信;可以选择冒险,也可以选择安定;可以选择愉快,也可以选择痛苦。如果选择焦虑,你就会越来越焦虑;如果选择害怕,你就会越来越害怕。一个老板要相信自己的中层管理人员,要坚信这些中层领导是经过自己长期考验的,如果连他们都不能相信,那就没办法开展工作了。

大家到成都会发现,很多成都人大部分时间在打麻将、喝茶,日子照样过得很好。所以大家可以选择慢悠悠的、不慌不忙的生活,也可以选择拼命做事的生活。

如果一对夫妻常常猜疑对方有外遇,觉得对方会变心,这两个人肯定不能幸福地过日子;如果一个人天天照着镜子,总在说自己又老了,日子也不会过得舒心;如果一个司机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总怕相邻车道的车子冲过来,他就不会安心开车。虽说“无常”无处不在,但是大家要学会选择相信“有常”。

人们往往害怕意外突然降临,害怕失去爱,害怕受伤害,害怕被排斥,而这些都是无法控制的。俗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

生活中一些小事情,人们或许还可以控制,但是很多大事情,人们就很少能控制得了。比如刮风下雨,人们就无法控制;什么时候地震,人们也控制不了。

因为大家从小就感受过失败的可怕,所以几乎每一个人都害怕失败。在面对一些“大事”的时候,很多人事先都会紧张不安。比如一个人第一次上台讲话之前,他心里会忐忑不安;或者某人第二天要谈一笔大生意,头天晚上他就紧张得开始用酒精麻醉自己,因为他很怕这笔大生意成交不了。一个人最好没有“得失心”,因为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比如你有一批货卖出去了,你赚到了一些钱;如果这批货没卖出去,你把它存在仓库里,说不定第二年会涨价,让你赚更多的钱。所以,人要自己去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而不是听天由命。

焦虑和忧愁像一对孪生兄弟,是人们对未来感到无助的一种反应。未来会发生什么,是人无法预料到的,正因为未来不能控制,所以人会患得患失,焦虑而忧愁。其实,未来充满变化,跟那些变化的东西较什么劲呢?既然未来不可控制,我们又何必去强求呢?

害怕是人对不可知的、不了解的、掌握不了的事情的一种自然反应。对此,大家无须感到忧虑。当人害怕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问问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当你找到害怕的具体原因,并进一步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时,你自然就不会害怕了。

当然,害怕也是有好处的,就是会保护人类自己。比如,小孩刚开始学走路时,一定要大人牵着他,或者他自己扶着东西才敢走;小孩喜欢到处爬,当他往床上爬时,会紧紧抓着床沿往上爬,从床上下来时也会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下,直到脚踩到地上,他不会一下子就从床上跳下来。这样的小孩,家长无须太担心,因为他很聪明,懂得保护自己。如果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不懂得害怕,不用人扶着就要走,那么他马上就会摔跤,很可能会把手、脚摔坏。

小孩如果什么都不怕的话,家长真的应该担心了。聪明的小孩,别人同他讲话的时候,他不会马上回答,而是看看妈妈的意思再做反应。但是现在,大家都鼓励小孩要多与外界交流,别人和他说话,他要马上做出反应,努力地表现自己,结果很可能会被人贩子拐走。

“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最可怕,当他什么人都不怕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怕他。但是中国有句老话叫“抬头三尺有神明”,其实就是告诫那些人,让他们有一点界限、有一点自律、有一点害怕、有一点恐惧,他们才不敢乱来。什么都不怕,人就会无法无天;什么都怕,人就会止步不前,没有什么大出息。

有人害怕飞机会掉下来,不敢坐飞机,所以他从来不敢到外面去旅游,因为他看到飞机就恐惧。其实每天有很多飞机在空中飞,但是发生事故的概率比出车祸的概率低得多,可他就是不敢坐飞机,别人给他出旅费他也不敢坐,那他的损失真是太大了。

盲目地害怕是错误的,适度地害怕是安全的,过分地害怕会伤害人的生理和心灵。为人身安全和生命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只要不过分,大家就不必焦虑。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罪恶感一般会带来三种感觉。第一种感觉是“我做错了,我是个低贱的人”。为什么做错事情就低贱?做错事与低贱有什么关系呢?第二种感觉是“我绝对不应该这样做,因为我这样做了,就已经证明我不是个好人”。应不应该做与好人坏人没有什么关系。第三种感觉是“我已经变成一块朽木,无药可救了,我应该受罚,因为我是有罪的”。西方人承认“原罪”,但中国人不这么认为。

上述这三种感觉都是不合理的。一个人做错事情,可以先原谅自己,因为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难免会犯错,只要承认错误,然后去改善就可以了,同时要记住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会认为自己低贱呢?一错再错才是低贱,死不悔改才可怕。应该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恨不得不这样做,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才比较合理;如果是“我已经这样做了,我完了”,那就不合理了。“我恨不得不这样做”,但已经做了,无法改变。对以前的任何事情都不必后悔,因为后悔没有用,人应该向前看。只要吸取教训,以后决不再犯就行了。

有一句话叫“宁可早犯错,宁可早失败”,因为早失败,人还可以爬起来,晚失败就爬不起来了。年轻人不用怕犯错,不用怕失败,也不用怕挫折。年轻人只有历经磨难才会成熟,一个人总是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结果年轻时是没有犯什么错,但是到了年纪大的时候万一“晚节不保”,那就没有时间补救了。所以,年轻时多犯点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件好事情。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犯了再大的错误,只要肯回头、肯悔改,那就是比金子还宝贵的。

一个人承认错误以后,要懂得原谅自己、忘记错误,并努力学习成长,不要老活在过去的阴影里面,这样才有新生活的希望。以前犯的错误无法挽回,只要未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而且人不要总去翻旧账。有的父母经常跟孩子算旧账,搞得孩子很不开心。比如孩子经常打破东西,父母可以就他连续犯错误开展教育,而不是计较他总共打破了多少东西。

很多人小时候都做过现在一想起来就脸红、感觉不好意思的事情,但他们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因为小时候不懂事才会那样做。人难免犯错误,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是圣贤,谁都会犯错误,包括孔子自己。但孔子还说“不贰过”,即不要重复地犯错。

所以,犯错并不可怕,就怕犯了错以后还不改正。每个人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和别人竞争,也可以选择与别人和谐相处;你可以选择帮助别人,也可以选择袖手旁观。

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自己坐禅怎么样,佛印说他坐禅很好,他坐禅的时候活像一尊菩萨。苏东坡很开心,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妹妹,然后得意扬扬地说:“佛印看我坐禅像一尊菩萨,可是我看他像一堆牛粪。”苏小妹说苏东坡比佛印差远了,因为佛印满脑子都是慈悲为怀,所以才看谁都像菩萨;苏东坡满脑子都是牛粪,所以看谁都像牛粪。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一个心怀不轨的人,看谁都是鬼鬼祟祟的;一个有很多歪脑筋、坏主意的人,看谁都像在做坏事。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而且人一旦选择了做什么样的人,他就会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别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对着一面镜子,当你对着镜子笑的时候,你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也在对着你笑;当你对着镜子生气的时候,镜子里的人也在对你生气。

所以,当你遇到一个人的时候,你认为他是友善的,那你往往就会与他和谐相处;你认为他居心不良,那么他也许就真的居心不良了。因为他会有自己的反应,你把他当坏人,他就坏给你看;你把他当好人,他就不好意思算计你。这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感应。

人和人之间有很多东西是会彼此互动的,一个人生气时,旁边的人会受到感染;当他高兴时,旁边的人也会受感染。所以,人不能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太开心,愤怒时也不要很激烈地表现出来,否则吃亏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太开心了,就会有人嫉妒你,会暗地里给你使绊,让你不开心。

合理地运用羞愧感,勇敢地面对罪恶感,你会发现生活里处处都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知所羞愧,不辱父母

羞愧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在父母、老师的教育中得到的。大人常常会跟小孩子讲:你这样做别人会看不起你、这样做会丢父母的脸。这就是在加强小孩子的羞愧感。

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他的孝心不是表现在拿多少钱给父母花,而是表现在“不丢父母的脸”。所以,很多真正孝顺的人在外面常常会顾虑到父母的脸面。一个人想偷别人的东西又不敢偷,一方面是怕违法,被警察抓走,另一方面就是“怕丢父母的脸”。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跟他说:你在外面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丢父母的脸,这个脸我丢不起。这种情绪管理,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羞愧感和罪恶感也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的情绪。羞愧感最强的是日本人,日本的文化叫作“耻”的文化,有消极的色彩。如果要求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那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华文化一再要求“无过无不及”,即做事情既不要不到位,也不要太过分了,体现了一种“中庸”的思想。中国人失败之后,常常会说“东山再起”“从头再来”“下次好好表现,把以前的羞耻洗刷掉”……这是非常积极的。

一个人有羞耻心才有救,而羞耻心就是爱面子。很多人说爱面子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面子都不要了,那这个人就真的没救了,他会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不在乎。

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他是没有羞耻感的。一个人在得意的时候,经常是忘乎所以的,但是他不得意的时候,就会很拘谨,就很担心做错事情。所以当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的时候,大家就要格外小心;当事情进展得不顺利的时候,反而不需要那么小心。

羞愧之心是每个人都有的,它是个很好的内在驱动力,它会提醒人们,要知错就改,不能老是让别人看不起。这样人们就会积极地去改善自己,积极地去调整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然后使彼此更加和谐。

有的人总觉得自己没用,觉得自己不可爱,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不愿意向别人求助,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困惑,就这样一直拖下去,说明他的羞愧感太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再笨,也一定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就好了。不会做的事情请别人帮忙,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没有什么好丢脸的。如果你肯接受别人的帮助,但又不会长期依赖他,你就会好好学习别人的方法,然后自己把事情做好。

但是很多人就是觉得不能让别人帮忙,他只会不断地责备自己,不停地看不起自己。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选择把自己放在一个过度羞愧的地步,使别人也无法帮助他,最后他永远不会长进。

事有两面,看淡得失

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忧虑来自哪里,找出真正忧虑之所在。不知道自己在忧虑什么时,可以把你可能会感到忧虑的东西一一列在纸上。如果对健康感到忧虑,那就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如果对财产感到忧虑,那就想办法加强安全措施……当一个人把所忧虑的事情很具体、很明确地列举出来以后,再去一一解决,他就没有忧虑了。所以大家要深入去分析,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担心什么,把问题找出来,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顺其自然,看事情如何发展。

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的意义。比如一个人舍不得吃某样食品,把它放到冰箱里面,结果后来忘了,等他想起来时,发现食品的保质期已经过了,他会觉得很懊恼:好好的东西过期了。其实,这是负面的想法。如果他用正面的思想告诉自己:过期就过期吧,正好可以少吃一些,减减肥。这时把食品丢掉,他也不会伤心了。所以,大家不要总是用负面的思想来看待一件事情,那样会觉得什么都是不好的。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比如很多人都会相信“世界末日”,所以大家才会提高警觉,好好去防范。我认为,对那种没有办法去证明的事情,大家最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就像有些人“碰到”菩萨时,会去跟菩萨“打个招呼”,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他相信有菩萨,所以很敬畏,因为他得罪不起;但是他不会迷信菩萨,因为到底有没有菩萨他也不知道。这就是很多中国人的态度。

每个人都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使自己感到忧虑的地方,其实只要转移一下注意力,人就会忘记那些忧虑的事情。有病了不要紧,不要老是想着它,病会好得更快;没有病,想也会想出病来。如果一个人经常想着“我这么累,不会‘过劳死’吧”“那么多人得癌症,可能我也逃不了”,那他就会真的得病,因为是他忧虑的心要他得病的。

当一个人把好处与坏处合在一起想时,他就没有什么好与坏的概念了。现在很多人讲双赢,即“你赢我也赢”。但是真有双赢这种事情吗?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赢就有输,不可能双赢。中国人只相信没输没赢,不相信双赢。有人吃亏,就会有人占便宜。如果两个竞争对手都想占便宜、不愿吃亏,那就该买他们东西的顾客倒霉了。

大家必须要好好地整理自己的观念,否则即使一天到晚讲情绪管理,你也做不好。因为人的观念不正确,情绪就不可能稳定。

有这样一个故事,楼上住着一个富翁,楼下住着一个皮鞋匠。楼上的富翁整天唉声叹气,而楼下做皮鞋的人整天都在快乐地唱歌。富翁就想,他那么穷还那么快乐,自己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这么苦恼?富翁的朋友给富翁出了一个主意,把钱送给楼下那个皮鞋匠,他就不会唱歌了。

于是富翁就送了一大笔钱给楼下的那个皮鞋匠。果然,皮鞋匠从此不再唱歌了,因为他天天在想怎么处理这些钱,晚上睡觉都睡不着。而富翁没有了钱的负担,所以整天都很开心。

有舍才有得,把事情的两方面合起来想,有和没有一样,说了和没说一样,做了跟没做一样,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而且做人做事一定要合理,不然就没办法和别人相处。如果一个人认为生活有时候很明朗、有时候不明朗,有时候让人叹气、有时候令人开心,有时候这样、有时候那样,都是很正常的,那么他就不会忧虑了。

负面情绪,有害健康

过分的压抑就会变成潜意识,使人在不知不觉当中感到很气愤。所以当一个人没有原因而气得要死时,生气就已经变成潜意识了。当你看到小孩在玩自己的大便时,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因为食物与大便对他来讲是一样的。可是家长习惯用大人的看法、标准来衡量小孩的行为,觉得他这么做是不对的。这会让小孩在潜意识中觉得玩大便是很羞耻的事情。其实大便不过就是让人觉得比较恶心而已,并非不可以讲的,不要把大便想得那么丑陋。

攻击行为不能宣泄情绪,摔东西也不能解决问题。但是有了这种潜意识以后,人会动不动就摔东西,因为他控制不了自己。人比较容易控制有意识的部分,而很难控制潜意识的部分。但是潜意识的部分其实比有意识的部分要多得多。就像冰山一样,人们能看到的只是水面上的一小部分,而冰山的大部分都隐藏在水面以下。

西方人高兴起来会手舞足蹈,甚至得意忘形,难过起来也会哭得一塌糊涂;中国人一般不会这样,中国人的情绪比较含蓄、比较平稳,一般不会表现出那种大起大落的情绪起伏。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过于激动,中枢神经系统过分活跃时,对人的身心是有伤害的。为什么有些著名的电影明星最后要跳楼自杀、服毒自杀?因为他们活在掌声当中。掌声太激烈,人就会格外兴奋,整天睡不着觉,有人就开始吃安眠药,吃多了就中毒;如果不吃就睡不着,情绪不稳,于是就有很多人选择自杀。

人的情绪很激动时,会伤害自己,有时甚至会伤害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当人笑得太开心时,对身心都会有创伤。人们经常会说“笑死了”,而不会说“哭死了”,因为有的人一口气上不来就真的笑死了。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蜀国灭亡后,后主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司马昭设宴款待,他问后主刘禅:“你思念蜀国吗?”结果刘禅说:“我在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刘禅的随从郤正告诉刘禅,应该流着泪说自己思念故乡,这样司马昭就会放他回国了。过了一会儿,司马昭果然又问起了这个问题,刘禅依样回答,司马昭就问:“为什么你说的话跟郤正说的一样呢?”刘禅回答:“这就是郤正教我说的。”结果,司马昭大笑起来,情绪激动,导致最后因为中风死掉了。所以,大家应尽量避免激动,保持情绪稳定。

一个人持续紧张,也会容易生病。而持续的紧张,就是由于情绪的不稳定造成的。人为什么会出现溃疡?为什么会气喘?为什么会偏头痛?为什么会血压高?为什么皮肤会有疹子?很多都是因为情绪紧张造成的。结婚以后,如果夫妻相处中,有一方始终紧张兮兮的,另外一方就要好好想想,是不是因为自己情绪不稳而让另一方终日不得安宁。另外,有些人被别人看了一眼就会感到紧张,那他自己就要调整了。凡是给别人带来压力、使别人紧张的人,都要自己检讨,看是不是自己的情绪太不稳定了。

人们忧愁、焦虑,最后精神分裂,原因就是神经持续紧张。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以后,整个肩膀是僵硬的,放不下来,从后面看他走路就觉得他是歪向一边的。因为人有一条脊椎,脊椎如果不正的话,会生百病。所以大家要经常检查一下自己的脊椎正不正,脊椎正的人很少会有什么毛病。

负面情绪常常会引发疾病。比如哀伤这种情绪,不仅会伤害人的心灵,还会让人的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比如失眠、胃痛、食欲不振、暴饮暴食、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都可能是哀伤所造成的。

有一句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的心都死了,他是活不久的。一个真正哀伤的人是哭不出来的,如果哭得出来,就说明他还不够哀伤。如果他会接受旁人的支持和安慰,就表示他还正常,如果不接受的话就表示他过分哀伤了。人如果过分哀伤,只能靠自己走出来,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再比如忧虑,过度忧虑就容易导致忧郁症。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叫“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一个人现在没有问题,不代表将来就没有问题,因为人只要活着就会产生问题。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电影里的情节,男女主角双方情投意合,“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这其实是骗人的。假如有续集的话,男女主人公会吵吵闹闹,最后有可能会离婚。

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一直害怕、一直担心的时候,他就是忧郁了。人为什么会忧郁?就是因为有的人喜欢自己吓自己。鬼吓人是吓不死的,人吓人会把人吓死。比如长长的走廊,如果不开灯的话,有人就会害怕碰到鬼。

很久以前,有一个富翁家里有长长的走廊,但是他很小气,不舍得在走廊里开灯。有时佣人们在走廊里搬运东西,因为黑乎乎地看不见,会撞在一起,他们就以为是鬼,被吓得要死了,但其实是人碰人。

越是未知的事情,人越恐惧。同样,越黑暗的地方人越害怕,越陌生的地方人越担心。人在家的时候不怕小偷,出外却怕鬼。为什么在家不怕小偷?因为门窗都锁好了。为什么外出会怕鬼?因为不知道自己住的旅馆到底死过人没有。

如果忧郁在思想上、情绪上、行为上和生理上,都对人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作用的话,那人就真的病了。他会整天担心、害怕,即使没有事情,他也会惶惶不可终日;好好的饭菜,他也会怀疑里面被人下了毒,等等。对什么事情都提心吊胆,那他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一个人只要活着,有一口气在,他就不可能没有问题。大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谁都有烦恼和忧虑,不用把它们太放在心上。这样调整观念后,人基本就不会得忧郁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