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肿瘤疾病分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诊断

4.1 诊断要点

4.1.1 临床症状

轻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有紧缩感。重者可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黏痰,严重时伴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呕血或大便带血,进行性消瘦等。病人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等病史。长期摄食不足可导致明显的脱水、营养不良、消瘦等恶病质,亦可有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因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其他表现,如压迫喉返神经所致的声嘶、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肝转移引起的黄疸等。当肿瘤侵及相邻器官并发生穿孔时,可发生食管支气管瘘、纵隔脓肿、肺炎、肺脓肿及主动脉破裂大出血等。

4.1.2 影像学诊断

4.1.2.1 X线检查

食管钡餐检查可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食管壁的舒张程度、食管黏膜的改变、食管的充盈缺损以及梗阻的程度。食管蠕动停顿、逆蠕动,食管壁僵硬、不能充分扩张,食管黏膜紊乱、中断和破坏,食管腔狭窄等均提示食管癌的可能。目前普遍采用的气钡双重造影法在确定病变的范围、病变与全胃的关系、病变的表面性状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

4.1.2.2 内窥镜诊断

临床高度怀疑食管癌者可做食管镜检查,其形态表现为:病变处黏膜充血水肿或苍白水肿,或糜烂、溃疡,或呈菜花状,触之易出血,黏膜中断,食管壁较硬,肿瘤部位管腔狭窄,严重时食管镜难以通过。

4.1.2.3 超声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是内镜与超声的结合,既可以观察食管病变,又能进行超声扫描,显示食管壁的层次及周围结构。应用食管超声内镜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客观地判断食管癌浸润深度。因其对癌周是否有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达80%左右,所以对外科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特别是内镜下早期食管癌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及疗效判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1.2.4 CT检查

CT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正常食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食管壁的厚度不超过5mm,如食管壁厚度增加,与周围器官的边界不清楚,则提示食管病变的存在。

4.1.3 病理学诊断

4.1.3.1 细胞学诊断

应用食管细胞采集器进行分段拉网细胞学检查诊断食管癌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X线钡餐检查可作为食管癌的诊断依据。

4.1.3.2 组织病理诊断及分型

食管癌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和癌肉瘤。其中鳞状细胞癌约占90%以上,腺癌约占5%,小细胞未分化癌更少见。早期食管癌可分为隐伏型 (充血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其中以斑块型最为多见(癌细胞分化较好),糜烂型次之 (癌细胞分化较差)。隐伏型是食管癌最早期的表现,多为原位癌。乳头型病变较晚,但一般分化较好。

晚期食管癌可分为4型,即: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和缩窄型。其中髓质型多见,约占60%。

4.1.4 实验室诊断

目前,实验室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无特异性。肿瘤相关标记物如CEA、FSA、CA19-9、CA125、CA724、CA242等具有取材容易、病人痛苦少的优点,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虽然不能作为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准,但对判断患者的病情、预后、疗效及检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术前CEA、CA19-9升高者多预后不良。

释义

●典型的食管癌不难诊断,比较容易漏诊的是髓质型食管癌,初期无明显进食哽噎,注意结合CT检查。

●食管镜检查更常用于临床,超声下内镜对髓质型食管癌取得病理标本有帮助。

●食管钡餐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长度,目前仍然常用。

●病理诊断是金标准,食管镜活检常常是取得病理标本的方法。

●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分期、评价疗效有一定意义。反映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还有CY21-1、SCC。

4.1.5 分期诊断

采用TNM国际分期 (UICC,2002)。

释义

●本标准是食管癌分期诊断的最高标准。不同分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